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如何分辨真假撤退?

小濤2333


老電影《南征北戰》深刻詮釋了這個問題的難度,1947年初在徐州督戰的國軍“參謀總長”陳誠是廢物嗎?旁邊的薛嶽和前線的歐震都不會打仗嗎?至少筆者個人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可就是這些抗日名將,一致認為華東野戰軍主力“不堪再戰”正在撤退,同時要求北線的李仙洲集團火速南下,“聚殲”我軍主力於臨沂以北地區。



魯南會戰,陳誠一口氣調動了74個整編師或旅,且大多是國軍精銳兵團,整個戰場兵力分為三大坨:南線歐震的主要突擊集團,包括整74師、整11師、整25師等大牌;北線李仙洲輔助突擊集團,下轄三個軍約7萬人;另以王敬久集團置於西線,負責切斷華野和中野之間的聯繫並作為預備隊隨時投入戰鬥,架式拉開的其實蠻漂亮的。

粟裕手中掌握著華野主力九個縱隊,他以兩個縱隊18個團偽裝主力阻擊歐震集團,七個縱隊秘密北上尋殲李仙洲集團,戰役的關鍵,是偽裝全軍的兩個縱隊如何打的激烈、撤的真實,從而讓敵軍高層產生錯覺。打的不硬,敵人不相信你是主力,撤的不真,敵人會懷疑我軍另有企圖,總之這戲不好演。



1947年2月15日,歐震集團經“激烈戰鬥”佔領臨沂,並大肆向徐州和南京報捷,戰報經層層注水,到達各高級將領手中的情況是:華野在臨沂周圍“被殲”16個旅,餘部正在潰退中。所以陳誠認為,茲要李仙洲集團堵住華野的退路,則一戰而定山東。

真有清醒的人物,李仙洲的頂頭上司、坐鎮濟南的黃埔學弟王耀武堅決不信 ,多年的戰場經驗讓他深感國軍戰報之水,越是戰果“輝煌”越有問題。他判斷歐震集團一定未遇大的抵抗,華野的撤退是假,很有可能是北上打擊較弱的李仙洲。於是王耀武派出多批飛機偵察,確有跡象表明情況反常,隨即命令已經到達萊蕪的李仙洲集團後撤,一併致電陳誠要求“准予機動作戰”。



陳誠大怒,嚴令王耀武不得貽誤戰機,北集團必須刻日南下堵截撤退之華野“殘部”,面對這個黃埔系的實際二號人物,王耀武也不敢抗命,只好再次命令李仙洲前出重佔萊蕪。可憐黃埔一期的李仙洲來回折騰,最終還是落入華野包圍圈,2月23日,第46和第73兩個軍5萬多人被殲,拖後的第12軍逃回濟南,李仙洲兵敗被俘,這就是著名的萊蕪戰役和“五萬頭豬”的故事。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李軍長自然代指李仙洲,張軍長則影射南集團的整74師師長張靈甫,不用急,三個月之後張軍長也掛了。



作為軍事統帥,判斷敵方真假撤退需要在戰略、戰術和戰場三個維度去研究,在戰略上要有清醒的認知和對對手充分的瞭解,陳誠的錯誤在於“既不知已也不知彼”;在戰術上要有全方位的偵察,華野的佯裝敗退,王耀武能夠看出問題,偏偏陳誠就深信不疑;在戰場上,指揮官要親臨一線實際考察,而不能盲目的相信什麼電文和戰報,如果陳誠親臨前線觀察戰鬥,以二十年的作戰經驗恐怕也能發現端睨,如果身處遠在徐州的作戰室裡瞎指揮,想不吃敗仗都難。

歸根到底一句話,能否判斷出撤退的真假,最後互相博弈的結果,仍然是指揮員的軍事綜合能力比拼。



抗日電影《誘狼》裡,擔負引誘鬼子上鉤的“狼誘子”分隊,為了讓敵酋阿部規秀相信八路軍是不支而退,不惜下了血本,把捷克式輕機槍都扔在撤退的路上了,終於將日軍誘至黃土嶺。

筆者對這個橋段卻嚴重存疑,機槍對於武器嚴重匱乏的八路軍有多麼重要,怎麼可能輕易拋棄?但凡阿部規秀稍具頭腦,也能判斷出這事有蹊蹺,事情明顯做過頭了。


度度狼gg


你問的是在古代戰爭中還是現代戰爭中?

古代戰爭就不說了。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根據以下情況判斷:

一是指戰員根據戰場上的雙方兵力消耗作出判斷。如敵方損失慘重而我方損失不大,則敵方之撤退無疑是真的;如雙方並未實際接觸,或敵方損失並不大,那無疑是假的。這個比較直觀;

二是根據偵察情況作出判斷。偵察情況包括各種偵察手段所獲得到的情況進行正確分析;

三是根據間諜獲得的情報進行判斷;

四是根據敵方戰略意圖結合戰役情況作出。如敵方的戰略意圖為攻佔某座城市,而戰役發生在通往城市的某條公路,則可以根據敵方是否必經此路,敵軍的輜重多少等情況作出判斷。如敵軍非經過此路,旁邊沒有其它道路可通,即使有道路,但又不適合敵軍輜重經過,則敵方之撤退無疑是假的;反之則是真的。

五是根據戰場參戰部隊的多少進行判斷。一場戰役並不是只規定對等力量的對陣,而是或敵重我寡,或敵寡我眾。如敵眾我寡,則敵方何以撤退?明顯是故示其弱,欲引我追擊而陷敵陣中;如敵寡我眾,則敵之撤退顯然是真的要退了。

六是根據敵軍撤退方向的敵我力量存在進行判斷。如敵軍撤退方向有敵方力量存在,此為誘敵深入之假撤;如敵軍撤退方向有我方力量存在,則敵之撤退確實已經到了非撤不可之地步了。


亦喻之


真假難辨,全看指揮官的判斷力了,和下棋一樣,真步變假步,假步變真步,根據局勢變化而定。


洪彬QQ1348218413


是否掌握制空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