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

清明時節,正是陽春三月,處處桃紅柳綠,春意盎然。田野的山坡上,河溝邊到處盛開著一片片鵝黃的蒲公英花和黃白相間的苦菜花。行走在鄉間小路上的,大都是帶著紙箔香燭和祭品忙於上墳的人群。公墓林裡不時地傳來陣陣的鞭炮聲,升騰起焚燒紙香的縷縷煙霧。天公也眷顧著這些前來祭掃的人們,從早晨就下起了濛濛細雨。

又是一年清明節

每到清明,姐姐總是在父母墳前念念叨叨:“娘啊,爺啊,不管您二老仙遊何處,請來收錢吧!”聽到這些話,我的心隱隱作痛,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又是一年清明節

我的童年是在祖國三年困難時期度過的。那時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一眼看不到母親就哭喊:“娘啊,您在哪裡呀!”這時,母親便揹著一筐沉甸甸的鮮樹葉,手提籃裡還有把野菜,急忙忙地來到我身邊。“兒呀,你就知道哭鬧,娘要是不挪挪窩,老陪著你,咱下頓飯吃什麼!”我雖然不再哭鬧,但是並不明白“吃什麼”的事,只是母親在身邊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

缺吃少穿,度日如年的苦日子,在母親克勤克儉的操勞下總算慢慢地熬了過來,我也入學讀書了。由於長年的生活折磨,母親患上了嚴重的胃疼病。只因家境困窘,無錢醫治,母親病起來疼得滿床翻滾。無奈的我只能流著淚給母親喝點熱水,燒碗鹹湯。為防母親犯病,我平時唯恐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惹母親生氣。每當放學回家,第一句總是“娘,您在幹麼呢?”當聽到母親說幹麼幹麼時,我便高興極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啦。那時,我最怕的就是母親犯病,也曾夢想著自己將來當個醫生,根治像母親一樣的病該多好啊!

又是一年清明節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五,我終於沒有辜負父母的厚望邁進了高校門檻。這時的母親雖然只有五十八歲,卻已經白髮蒼蒼,彎腰駝背了。我離家入校的那天,送行的母親千叮萬囑,還老是擔心我捱餓,早早地給我備了一大包煎餅。看到她佝僂的身體,牽掛的表情,我的心刀割似地疼痛。我在心裡暗暗發誓,等我完成學業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

又是一年清明節

一九八一年,又是八月十五。這本來是人們喜慶團圓的節日,我卻守在了母親的新墳旁。受多年養育之恩如天之大,而今未能報之銜草,我愧疚難當,俯仰無計,只覺得肝腸寸斷。娘啊!您受盡了一輩子的苦,沒過一天的好日子,當您的孩子剛剛有能力孝敬您的時候卻走啦!六十四歲,正是人生開始安享天倫之樂的年份,您卻帶著對人間美好的依戀,依依不捨地告別了艱難的人生旅程,臨走沒留下隻言片語的囑託,更沒把未盡的餘溫遺留床頭!老天啊!您這樣對待母親太不公平了!朦朧中,忽覺得一陣瀟瀟風聲,像母親在說:孩子,不要太悲傷,娘是受夠了折磨才去了安息的地方……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最灰暗沉痛的日子,母親的離去,使我的心一輩子不得安寧,有的是永久的虧欠和遺憾,因為父母對我的舐犢深情再沒有機會報答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

多少年來,每到清明節我都懷著沉痛的哀悼之情來到母親墳前送紙錢,把一份孝心化作這神聖的禮物送給在天有靈的父母親,祝福老人家一切安好,並深深地磕頭致哀。祭拜完畢,我依戀地頻頻回頭,父母的墳塋漸漸地晻在雨霧之中。

又是一年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祭祖,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體體現的一種方式,國家也為此法定假日。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的是父母,最愛我們的人是父母。父母讓我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生活空間,一輩子總是為我們操勞,不論發生什麼事情總會保護著我們,父母的恩情是永遠報答不完的,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凡有良知的中國人,都能從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啟示中,感悟到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美德。

又是一年清明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這句話比喻了世事無常,不是個人意願能左右的,它生動感嘆了人子希望孝敬雙親時,父母早已亡故的悲傷之情,表達了子女對已逝父母無法盡孝的愧疚和遺憾。這就要求人們應及時地贍養雙親,多多地陪伴在爸媽身邊,就像那時他們日日夜夜陪伴在你的身邊一樣。這樣,才真正理解了“孝道”的涵義,懂得了感恩的真諦,才心無愧疚地平安生活,永享天倫之樂。

二O一九年三月

作者單位/平邑縣教育局

又是一年清明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