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毛氏遷徙路線與毛遂考

家史之考,河源紆遠,最難詳盡。索考邳地毛氏,稱名遠焉!周初,文王八子叔鄭封於毛國,子孫因以為氏。至平王東遷,毛國亦采邑於洛陽東郊,世更繁衍,由是遷播四方。

史載夏禹車正,始封薛國,世謂上邳;後封邳國,故稱下邳。吐穎呈鋒的戰國毛遂,正為上邳薛人也。而據老譜所載,原是上邳所轄“山東蘭邑之西南毛家埠、嶧邑毛家梁”皆為宗屬。親親之論,猶為信也!

約在兩晉之歲,遠祖徙居彭城,至兩宋之際,公門坊間已有“十萬毛氏”之謂。大明嘉靖初年,黃泛漶漫,時有彭城人氏毛太公,任淮安府巡檢,督領運糧河疏浚之事,時日漸久,開闢蠻荒,卜築鑿井於運糧河河灣南片。厥後開枝散葉,耕讀傳家,遞傳而下,代有顯達。

索隱有清一朝《邳州府志》,毛氏刻梓與州邦人物者竟有十數人之眾,庶可稱望焉!且老井沿臺、毛牌坊、毛家湖、西毛渡、東毛渡、豆乾店等皆為先祖歷輩遺存,邳州所轄各毛氏村落聚居之地,皆系宗屬,則無疑矣!至若邳州毛氏琳琅見旌人物,絡繹有功事項,則累舉難祥,煩稱未盡矣!

邳州毛氏遷徙路線與毛遂考

圖1 邳州毛氏遷徙路線圖(原圖為西周分封圖)

邳州毛氏遷徙路線圖註釋:

路線節點1:毛氏封國在岐山扶風一帶是出自近人楊寬說。楊寬是根據毛伯簋、毛公鼎出土地在扶風岐山。故推測“毛國當在陝西省扶風和岐山之間,今定在岐山縣東南。”而明人王夫之《尚書稗疏》說:“春秋猶有毛伯而隨周東遷,非其舊地。安定有毛氏,則其國當在周京之西北也。”。

路線節點2:《春秋大事表》等記載,平王東遷,毛國采邑於洛陽東郊,在滎陽、汝州一帶。

路線節點3:宋金時期歷史學家,徐州毛氏女婿元好問在《毛氏宗支石記》載徐州“毛氏上世出於汝州…其後又遷徐州…自宋日雄於財,有“十萬毛氏”之號”。元文中的“上世”時間具體是什麼時候呢?綜合史料,可以確定,毛氏從汝州遷徙到徐州的時間也正是上邳薛國改名徐州的戰國中期。原因有三:

一,邳國建立與商湯之時,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第五:“邳,奚仲之後,湯左相仲虺所封,國在魯薛縣”應劭注東海下邳:“邳在薛,其後徙此,故曰下”。《水經.泗水注》:泗水“又東南過下邳縣西,泗水歷縣,逕葛嶧山東,即奚仲所遷邳嶧者也。”《漢書.地理志》東海郡下邳注:“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為嶧陽。”又“臣瓚曰:有上邳,故曰下邳。”山東嶧縣收藏的戰國初期青銅器邳伯罍,銘文有記:“惟正初吉,丁亥,不白(邳伯)夏子自作尊罍…”嶧縣在今棗莊市南嶧城區。其西鄰即薛城區,為薛國所在。則邳國地跨今棗莊市嶧城區及薛城區的南部,應作上邳。

古徐國、邳國、薛國不僅都是史前文化核心區,而且因文化相近,地緣相連,歷史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夏后氏封之於徐,其地下邳僮縣(邳州、郯城)是也。”周初徐國復國於邳,國都在邳州北部良王城。戰國中期徐州城在上邳薛國舊址,至三國時徐州方立新都彭城,至今猶稱。《竹書紀年》載公元前340年,“下邳遷於薛,改名徐州”下邳入齊。前323年,齊克薛,置舒州,薛乃遷都上邳。前298年上邳復亡於齊。《史記.齊太公世家》亦曰 “哀公十四年,齊附恆(田常)執其君,置舒州”。《史記索引》注曰:“舒者,徐也。徐州在薛縣”

二,遍閱史料,兩宋之前最早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有史可依遷徙到徐州的毛氏就是徐州薛地毛氏。明萬曆十三年《滕志 •人物傳•毛遂》載:“……毛遂者,薛人也……卒葬於薛,其冢今被髮,內有石碣,始知為薛人。彼時孟嘗好士,遂去孟嘗而遊趙,何也?予觀遂定縱數語,凜凜英氣,令人髮指,彼羞與雞鳴狗盜伍也。”同版《滕志 •古蹟志 •塚墓》又載“毛遂墓,在薛城北門外。”民國三十六年的《續滕縣誌》記載:“宣統元年十一月,毛遂墓在薛城北門外當鐵路道,改造之。”清人史學家羅惇曧在《賓退隨筆》中記載:“毛遂墓在山東兗州府薛城鎮,即春秋薛之故都。宣統三年春,津浦鐵路築至墓前,掘一碑,審為遂墓,唐時改葬者,並得一足脛,長大倍於常脛,督工者命仍掩之,仍樹碑墓前。防風之骨專車,定非誣矣。”可知當時挖掘毛遂墓有唐時遺存。1938年3月魯南會戰時,日軍攻陷滕縣城後,即沿津浦鐵路南下,毛遂墓被毀。1962年文物調查時,當時墓前尚存舊碑二通,一通碑有:“萬曆二年…,毛…”字樣;另一通碑有“拒敵佑民…毛遂墓”數字,為民國二年豫××所立。

三,毛遂自薦、王庭橫劍、仗劍威楚、一言九鼎等事蹟屢見與古典文獻。《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資治通鑑.卷五》:“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後漢書卷六十上.馬融列傳》:“臣少習學藝,不更武職,猥陳此言,必受誣罔之辜。昔毛遂廝養,為眾所蚩,終以一言,克定從要。”《藝文類聚。卷二十六》“雖恃平原養士之懿,愧無毛遂耀穎之才,深蒙薛公折節之禮,而無馮諼三窟之效。”《燕山外史•卷七》“寄語終軍居幕下,及早請纓;還教毛遂處囊中,莫遲脫穎。”《唐會要.卷七十六》“逢萌被知於文叔。韓信無聞於項氏。毛遂不齒於平原。此失士之故也。”《安南志略.卷十七》:“陸賈獨能持節往,終軍因得棄繻留。幕中為惜懸河辯,毛遂歸來坐上頭。”《全唐文.卷二十八》載:“曹劌不言,寧知登軾之效,毛遂緘口,豈彰處囊之奇。長想古人,是思擢士。”唐人徐寅《毛遂請備行賦》文:“上客縱橫,毛公不爭。既藏器以待用,遂陳辭而請行。幾載和光,利刃之深機但秘。一朝效勇,囊錐之奧義斯明…遂乃足玉砌以心動,手霜戈而氣折。儻一夫之有惜,不肯扶危。則五步之非遙,立當流血。故得楚國君臣,來言盡力。師旅大加於東趙,干戈日卻於西秦。名遂功成,辱殺三千之客。解紛排難,慚生十九之人。則知士也者,不可以貧欺。馬也者,不可以瘦失。何待客以無鑑,幾遺賢於此日。伊毛生也,重於九鼎之功,非狗盜雞鳴之匹。”唐代周曇《春秋戰國門.毛遂》“不識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平原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宋人劉攽《彭城集卷七》:“笑殺平原君,恥從毛薛遊。選士十九人,毛遂晚見收。”毛遂自薦的典故發生在公元前257年,毛遂“去孟嘗而遊趙”在公元前260年。除去成長時間,毛氏從汝州遷徙到徐州的時間正是公元前323年前後的“齊克薛,置舒州(徐州)”的戰國中期。而在這個時間段之前,薛地為邳國所屬。

四,邳州民國十五年《毛氏家譜》記載“我毛氏相傳自晉遷徐”。三國時徐州已立新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古城。而原為上邳薛國或邳國所屬的“山東蘭邑(今山東蒼山)之西南毛家埠、嶧邑(今棗莊嶧城區)毛家梁……皆系宗屬”。薛國、徐國、邳國毛氏同為毛遂後裔,同宗之屬,幾無疑也。中國人向有慎終追遠的美德,或為先祖嘉言懿行深感自豪,或為先祖的不世功業與有榮焉!往往以此命名堂號,銘記先祖懿行偉功,以期砥礪後人,千古留芳。古徐州微山湖周邊板塊(含今棗莊薛城區、嶧城區、徐州豐、沛地區、邳州西北地區等地)甚至整個齊魯大地毛氏宗親聚居之地,堂號大多與毛遂、毛亨、毛萇等薛地毛氏先祖功業相關。如邳州毛湖毛氏的“注經堂”,邳州坡裡毛氏的“注詩堂”,原屬徐州的蕭縣毛氏“敘詩堂”,元末自淮泗間遷出的山東萊州“崇儒堂”,地近邳州的沭陽毛氏、東營西毛村毛氏的“舌師堂”北宋時自青州遷江陰暨陽的“宗經堂”等,無不與 “毛遂”、“毛亨”等薛地毛氏先祖文化息息相關。據史料分析可知,徐州毛氏、江南三衢毛氏、江西龍城毛氏、湖南韶山毛氏、山東萊州崇儒毛氏等皆為毛遂、毛亨、毛萇後裔。毛遂為中華毛氏三十七世祖,毛亨為毛遂孫輩,毛萇為毛亨侄子、毛遂重孫輩。徐州薛地毛遂一支,實為中華毛氏主支。

豐邑人毛澤。司馬貞《索隱》作“毛澤之”,又云亦作“毛釋之”與《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相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身負國仇家恨的毛澤:“以中涓騎從劉邦豐地起義,以郎將入漢,從擊諸侯有功。”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為張侯,置張侯國。毛澤為劉邦近臣,《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顏師古注云:“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也。涓,潔也,主居中掃潔也。”是以劉邦近臣多以“中涓”謂之。毛澤封地在距離故地薛城不遠的山東壽張。清代地理學巨匠、集大成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三》記載:“張城舊《志》:在縣南。《史記》:周勃襲取臨濟,攻張。又漢高封毛釋之為張侯,邑於此。後漢因改壽良為壽張也。”毛澤疑為毛遂曾孫輩。

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萇。毛亨,魯國薛人,戰國末期人。《毛詩》開創者,一代大儒,配祀孔廟。師從荀子,荀子死後,繼承《詩經》講授大業,言簡意賅,要言不煩,在魯國享有高名,影響巨大。中年受秦國“挾書律”影響,攜侄子小毛公毛萇流寓河間。隱姓埋名,隱居於此。公元前191年,西漢廢除《挾書律》,毛亨重設塾師,傳授《詩經》,並撰《毛詩故訓傳》,後來授詩與侄子毛萇。

被尊為江南一世祖的滎陽陽武人毛寶。浙江江山《清漾毛氏族譜》錄有《晉領義陽河東諸軍事使、持節徵虜將軍、豫州刺史。州陵縣開國侯毛寶序》:“予十三世祖萇為漢獻王博士,生慶;慶為司徒,生馥;馥為荊州刺史,生欖;欖為漢陽太守,生華;華為北海太守,生彪;彪為散騎常侍,生崇;崇舉孝廉,生宗;宗為少府監,生象;象為阜城,生泉;泉為晉鹿令,生幹;幹為侍中郎,生班;班為上計史,生寶。予四子:穆之、安之、俊之、繼之。”這表明毛寶為毛萇十三世孫,毛遂十六世孫。而毛寶為江南毛氏始祖。

元末從“淮泗間”遷出的山東萊州人毛紀。今萊州市掖縣人,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贈太保,諡文簡。著有《密勿稿》、《辭榮錄》、《聯句私鈔》、《歸田雜識》、《鰲峰類稿》等。先祖系元朝時從淮泗地區(今徐州及周邊地區)遷移而來,毛紀是這個家族定居掖縣後的第五世孫。

源出三衢的龍城九派吉水人毛伯溫。清光緒七年(1881年)湖南韶山二修族譜《源流記》載:“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鄭之後,世為周卿,因國為氏。……自宋工部尚書讓,世居三衢……佔籍吉之吉水龍城家焉。二十一世傳至毛伯溫公(以江西始祖毛讓為一世,毛讓為毛寶十四世孫,毛伯溫為毛遂五十世孫)官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考據西江宗人執譜相訪,實屬西河的派。”

同屬龍城九派的中華曠古偉人韶山毛澤東皆為毛遂後裔。清光緒七年(1881年)湖南韶山二修族譜《源流記》載:“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鄭之後,世為作卿,因國為氏。自毛亨、毛萇注經訓詁,西河遺派,固深且遠矣。漢晉唐宋迄明,莫不代有偉人,光炳青史。考其源根,歷歷可據。承其年代,派衍如珠之串,如蟬之聯,不惟震驚一時,實足赫耀千古矣。” 毛澤東為毛遂七十一世孫。

路線節點4:綜合《廣韻》《史記》《清漾毛氏族譜》等資料,毛遂因功業羈旅雞澤,毛亨、毛萇徙居河間,河間毛萇有後世回遷滎陽陽武。

作者簡介:毛計中(1980—),江蘇邳州人,大學教師,碩士,中華毛氏聯誼研究會理事。毛福華(1973—),江蘇邳州人,邳州毛氏宗族事務委員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