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又過清明節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有著自己雙重的身份,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這時候正值萬物生長之際,也是仲春和暮春之交。過了清明,春天就要離開了。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在我們中國人心中,清明這幾天也總是和煙雨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一年中,清明雨最斷人腸。因為每年的清明節都是我們祭祀先祖,緬懷古人的時候,這也是我們中國 “家”文化、“孝”文化的重要體現。當然,清明時節,自古至今也是我們踏春、插柳,親近自然的節日。

所以清明節,我們要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清明節的前世今生


我們先來了解下清明節是如何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的:

周代:清明節始於周代,已有2500年曆史,《周禮》 記載 【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當時只是為了禁菸火。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春秋戰國:其實在中國北方,氣候乾燥,這種改火、禁火習俗逐漸演化為【寒食節】,這幾天禁菸火、吃冷食,之後又融入紀念介子推的民族情節。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漢代:改【寒食節】為【禁菸節 】 ,百姓家不得生火,持續時間可達一個月甚至百天。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唐代:【寒食節】變成三天,分別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後,隨著市井生活興起,寒食節逐漸淡化。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宋元:融合三月三【上巳節】“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的春季郊遊、水邊沐浴習俗

從而形成了以祭祀掃墓 禁火 冷食 郊遊 的習俗,清明節之習俗基本定型。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清明懷人


清明的味道是迂迴而含蓄的,宜懷人。一霎清明雨,更是將這懷人的味道暈染在眉頭心間。

這是來自淺笑安然的故事。

春天是一首輕靈的風徜徉在雲端,是雀躍的枝頭紅粉倒映在少女柔和的眸子裡,是溪水粼粼煙波溫柔在光暈中,卻永遠是一首我不願觸碰的殤歌......

轉眼母親離開我已經快19年之久,那時我只是個剛滿16週歲的孩子,她完全把我寵成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傲嬌,總是對我說:你只要負責好好讀書就好,別的事兒有媽呢!(敲下這句話時已經淚不能抑)而今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點滴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才更加清楚當初她為我和整個家付出了多少。

母親為人和藹待人熱情,更有一雙巧手,小時候我們兄妹的衣褲都是她剪裁縫製,鄰居也時常來請她幫忙做沙發套和新人的棉被之類的。在我記憶中,她從來都是欣然答應,有時侯父親抱怨她攬活兒多了大家就會常來叨擾,她卻總是笑笑說沒事。她不僅做衣服手藝好,麵食更是了得,小時候過年每家每戶都要自己蒸饅頭,各種花型,還要插成高高的好幾層的花饃,只覺得她做起來特別輕鬆,一塊塊麵糰在手中搖曳的好生美好精緻。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她還是個特別“狡猾”的人,記得每次寫作文都會要求我讀給她聽,然後說嗯,還可以再好一些,你再想想!直到初中離開家到縣一中就讀時才知道她原來大字不識一個,也只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而已……

母親家裡姊妹多,姥姥生了5個孩子,大姨是第一個,被送了人,隨後生了兩個男孩,再就是母親,聽和姥姥同一輩兒的老鄰居說起來,母親打小就聰明,可惜只上了幾天學就被叫回家帶弟弟(我三舅)小時候做飯因為個子不夠高踩著小板凳,有一次沒踩穩把鍋弄翻了結果水燙到自己,她那重男輕女的奶奶只心疼”浪費”的水而對母親只是斥責……

母親卻從未在我面前提及過過去的這些,她愛花草,院子裡開了一小塊菜畦,種上月季,蘆薈,君子蘭,還有一顆石榴樹,每年5,6月時開的似火一樣,母親就時常說開的多熱烈啊(以前時常驚訝母親沒讀過書卻老是愛說一些特別的詞語)現在想來她的心本就是柔軟細膩,怎麼會體會不到這其中的絕妙。

母親柔和卻也倔強,剛開始跟父親的車下過山(到河南去送煤)後來因為好手藝被選到附近礦區為礦工們做工裝,計件給薪酬。她經常帶回家加量工作,說是這樣能多賺一些。因為我們兄妹倆在外面讀書花銷大,這樣可以貼補一些。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對於我而言,母親生病住院好像是很突然的事情,一貫的感覺是她很健康。記得手術完那天看到她全身插滿各種管子,我抑制不住嚎啕大哭,分不清是害怕還是心疼,她只是笑笑點點頭意思是會好起來的。再後來和舅媽聊天說起來才得知她一直胃就不好,吸收不好所以人很清瘦,而那時候還年幼的我們完全不知情。

母親最後還是因為癌症晚期離開人世,彌留之際已經不能進食,整個人形銷骨立,瘦的不成人形,連牙齒都因為缺乏營養變尖變小......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她好脆弱自己好絕望,那一天她目光渙散意識已經不清嘴裡卻還是念唸叨叨家裡什麼什麼,看著最親最愛的人在你眼前一點一點消逝,那種感覺......我終於還是不肯承認她就這樣走了,老是覺得她睡著了,而且就在哪個地方偷偷的看著我,說不定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已經路口等我了……

母親離開後很少到我夢裡來,無論我怎麼想她都不肯來。直到我生了兒子,她來了,笑著!夢醒後我已是泣不成聲,老公抱著我說沒事啊,有我呢!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多少年來我好像也學會了偽裝,偽裝堅強,偽裝快樂,只有在午夜夢迴,枕頭上的眼淚提醒自己我其實也是軟弱的,一直在貪戀母親懷中永遠的溫柔和曖......

又是清明,我即將踏上故土,回到她身邊,一捧菊花一杯清茶一次祭拜。我知道她從未離去,一直與我同在,風起,那片金黃的太陽花下,再次相遇.....

如今又是一個清明節,梨花落了,小徑一片狼藉,打著傘,捧著一束鮮花,把對親人和先烈的緬懷輕輕的放在山間某個角落,那飛來的杜鵑鳥會為我們的先人帶去那份思念。

今年的清明,雨更綿涼,含著淚落在了四川涼山木裡縣,30位年輕英魂在這裡,順著雨滴落下的方向遠去,化作夜晚的星,永久地守護者這片土地。

清明,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清明踏春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清明節滋潤了傳統,也記住了鄉愁。如今已是落花風雨春將暮,除了緬懷先人,也不要忘記,走入自然,賞百花,聽風雨。

不如在這幾首詩詞中開啟踏春之旅,留住最美春色吧: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風習習的清明之夜,即便不能外出踏出,在這美好的夜晚,獨自在迴廊裡聽著遠處飄來的音樂,賞著庭院中的花朵,也是安逸的。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採桑子

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 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 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 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 直到城頭總是花

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水光山色,風景正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從道旁的柳樹行中奔馳而過。 遊人在日暮時分相隨歸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譁不已。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浣溪沙

朱敦儒

雨溼清明香火殘

碧溪橋外燕泥寒

日長獨自倚闌干

脫籜修篁初散綠

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與誰看

清明時節的雨水落在祭拜後殘留的香燭紙錢上,橋下溪水碧綠,橋外燕子銜溼泥築巢。白日漸長,獨自一人人寂寞的倚著欄杆。 剛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發著嫩綠之色,剛掉落花瓣的新杏,還未散發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與誰一起觀賞呢。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清明日寄友人

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今天是清明節,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著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後,人們的廚房裡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杜若開出了很長,文章想起了兩位賢人。什麼時候能夠命駕,在落花前飲著酒。


清明,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清明節,讓我們回望過去,找回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