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不如新,人不如舊:特斯拉、蘋果“搶人大戰”來而不往非禮也

車不如新,人不如舊:特斯拉、蘋果“搶人大戰”來而不往非禮也

文|強家宏

1835年人們在舊金山灣區發現了金礦,為了淘金大量的冒險家匯聚到這裡,這為後來的硅谷注入了叛逆和寬容的冒險基因。

但是要說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對人類進步的貢獻,整個加州的淘金熱都比不上二戰後在這片土地上掀起的科技淘金浪潮。這一次浪潮的核心不再是地球上儲量稀少的金子,而是半導體工業的核心元素——硅。

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公司舊不如新,員工卻還是舊的好用,硅谷的科技巨頭們因為挖角爭紅了眼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法律對硅谷叛逆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州政府甚至禁止公司之間私下達成相互不挖角的君子協議。

車不如新,人不如舊:特斯拉、蘋果“搶人大戰”來而不往非禮也

研製電動汽車的特斯拉顛覆了全世界的汽車產業格局,而蘋果的造車夢,也遠比我們知道的更早。2007年初代iPhone大放異彩之時,這位科技狂人便將公司名稱從“Apple Computer”改為“Apple”,之後便開始在公眾場合有意無意地表示“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

在喬布斯離世之後的第二年,蘋果正式宣佈進軍汽車領域並推出“iOS in Car”計劃,這是蘋果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的第一次嘗試,一個車載多媒體系統——支持電話、音樂、地圖、信息和第三方音頻應用程序,並可以通過Siri,對汽車的觸摸屏進行控制,此時這個計劃已經正式更名為“Car Play”。

2014年,蘋果公司一個代號為“Project Titan”的項目浮出水面,蘋果為此四處招兵買馬,高薪挖角谷歌、奔馳、特斯拉的工作人員組成自己的汽車研發天團隊。

車不如新,人不如舊:特斯拉、蘋果“搶人大戰”來而不往非禮也

2015年初,有報道稱特斯拉從蘋果公司挖走了不少頂尖的設計師和工程師,這一數字超過了150人。被激怒的蘋果公司,也曾開出雙倍薪水反過來挖角特斯拉。

一年之內,蘋果汽車研發團隊的人數已經擴張至1000人以上。

好景不長,蘋果的汽車研發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極大的分歧。來自福特的蘋果汽車項目負責人Steve Zadesky主張開發一輛具備半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產品,而自喬布斯時代就執掌蘋果產品設計的Jonathan Ive更想要的卻是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接踵而來的就是換將,裁員,以及戰略上的重大轉向——重新專注於開發軟件和支持解決方案。

蘋果的汽車項目開始進入靜默期,直到2018年。

在此期間,特斯拉已經徹底顛覆了21世紀人們對於汽車的期待,甚至還“上了天”。

2016年10月,特斯拉汽車全球電動行駛總里程創下了30億英里的里程碑。2018年年中,特斯拉終於實現了周產5000輛的目標,11月,特斯拉全球總銷量達50萬輛,電動行駛總里程達到100億英里。特斯拉的股價也一路飆升,翻了一倍有餘。

車不如新,人不如舊:特斯拉、蘋果“搶人大戰”來而不往非禮也

不過2018年也是特斯拉人事變動最頻繁的一年,其中最富戲劇色彩的當屬特斯拉首席工程師Doug Field離職重回老東家蘋果的懷抱。這位曾經打造了Mac電腦硬件工程部副總裁於2013年跳槽進入特斯拉,全盤負責特斯拉汽車的所有工程工作。

不過馬斯克最終還是沒能留住Doug Field,即使他盛讚Doug是“世界上最具汽車天賦的汽車工程師之一”。也許是這位天才的工程師厭倦了我們的“硅谷獨裁者”,抑或是他不想再忍受一個僅靠著發推特就能惹毛SEC的老闆。

據CNBC報道,截至2018年,大約共有46名特斯拉員工被蘋果公司挖走,包括特斯拉負責工程技術的副總裁Chris Porritt、首席汽車設計師Andrew Kim。

據外媒《Electrek》消息,本月初蘋果又成功挖到了特斯拉工程副總裁Michael Schwekutsch。此人擁有十年的相關經驗,為特斯拉最近的幾個重大動力傳動系統項目立下汗馬功勞,包括Roadster二代跑車和電動卡車Semi的驅動技術。

車不如新,人不如舊:特斯拉、蘋果“搶人大戰”來而不往非禮也

2015年,馬斯克這樣評價蘋果聘用特斯拉的離職員工,“他們聘請我們開除的員工,我們經常稱蘋果是‘特斯拉廢物回收站’。”

不過,蘋果最近僱傭的這批人似乎並不是特斯拉解僱的?更壞的消息是,特斯拉一季度的交付量環比下降了三成左右。

庫克曾在談到汽車項目的計劃時表示,“我們專注於無人系統。這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核心技術。我們把它看作是所有AI項目之母。它大概是在進行的AI項目裡面其中最困難的一個。”

也許是iPhone銷量的萎靡不振讓庫克認為,推出Apple Car的時間到了。

只不過,挖空了特斯拉,蘋果的造車夢就能實現了嗎?根據美國加州車管局(DMV)公佈的數據顯示,蘋果在加州自動駕駛公司當中排名墊底,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開上不到2公里,就需要人類接管一次。而排名第一的谷歌Waymo,跑上17731公里才需要人工介入一次。

這個春天,特斯拉感受到的不是春暖花開,而蘋果的造車夢,似乎也還需要上下求索好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