揭祕馬路邊上的“腥賭”真相

舊北京東西長安街路旁樹後、天安門左邊樹林裡,以及筒子河轉角處,這些比較僻靜的地方,常常有人設賭。主要是以過往行人為對象的腥賭。設賭的人用速戰速決的辦法,有一個人就和一個人賭,有兩個人就和兩個人賭。

攤場擺好之後,先讓自己的同夥裝著來賭,同夥總是贏錢,好讓過路人看了以為有便宜可佔,因此上了他們的圈套。過路人一時財迷心竅和他賭時,那就非輸不可。他們騙了錢,馬上收場另換地方去騙人。常有商店的小夥計,櫃上派他出來辦事,把辦事的錢輸掉而不敢回去,以至逃跑或尋死。

揭秘馬路邊上的“腥賭”真相

幹這號買賣的一般都是無業遊民或地痞流氓。他們方法很多,一是擺賭的地方都選在既不是通衢大道、過往行人又不太少、警察又難得光顧的地方;二是在賭局附近或稍遠一些路口上,設人放哨,一有地方上的人來,馬上傳信收局,等他們過去了再擺上;三是想法和地面上的人勾結。舊社會管地面的沒有不吃私的。

馬路上常見的賭博有以下幾種:

擺棋勢的 設賭的人在馬路邊擺好半局象棋,讓人看了總有一邊比較佔優勢,愛下棋的人不由自主想和他下下。這時他就提出條件:賭點什麼?開始不多說,不是賭盒煙,就是別的什麼,由小而大,引人上鉤。他的同夥裝做路人,故意敲邊鼓,並自動做“中人 ”,雙方同意後,把賭的錢都先交給“ 中人 ”,然後擺棋勢的就讓對方挑邊。棋一下起來,只要對方不是行家,三繞兩繞就會被弄迷糊了,結果準輸。這種棋勢都有一定步法,擺棋的人早記熟了,即使是象棋高手也不過和他和棋,他是絕對輸不掉的。

六地兒 這種賭博是在一張紙上,劃分六個格,每個格里畫有和骰子上一樣的“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各 種點。把紙貼在一隻木頭盤裡。賭客將錢押在任何一格里。莊家將放有三顆骰子的鐵盒搖幾搖,再放下打開,只要有一顆骰子是賭客押的點,賭客就算贏了。假如有兩顆(或三顆)骰子是賄客押的點,那麼就是押一個贏兩個(或三個)。

揭秘馬路邊上的“腥賭”真相

實際上,莊家的三顆骰子都灌有水銀(行話叫“帶墜子的”),水銀是活動的,莊家想讓它出什麼點,放時把骰子稍微向下一沉,那水銀便跑到下面去了,就準能出什麼點。還有一種是在盤子裡劃兩個格,一個格里畫著“ 一 ”和“ 六 ”兩種點,另一格里畫著“ 二 ”“、三 ”“、四 ”“、五 ” 四個點。規定只要搖出格裡的兩個點,押者就算贏了。

押的人當然是押“二三四五”那格了,因為四個總比兩個贏的機會多。其實誰知道,那三顆骰子有兩顆裡面有活動磁鐵,而且“一”和“六”上下都是空的,而盤子下面也裝有磁鐵,所以那兩顆骰子不是出“一”就是出“六”,完全依照莊家的意思,誰能押得著呢?

麼二寶 辦法是在盤裡劃兩個格,一個格是“麼”,一個格是 “ 二 ”。莊家拿兩根棍,一根畫著“ 麼 ”的紅道;一根畫著“ 二 ”的黑道。他把其中的一根收起來,把另外一根握在手裡,讓人猜,猜中即贏了。

莊家往手裡握棍時,故意讓對方隱約看見一點,刺激對方照所看見的押。然而放開手一看,押的人是定錯無疑。原來那棍是秫秸稈,一頭是“么”,一頭是“二”,中間套有一層極薄的膜,可以上下活動,用手一捏就變了。所以押的人怎麼也贏.還有一種紅黑撬(亦名棒子板),和么二寶性質一樣,只是把 “ 麼 “” 二 ”換成紅黑兩色。

押花人的這種賭博最早流行於天津,以後北京也慢慢流行開了。莊家手裡拿五張撲克牌,其中有一張牌是個“花人(”即牌面向下,來回不停地扔,一邊扔,一邊還翻過來讓大家看。言明如果押中“花人”,一塊錢給三塊錢。押者明明看著那張牌是“花人”,趕忙押上,翻過來一看肯定不是。

揭秘馬路邊上的“腥賭”真相

原來莊家手裡有鬼。他把五張牌摸得熟透了,那張“花人”看上去是在最下邊,趕他往下扔時,人不知鬼不覺就把上面另一張扔了出去,那張“花人”仍留在他手裡。幹這種賭博的都是一夥人,如果和他爭吵,他的同夥就會假裝勸架,把對方哄走,把人弄得乾生氣沒辦法。

捻紙球的 在一隻盤子裡放上一百個白紙捻成的紙球, 莊家另拿一張畫有記號的紙,揉成同樣大小的紙球,在眾目之下扔進盤裡,然後把盤子晃幾下,讓賭客把最後扔進去的那個紙球揀出來。賭客花一毛錢買一個紙球,如果揀對了,可以得九元錢。可是無論看得如何準、打開時都是一張白紙。

原來莊家往盤裡扔的並不是那個帶記號的紙球,而是另一個白紙球,那個帶記號的小球還在他手裡。假如不服氣要求他把所有紙球都打開來看的話,必須出十元錢,把一百個紙球全買下。而就在賭客檢查的當兒,他又會巧妙地把手裡那個畫了記號的紙球扔進盤中,賭客還是白輸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