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茲,又名樸婁奢恆。元末明初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為維護地方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巾幗英雄。

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女政治家,作為一個民族頭人,在國家加強西南地區統治的形勢下,為貴州建省創造了必要條件,客觀上維護和促進了祖國統一。交通條件的改善,促進了水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鞏固了西南邊疆,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學習漢文化的舉措,促進了彝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聞名水西

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元末川南彝族土司(今存四川古藺奢王府遺址)彝族部落的公主奢香,自幼聰明能幹,好學深思,1375年(明洪武八年),奢香與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領隴贊·靄翠結婚,時年十七歲,人稱奢香夫人。隴贊·藹翠的祖先從陝西南下入蜀,後由蜀入滇,傳至隴贊·靄翠時,正是元明朝交替時期。早在宋朝末年,靄翠家族以鴨池河為界,分貴州為水東、水西兩部分。隴贊·靄翠家族世居大方,稱為水西家。奢香婚後成為靄翠的賢內助,經常輔佐丈夫處理宣慰司的政事。在與丈夫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奢香逐步增長了攝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賢能聞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愛戴,被尊稱為“苴慕”(君長)。

支持明軍

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隴贊·藹翠因病去世,奢香代替年幼的兒子,世襲了貴州宣慰使職。奢香攝政後,值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等從四川、湖南出兵,經貴州入雲南,以討伐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的殘餘勢力。盤踞於雲南的元蒙勢力正暗中與烏撒(今威寧)、芒部(今雲南鎮雄)等地的土酋勾結,於黔西北境內屯兵,企圖阻止明軍入滇。奢香審時度勢,積極獻糧通道,支持明軍。還憑藉宗族關係,親赴烏撒、芒部,對諸土酋闡明形勢,勸說開導。使明軍得以順利進拔雲南,促進了祖國的統一。

忍辱負重

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明廷派駐貴州的都指揮馬曄,出於民族的偏見,視奢香為“鬼方蠻女”,對她攝貴州宣慰使職忌恨不滿;馬曄在役使官兵開置普定驛時,驕縱蠻橫,大肆殺戮彝族人民,並強迫奢香交納賦稅。貴州正遭大旱,糧食無收,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賦稅無從徵集。奢香多次行文陳訴,而馬曄卻藉機將奢香抓到貴陽,指令壯士裸露奢香的身體,鞭笞奢香的背部,企圖激怒彝族兵釁。奢香屬下四十八部頭人,早已恨透馬曄,得知奢香受辱,更加憤怒,即帶領兵丁聚集。戰事一觸即發,奢香深明大義向屬下表明不願造反的態度,當眾揭露了馬曄逼反的用心,從而避免了一場殃及貴州各族人民的戰禍。同年,奢香經貴州宣慰副使宋欽之妻劉淑貞的引薦,走訴京師,向朱元璋面陳馬曄逼反的真象。朱元璋欲除馬曄,便問奢香“以何報答”,奢香回稟:“願令子孫世世不敢生事”。並即表示“願意刊山鑿險、開置驛道”。朱元璋大喜,封奢香為“順德夫人”,賞賜金銀和絲織品等物,並將馬曄召回京都治罪。奢香回到貴州,屬下無不感服朝廷的威德。

開闢驛道

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回到貴州後,奢香親率各部落開置以偏橋(今施秉縣境)為中心的兩條驛道。一條向西,經貴陽,過烏撒,達烏蒙(今雲南昭通);一條向北,經草塘(今甕安縣境)到容山(今湄潭縣境)。置龍場、陸廣、谷裡、水西、奢香、金雞、閣鴉、歸化、畢節等九個驛站於貴州境內。驛道縱橫貴州,打開了與川、滇、湘的通道,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穩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確定了與明王朝的臣屬關係。朱元璋說:“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傳播文化

奢香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

開置驛道後,奢香多次到金陵,通過朝覲、稟呈政務、輸賦、進貢地方物產和馬匹等活動,使貴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權的關係更加密切起來。通過廣泛地接觸漢族地區文化,奢香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決心親身倡導文明。奢香攝職期間,向外廣聘漢儒,多方接納文人學士,興辦宣慰司學培養各族子弟;招來能工巧匠,傳授先進的耕織技術,開置農田,發展生產;倡導彝漢融和,安居樂業。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奢香將長大成人的獨子阿期隴弟送入京師太學讀書,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詔告訴國子監官,善為訓教阿期隴弟,不要辜負遠來求學的人。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阿期隴弟學成而歸,朱元璋賜予三品朝服並襲衣、金帶等,並欽賜姓“安”,漢名叫“安的”。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以及把事頭目允則隴,帶上水西名馬60匹入朝謝恩。經過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經營,使水西地區社會安定,民族和睦相處,經濟發展,文明氣象日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