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傳統庖湯宴

貴州銅仁城鄉殺年豬時,有邀請親友鄰居共食首餐的傳統,少者兩三桌,多者七八桌。吃庖湯的時間通常是早上殺豬,中午聚餐;中午殺豬,下午聚餐。被邀者相聚於主家,或幫忙,或圍著火坑閒坐聊天,甚是開心熱鬧。

民俗文化:传统庖汤宴

飯菜準備好後,男女老少聚而食之。主菜一般是割下一大塊豬頸肉,拌蘿蔔片炒一大盆;豬肉劃成坨,拌白菜,豆腐煮一大盆;然後瘦肉兩大碗,豬肝一小盤,白酒任喝,米飯任吃。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吃庖湯,不需送禮,無成法禮制。

主人邀請之後,來多無防,來少無妨,不來也無妨;酒飯夠也無妨,不夠也無妨。長期以來,一直是民間最輕鬆、最隨意、最自然的宴席。

民俗文化:传统庖汤宴

現在城鎮餐館中的庖湯肉,系由民間庖湯演變而來,烹飪方式和聚餐內涵與原意相去甚遠。

現在某些餐館中的庖湯肉,有的增加了豬腸、豬肺、豬心、豬腰、豬肚、酥肉、扣肉以及各種辣椒蘸水等,事實上民間的傳統庖湯要簡便得多。

民俗文化:传统庖汤宴

第一,民間殺年豬,多數不是專業屠夫,手忙腳亂,能在一兩個小時內把一頭豬收拾清楚已經不錯,根本來不及處理腸肚肺等待客。

第二,豬心只有一個,豬腰只有你2個,數量不足待客。

第三,豬剛殺好,煺毛洗淨,卸下豬頭,剖為兩半,只能有頸部切肉來炒,才不破壞全豬整體,故一般不會有其他部位的肉。

第四,來不及做酥肉。扣肉等菜。

民俗文化:传统庖汤宴

不管是高檔的宴席還是民間的傳統庖湯,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山川依舊,風味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