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祭祀成為新風尚,清明更“清明”!

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清明更“清明”!

人間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在清明節前夕,省會多個街道、社區開展了文明祭祀的宣傳活動,倡導和樹立文明祭祀、綠色清明新風尚。

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清明更“清明”!

讓文明祭祀成為新風尚

網上祭英烈 文明寄哀思

4月3日上午,橋西區裕光社區聯合樂享志願服務站舉辦了“網上祭英烈、文明寄哀思”祭奠活動。

參加活動的20多名黨員、居民和志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操作下,登錄網上祭奠平臺,認真瞭解英雄事蹟,隨後在網上點燭、獻花、默哀、留言,寄託對先烈深切的哀思和崇高的敬仰。參加人員為英雄的離去感到惋惜的同時,無不感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了黨員群眾銘記歷史、心懷感恩的情懷。

網上祭奠結束後,大家在文明祭祀倡議書上簽字,積極響應文明祭祀的倡議。“用這種既文明又環保的新方式來緬懷先烈,不僅是一次很好的主題教育活動,更是對自身思想的一次洗禮。”居民趙阿姨說。

道德大講堂 宣講文明

為了引導家長和轄區未成年人以科學、綠色、文明的方式祭祀先人、寄託哀思,3月31日,倉豐路社區少年道德講堂為轄區家長和孩子上了一堂“綠色清明、文明祭祀、緬懷先烈”的宣講會。

活動以“清明節的來歷”、“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文明祭掃”等為主要內容,志願者組織家長和孩子們觀看視頻《大樹的心聲》,講述了傳統祭祀的弊端,提倡用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等低碳環保的方式代替傳統陳舊的祭祀方式來緬懷故人,變注重實地實物祭掃為以精神傳承為主的祭祀方式。最後,志願者向家長和孩子們發起移風易俗倡議,倡議大家健康文明、勤儉節約、綠色環保、平安和諧過清明。此次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對於清明節有了更多更新的認識和了解,紛紛表示,堅決擁護社區的倡議,用文明祭祀的方式,過安全文明的清明節。

發放倡議書 倡導綠色清明

4月2日上午,潤園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走進百合花園小區為居民發放“文明祭祀、綠色社區”倡議書。志願者一邊發一邊講解,讓居民更清楚地瞭解怎樣用環保、低碳、自然的方式文明祭祀。

4月3日上午,新華區寧安街道北新街社區在轄區文體廣場開展了一場以“弘揚文明祭祀,倡導綠色生活”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當天一早,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黨員志願者便來到了廣場,向過往的居民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等宣傳材料,講解文明祭祀的必要性。他們號召廣大居民在清明祭祀時不要放鞭炮、焚香燒紙,避免火災,提倡居民通過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等健康時尚的方式祭奠、緬懷親人。而面對呼籲,居民也紛紛表示,會從自身做起,過一個文明節儉的清明節。

“前些年人們都在路口燒紙,容易著火不說,一颳風還到處是紙灰,這兩年在社區的引導下,大家都採用綠色的方式祭祀,好處真實看得見,自然要堅持下去!”居民王女士表示。張先生也說,緬懷先人是為了寄託哀思,並不一定非要燒紙,綠色祭祀既能達到目的也能維護環境,值得大力提倡。

此外,聯盟街道、長榮社區、育才街社區、石府社區也通過發放宣傳單、倡議書的方式,呼籲大家在祭祀時弘揚新風,破除陋習,文明祭祀,杜絕焚香燒紙,避免火災發生,鼓勵居民以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祭奠、緬懷親人。

免費發放鮮花 倡導文明祭祀

輕輕地將墓碑擦洗一遍,清理樹葉、雜草,捧一束鮮花放在墓碑前……清明前夕,在鹿泉區天安堂公墓,來祭掃的王先生一家人正在用這樣的方式寄託對已故親人的思念。

“以前來祭奠父親,每年都是燒紙錢、放鞭炮。現在,我們一家都贊成改用鮮花祭奠,心意是一樣的,都是表達對父親的一份思念,但是更加環保,也杜絕了發生火災的隱患。”王先生說。

近年來,鹿泉區積極推動新時代移風易俗工作,提倡文明、節儉、環保、安全的祭祀新風。提倡老人在世時,多對老人盡孝心,使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去世後,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以節儉的方式寄託哀思。提倡用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網上祭英烈等方式寄託哀思。用回憶先人撫育之恩,向後人講述先人生平事蹟的方式,把祭拜先人的傳統習俗和良好願望用更加環保、自然的方式進行表達,使清明節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節日。

“燒紙錢既汙染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經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文明祭掃宣傳活動後,接受文明祭掃的人數正在逐年上升。”天安堂公墓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每年清明節前,我們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向全區群眾宣傳倡導文明祭祀。”該區文明辦工作人員介紹說,與此同時,該區還開展綠色祭祀活動,截至目前,已向人們免費發放鮮花24000多支,為群眾創造文明低碳祭掃的便利條件,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

傳統的祭掃方式屢屢引發森林火災,破壞森林資源,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為有效預防清明節期間因祭祀用火引發森林火災,該區對所有林區、國有林場、森林景區和自然保護區實施封山防火。在主要入山口、入林道口設卡,派專人看守,同時對林區內墳頭、地邊、礦點等關鍵部位加強火源管理,在重點林區入口設立森林防火檢查站,配備工作人員。

“現在封山了,嚴禁進入林區內郊遊、踏青,進去祭奠親人可以,但是不能攜帶火種,鎮裡會免費發放鮮花給人們。”在該區銅冶鎮南故邑防火檢查站,森林防火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破除陋習,文明祭祀,注意森林防火,應成為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自覺行動。自覺摒棄掃墓祭祖焚燒紙錢香燭等不良習俗,樹立文明祭祀觀,才能從源頭上消除森林火災隱患。”該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梁輝說。

我們倡議:

春遊踏青,清明祭掃,

勿忘消防安全!

“清明”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要摒棄陳規陋習。自覺摒棄不文明祭掃方式,不在街道、廣場、小區、樹林、草坪、建築物下化紙錢、燒冥物。採取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種植紀念樹等更加科學、低碳、環保的方式,寄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音樂祭祀:播放逝者生前最喜愛的歌曲,表達對故人的緬懷之情。

鮮花祭祀:用逝者生前最喜愛的鮮花祭祀,或參加各公墓組織的“鮮花換燒紙”活動。

家庭追思會:將逝者生前的照片、錄像資料製作成光盤,組織家庭成員觀看,進行往事回憶。

網上祭祀:通過互聯網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社區公祭: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由社區組織轄區居民敬放過逝親屬遺像,敬放果品、氣球等,逝者家屬宣讀祭文,公祭群眾敬獻鮮花。

春遊時注意防火,不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種進人林區;野炊選擇空曠、靠近水源的地方;野炊後熄滅火種;不亂扔菸頭,管好小孩,不在山林裡玩火;一旦發生火災,應及時撥打119報警。

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清明更“清明”!

記者│程麗娜、趙元君、嶽金宏

審核│馮金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