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在諮詢中遇到很多諮詢者,不只是學生群體,即使參加工作很多年的成人,也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困惑,原來他們覺得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可是通過慢慢的學習和諮詢,他們越來越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父母很多時候是不成熟的,更有一部分父母甚至是一直保留了小孩子氣。作為孩子的他們,反而要一直保護父母一直照顧父母,本來一個孩子是應該被父母保護的,現在卻恰恰相反。長此以往,對於孩子來說是崩潰的,在以後的人生中也會形成討好性格。當一個人活成了只照顧別人為樂趣,而忽視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的人活著才會累,因為為了維持虛偽的外表,扮演著強大的自己,總會有一天自己會崩潰,會被壓垮。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現在我就把不成熟的父母但特點總結一下:

不成熟的父母,多數都是對小事情反應過度,沒有太多的同理心和情感意識。總是避開親密關係,經常被個體差異和不同觀點激怒,說話和做事從來不顧別人感受。除非自己生病了,否則很難在父母那裡得到應有的關注和同情。這樣的父母反覆無常,有時候很睿智,有時候又不可理喻。談話以自己的興趣為中心,對孩子的成功在他看來似乎並不重要,讓孩子感受到很挫敗。很多父母表達的觀點總是與事實不符,並且邏輯不通,這樣的父母不會自我反省,很少意識到自身的問題,看問題總是非黑既白不願意接受新的觀點。

很多人總會有疑問,為什麼我們總是要挖掘父母的缺點,為什麼看不到父母的好處?在心理學家的眼裡,想達到身心合一,表裡一致。這就必須擁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的自我是美與醜,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的融合。只有接納了自己內心的陰影,我們才能夠得到他的饋贈。這就是榮格所說的金子總是藏在暗處的含義。或者說我們只有接納了我們父母身上所有的缺點,同時我們也能接納了我們在父母身上學到的缺點,我們才知道怎麼樣來活出我們自己的人生,否則我們一直在痛苦中掙扎,而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現在我們來發掘不成熟的父母性格的特點:

一、以自我為中心。很多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常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的甚至於到自戀的程度,他會通過批判和貶低孩子來美化自己。他們無法接受不同的觀點,因為這會傷害到她的自尊,然後她更會惱羞成怒。因為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批評代表著對她的否定,那麼當然她也就很少會反思自己的問題。遇到問題束手無策,推脫是他的一貫作風,如果遇到一個這樣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根本沒安全感的。

二、非常主觀。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做事非常主觀,他們不願意面對問題,不願意面對事實。他們只關注自己心裡的感受,只用自己的主觀思想來看待事物,看待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特別主觀就根本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對於孩子的訴求,他認為會是無理取鬧,因為只有自己說的是對的,看的是清的。這樣就很難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自以為是,用自己的心裡猜測孩子的想法,不用說我也知道你是這樣的人,是這樣的父母對孩子常說的話。這樣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就是那種無助和無奈的孩子。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三、非常死板和固執。那些一條道跑到黑的父母,當和孩子之間出現問題的時候,他不是想積極的解決。而是孩子必須按自己說的辦,否則就不理孩子,甚至對孩子暴力。這樣的人控制性非常強,但孩子挑戰了他的觀點。他就會變得非常生氣,認為是孩子出現問題,認為是孩子固執。他總是把問題簡單化,不願意面對複雜的問題,不願意面對變化的事物,因為不變的事情容易掌握。可是孩子成長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變化的過程才是應付不來的,所以她害怕孩子思想的變化。在這種死板和固執家庭長大的孩子,因為他在父母那裡沒有學會認錯,所以他也難免固執和死板。

四、心裡非常脆弱。不成熟的父母面對壓力他們會出現逃避行為,他們不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是偽裝看不到問題,直到問題不能夠掩蓋住了,直到孩子出現重大心理問題。他們才能面對,這樣的父母很容易當一個鴕鳥,因為面對問題意味著衝突,所以他們總是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問題不會因為看不到而不存在,這就存在做事優柔寡斷,總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期,過後還後悔。所以說大人是什麼樣,孩子就容易是什麼樣,面對自己的脆弱,一個人才會堅強。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五、喜歡角色反轉。很多不成熟的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完全反轉,很多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注意和安慰。這些父母會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知己,即使是成年人之間的衝突,他們也會對孩子說。很多喋喋不休的媽媽,會把婚姻中和生活中的不滿,對孩子抱怨。還有很多時候,父母會期望孩子能夠肯定自己表揚自己,就如同孩子渴望從父母那裡得到肯定一樣。這樣的孩子長大了,習慣變成了一個垃圾桶,學會了去為別人著想,而自己的內心感受會一直被壓抑。

這個特徵是會給孩子帶來最大的傷害的,我遇到一個抑鬱症患者,一個研究生畢業的女孩兒,她的媽媽就是這種,在她的小時候她覺得挺高興,媽媽什麼都跟她訴苦,她覺得媽媽很看重我。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媽媽不僅用自己的痛苦和委屈來綁架別人,同樣,也一直綁架著她。她得要聽媽媽的,不聽媽媽的,媽媽甚至自己通過不吃飯來讓她自責內疚。即使她大了,媽媽也一直會和她嘮叨抱怨訴苦,在過去的時候她覺得可以承受,可是現在自己抑鬱了。自己內心都特別煩躁,媽媽再反過來和她抱怨,她不是發火兒就開始不再回家。有的媽媽一直拿孩子當垃圾桶,把心中所有的不滿,都對孩子傾訴。她不知道孩子根本承擔不了那麼大的責任和義務,當孩子逃離她的時候,媽媽沒有宣洩的渠道,這樣媽媽會開始恨自己的女兒,她覺得女兒不理解她。實際上是女兒覺醒了,女兒通過諮詢,一次次看自己原生家庭看自己的成長經歷,所以當一個人看明白的時候,她才能卸下自己虛偽的盔甲,做真實的自己,退回到自己當孩子這個角色。當一個人做真實的自己,不再虛偽,她的抑鬱症就完全好了。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有人會說為什麼當父母這麼難,怎麼樣當一個好父母,當然,當一個完全完美的父母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趨近於完美,或者說我們只有療愈自己的脆弱,恐懼,擔心,焦慮,我們才有信心,否則一個人過度的負面情緒,一定會得到負面的結果。我們怕什麼?我們會吸引來什麼?同樣,我們討厭什麼?什麼就會在我們身邊反覆出現。我們是什麼樣子?我們就是孩子的標杆兒。想當引領者,就從改變我們自己開始,否則我們給不了孩子我們沒有的,我們認為給出的是愛,如果我們內在的恐懼不清理,最後我們的愛一定是控制的,是發黴的,因為恐懼的人就會習慣性控制。控制不住父母,我們就控制我們的愛人,控制不住愛人,我們就反過來控制孩子。一個脆弱的人,一定需要依賴,不管是誰,最後都變成自己救命的稻草,所以離自己最近的人一定是受害者。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發現自己的脆弱,自己才會變得堅強。發現自己的悲觀,自己才會變得積極。發現自己的愚蠢,自己才會變得聰明。發現自己的以自我為中心,我們才會關注身邊人的感受。多數人都是看別人,很少反過來看自己,心理諮詢的過程就是發現內心之旅的過程,改變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你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反過來看自己,蛻變從這一刻就開始。所以想要一個從聰明的孩子,就要讓自己從聰明開始。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私信我。(歡迎心理諮詢師合作和投稿)

不成熟的父母都有這樣幾個特徵,對於孩子來說最怕其中的第五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