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大師”身上!

1

流浪的沈大師終於不再繼續在街頭講論語,講老子,他被接回去,換上了好衣服,整理了牛逼的髮型,全新上下煥發著大師的氣氛。

他曾經說,他流浪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靈魂自由的需要。

他說現在的年輕花幾十元吃餛飩,卻不願意花錢買書看。

他要開始講《三國》了。不知道曾經因為講三國而走過的易中天大師作何感想。

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大家對他當作神一樣膜拜。

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大師”身上!

漂亮的陳果老師,仍然在復旦大學哲學課的講壇上妙語連珠,光彩照人。

她帶著暖暖的笑容,用一碗碗甘之如飴的雞湯澆灌著大學生們空虛的心靈。

她用明眸善睞的眼睛盯著你,然後告訴你: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下面的學生裝作聽懂的樣子,頻頻點頭。

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大家對她當做神一樣膜拜。

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大師”身上!

憨態可掬的羅胖子老師每天仍然準時的在早上六點起來,

他發出一條條洞穿你靈魂的話語,告訴你我我們是多麼的蒼白,是多麼的落後與時代。

在這個快速裂變的時代,焦躁的時代,他告訴你,只有走在時代演變的前面才有出路。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落後於時間,苦於沒有出路。

於是,我們要去買他的書,買他推薦的知識付費課程,花高價門票聽他《時間的朋友》跨年演唱會。

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大家對他當做神一樣膜拜。

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大師”身上!

2

不得不說,中國人現在處在一個無比浮躁和焦慮的時代。

我們比任何時代都有更多的信息和資源,比任何時代都更加的迫不及待,比任何時代都渴望成功。

這種對於成功的渴望,從社會的頂端,蔓延到中層,蔓延到深處職場和社會的每個角落,最後蔓延到大學,中學,小學的課堂。

我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很多時候來不及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最後都濃縮成了四個字:我要成功。

可是成功具體的定義是什麼呢?深處職場的我們貌似找不到答案。於是,我們在每一個角落都開始找尋任何一個能讓自己行動不掉隊,思想不落伍,信息不蔽塞的機會。並且對其他人說的每一個跟成功相關的句子都甘之如飴,好像那就是為自己定製的。

但是成功的機會卻又那麼充滿了偶然性。

看到流浪的沈大師突然爆紅,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是他紅?為什麼不是我紅?

但是更多的人是把沈大師的走紅看做是自己走紅的機會。於是各種圍觀,直播,醜態百出,博眼球的人一哄而上。有對他喊爸爸的,有在沈大師的大片圍觀群眾中當場求婚的,也有差點現場表演吃垃圾的。

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大師”身上!

我們在回到羅胖身上。他開創的羅輯思維,不得不說,最開始是一個很好的創意。

知識付費的時代,內容為王,好的創意,好的點子的確可以變現。就跟現在我們經營頭條號一樣,不也是指望著獨特的知識可以讓自己更有價值嗎。

可問題是,羅胖的那些東西,能讓我們變得更有價值嗎。

的確我們現在的時間都高度的碎片化。被生活所累的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和掌握前沿的東西。可能也沒有機會接觸這個時代變遷中最前端的那些信息和要素。

但是不吸收新東西,就意味著我們被時代拋棄,就意味著我們距離成功越來越遠。

在這種獨特的背景下,他成功的挾持了我們對成功的渴望。

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大師”身上!

可是,那些經過他們高速濃縮和提煉的觀點,一股腦的倒給你,就真正的成為了你的見解嗎?

這就好比我們都知道吃甘蔗就是為為甘蔗裡面的那些汁液,但是如果直接把汁液榨出來給你喝,你就會覺得少了咀嚼過程的那個獨特的體驗。

還有很多人把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剪輯成精華的10分鐘,把一本10萬字的書,精簡成一篇文章,把一個美好的旅遊城市的魅力,精簡成5分鐘的旅遊精華。

我們每個人都以為,看了這些精華,貌似自己就擁有了某些知識,就擁有了這些獨特的體驗。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

這些知識和觀點永遠都是羅胖子們的。你聽了他一千段推送,聽了他無數場演講,仍然醫治不了我們的焦慮。那些句句都貌似正確無比的論斷和觀點,永遠都只是兜售者奇技淫巧的賣弄,除非我們自己去體驗,否則它永遠成不了我們的知識。

3

身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殘酷淘汰的職場。我們都變得無比的脆弱和敏感。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獨特的現象。

已經成功的企業家們圍觀國學大家哲學家,聽哲學課,修煉境界;

小有成就的企業主們聽餘世維們,聽曾仕強,吳曉波,提升管理;

渴望成功,還是路上的創業者們聽羅輯思維的講座課,消除焦慮;

對成功和職場還沒有概念的大學生們聽陳果的雞湯課,慰藉心靈;

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前行的廣大屁民們,圍觀沈大師,自我麻醉。

可以說,中國人職業的焦慮,都積聚在“羅胖子”“陳果”“沈巍”這些“大師”身上。

我們所有對職業的擔憂和對人生的焦慮,都在他們這些人身上找到了排遣的出口。

於是,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 現在成了網紅,上海流浪的沈巍“大師”也成了網紅,演講臺上羅胖子也是網紅。

可是我們每個人的焦慮還是要靠自己去化解。

於是不禁又想起了那句話:為什麼我們聽了那麼多大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的確是的,因為我們總希望總別人的話語和指點中找到結果和答案。

但真正的答案,其實就在自己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