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秀:致富不忘幫鄉鄰

肖振秀,女,1972年1月出生,乳山市非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2009年從事牡蠣養殖以來,她始終堅持把誠信放在第一位,在養殖過程中,親自抓生產、銷售和經營的每一個細節,選取優質牡蠣苗種,確保出海牡蠣的品質過硬;在銷售過程中,她註冊了商標,實現了牡蠣清洗、分揀、包裝、直達餐桌的標準化服務,保證牡蠣的出貨品質,確保消費者享受到新鮮的牡蠣。

嚴把質量誠信經營,生產新鮮優質牡蠣

肖振秀1995年嫁到乳山市南黃鎮嶺上村,那時村裡的主要收入是以農業生產為主。肖振秀公婆家因為公公常年體弱多病,再加上操辦兒子結婚,原本貧苦的家庭更是負債累累。肖振秀在姊妹中排行最小,孃家父母年事已高,雙方父母都難以幫助肖振秀一家。肖振秀讀書到高中畢業,思想上能夠較快接受新生事物,加之她好強的個性,使她擁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論多苦、多累,都要走出一條不同於常人的生活模式,走屬於自己的路,幹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所以肖振秀沒有像別人那樣,守著窮苦,而是在村北開了一家小商店,堅持了5年,這期間基本解決了全家人的溫飽,還省吃儉用償還了家裡的全部債務,但是手頭依然沒有閒餘的存款。2003年,因為肖振秀的丈夫貸款買了一輛農用車,用農用車回收廢紙,再對廢紙進行分類加工,把加工好的廢紙提供給一家紙業工廠進行再生產。但是到了2008年,那家紙業工廠因為經營不善,面臨停產。肖振秀迫不得已進行新的選擇,努力清理了所有的庫存,還了貸款。

2009年,經過多方面的考察後肖振秀決定投資牡蠣養殖行業。然而養殖事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項目剛啟動時毫無頭緒,肖振秀就去拜訪有養殖經驗的養殖戶,多問多學。面對複雜的海上環境,肖振秀廣招有事業心、有責任感、技術過硬的船員。肖振秀親自抓生產、銷售和經營的每一個細節,確保出海牡蠣的新鮮肥美,保證牡蠣的出貨品質。然而要想獲得好的銷售額,單靠養殖海陸管理還不夠,還有育肥牡蠣苗種的選取問題。根據當時市場營銷情況,肖振秀設定了牡蠣選苗計劃,每年牡蠣苗種進貨時,肖振秀都親自嚴把質量關,第一時間裝好籠子下水掛養,確保成活率最高。

2014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肖振秀開始嘗試線上銷售,加入了乳山市牡蠣協會,註冊了商標,也確立了自己的品牌。經過不懈的努力,肖振秀的合作社現已經可以做到清洗、分揀、包裝、直達餐桌的一條龍服務。目前,合作社與順豐快遞、德邦物流等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可以做到當天出海的牡蠣當天發貨,做到第一時間把最新鮮的乳山特產送到消費者手中。在市場打拼多年的肖振秀深知,誠信二字重千斤,因此始終堅持把誠信放在第一位,決不讓客戶的利益受損。線上銷售這些年來,在肖振秀層層把關下,銷售的牡蠣沒有出現過一次質量問題,偶爾出現極個別沒有挑出的空殼牡蠣,肖振秀就第一時間按個數賠付給客戶。她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銷售都是以產品質量來說話的,所以我們堅持嚴把質量關生產優質牡蠣,堅持誠信經營。合作社作為乳山市牡蠣協會中的一員,要努力把乳山牡蠣的品牌做大做強,讓全國甚至海外都能享受到我們乳山的美味特產,讓世界瞭解乳山。”如今,在肖振秀的嚴格把關下,合作社生產的牡蠣年出貨已經超過兩百萬斤,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優秀的價格體系,收穫了廣泛的好評。

致富不忘回報家鄉,助力鄉親就業脫貧

隨著近年來牡蠣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肖振秀合作社所生產的牡蠣銷售量也不斷提高,她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信心。贏得利潤的同時,她也盡己所能,更多幫助身邊存在困難的群眾。在創業中,她視貧困群眾為親人,帶領多人共同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有一位村民生活困難,肖振秀得知這一情況後,安排他到養殖場就業,現在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居住在敬老院的孫某是一位聾啞人,無兒無女,無經濟收入,生活困難。肖振秀主動提出讓他去自己養殖場幫忙,這份工作不僅給她帶來了一定的收入,還使她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

除了助力貧困戶就業脫貧之外,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婦女文化素質,肖振秀還帶領村裡婦女組建了一支舞蹈隊,堅持帶領村舞蹈隊進行鍛鍊。跳舞的音響設備老化,聲音小,還經常出故障,肖振秀就自掏腰包購買音響。為了提高舞蹈隊成員的積極性,提升舞蹈隊的整體形象,肖振秀還主動每一位舞蹈隊成員購買了舞蹈服。舞蹈隊經常為村民編演節目,開展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為村裡塑造了和諧氛圍和文明風氣。

一路走來,雖說有過太多辛酸,但人生本來就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肖振秀在經營過程中,抓住機遇,誠信經營,把品牌牡蠣一步步做強做大,現在所有輝煌的勞動成果來源於辛苦的汗水,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今後肖振秀也會繼續砥礪前行,持之以恆地將最好的商品獻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夥伴。(市文明辦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