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大調研:讓法治為營商環境保駕護航(附專家觀點)

好的法治環境,關乎市場的穩定和企業的信心,是營商環境建設的關鍵所在。3月25日至29日,以“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的民革中央2019年度重點考察調研全面展開。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率領兩個調研組,分赴浙江和上海、四川開展專題調研,以法治建設為重點,為我國營商環境建設找問題、求對策、謀出路。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高質量營商環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民革中央將“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大調研的主題。3月25日至29日,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分別率調研組赴浙江和上海、四川開展調研。

民革中央大调研:让法治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附专家观点)

3月26日,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率調研組在杭州市行政服務中心,調研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民革中央大调研:让法治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附专家观点)

3月26日,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率調研組在杭州市西湖區稅務局,調研杭州市稅務局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民革中央大调研:让法治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附专家观点)

3月26日,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率調研組考察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

民革中央大调研:让法治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附专家观点)

3月28日,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率調研組考察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實地瞭解該中心對科技初創企業扶持情況。

加強立法:扎牢制度屏障

“要以立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年2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了立法工作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當前,我國營商環境取得了顯著改善,但重政策輕法規、立法滯後、政策“打架”等問題,也同樣制約著企業發展。

“一些項目招標表面上對所有企業均等開放,但從結果來看,民企常常淪為‘陪跑者’,無法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在調研中,不少企業家表示,目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但在實際操作中,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隱性歧視依然存在,民營企業無法正常參與到市場公平競爭中。

浙商研究會副會長徐王嬰認為,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保障不同市場主體的公平待遇。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在信貸融資、項目招標、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公平現象需要解決。

鄭建邦指出,目前我國有關公平交易的規定散見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但專門的公平交易法尚屬空白。建議積極探索《公平交易法》立法工作,為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除了制訂新法,對於既有法律的修訂也是立法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約80條涉及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無法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亟須修改完善。

在調研中,現行破產法的修訂,是各方集中討論的焦點之一。“當前一些民營有限公司破產後,由於信貸環節過度擔保嚴重,往往讓股東承擔連帶責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徐建新指出了當前企業破產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他建議,應該通過破產法的修訂,明晰破產責任,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給予民營企業家更多安全感。

除了法律法規以外,現存的各類規範性文件也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一些規範性文件,確實對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與上位法存在衝突,或者存在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等不公平問題,對於營商環境起到了破壞作用。

近年來,上海在規範性文件審查工作上,探索出了有益經驗。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介紹,上海在規範性文件制定辦法中嵌入了公平競爭審查要求,2018年共審查新出臺政策舉措1172件,同時對違反公平交易的內容進行全面清理,共清理政策措施14694件,因違反公平競爭審查標準廢止82件。

民革黨員、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程金華建議,由全國人大法工委牽頭,依託法律法規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啟動全國性的規範性文件審查,對歧視性政策和規範性文件進行集中清理。

審慎司法:讓有恆產者有恆心

“要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和正常經濟活動。嚴格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對企業生產、經營、融資等經濟行為,除法律、行政法規明確禁止外,不得以違法犯罪處理。”2017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關於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營造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的通知》,對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做了具體要求。

調研中,不少企業家反映,非法經營罪、合同詐騙罪等自由裁量權較大的罪名,在司法實踐中容易被濫用。一些地方的政法機關,會將普通商業糾紛,上升到刑事犯罪的層面處理,給企業家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帶來威脅。

徐建新介紹,近年來,浙江省政法機關在處理涉及企業案件的執法辦案中,從提高執法司法水平入手,堅持謙抑、審慎、善意、文明、規範執法辦案理念。尤其是審慎使用刑罰,防止將投資、經營中的輕微違法行為以犯罪論處,為浙江省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現代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是無罪推定原則。”浙江海通律師事務所主任賀寶健認為,在執法辦案的過程中,如果有企業負責人涉嫌犯罪,應當依照無罪推定原則,審慎使用羈押,對涉案企業也要慎用賬戶凍結等手段,保障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不受干擾。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羅春梅建議,在司法程序中,應當進一步加強涉企刑事案件該立案不立案、不該立案而立案,以及適用強制性措施不當等問題的監督。政法機關要更加註重辦案方式方法,充分考慮正常生產經營的需要,既嚴格依法審查,又充分維護涉案當事企業權益,避免簡單化辦案給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有恆產者才能有恆心。”萬鄂湘指出,只有保障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才能讓廣大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在我國的改革發展大潮中安心紮根,敢於做事創業。因此,保障企業家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對於激發經濟活力、保護我國經濟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司法也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舉證難、賠償低、週期長”,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一大障礙。

2014年底,作為我國首批成立的3家試點法院之一的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成立。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黎淑蘭介紹,自建院以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建立程序規範的證據機制,優化侵權賠償的科學計算方式,積極受理、快速審查、依法裁定、立即執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浙江也結合本省實際,在法院專門開設了知識產權法庭,由知識產權審判庭統一審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同時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在知識產權糾紛數量較多的地區,建立黨委領導下、以法院為樞紐、多方共同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將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糾紛納入統一的訴調平臺進行處理。

行政守法:加強誠信政府建設

“某地方政府給予了我們很多政策性許諾,但當投資到位,準備經營的時候,政府又因為各種原因,單方面違約,讓我們進退兩難。”物產中大集團董事長王挺革說起企業投資經營中遇到的“辛酸往事”,滿是無奈。

在調研中,不少企業家表示,政府法治化程度不高,行政部門負責人法治意識不強,是當前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政府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政策性許諾不能兌現、政策朝令夕改等現象,讓部分企業在投資經營過程中缺乏踏實感。

“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於現代化國家來說,建設一個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應是題中之義。”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雙全認為,國家層面應當出臺詳細的法治政府建設目標,為政府守法提供行為準則。

如果政府不履行契約,如何對其行為進行監督管理?調研中,企業家代表和有關專家提出了不少建議。

三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曉鶯建議,可以借鑑遼寧等省份的經驗,設立營商環境建設督查機構,監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法律法規情況,受理相關投訴,並對相關問題予以處理。

浙江省工商聯主席王建沂建議,可以支持第三方機構對政府誠信進行公開評價,一方面給企業投資經營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對政府起到監督作用,敦促其契約精神的樹立。

“政府和企業因違約等行為產生糾紛,本來屬於非常典型的民事案件。但在某些地方,司法機關卻以行政訴訟受理這類案件,以至於企業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賀寶健認為,在司法實踐中,也應當秉持法治精神,保障政府與企業在經濟糾紛中法律關係的平等。

“政府依法行政,換言之就是行政人員依法行使公權力。”民革黨員、上海奇士企業董事長方奇鍾建議,法治政府應該從加強行政人員法治意識和行為規範抓起,建立公務員依法行政體系,提升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打下人才基礎。

民革中央大调研:让法治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附专家观点)

團結報4月4日專題報道

記者手記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以前辦事如爬山,一山過去又一山。如今辦事像網購,要啥就把手指點。以前辦事費周折,走到各處要求人。如今辦事一網通,再也不用看人臉。”這是記者跟隨民革中央“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調研組在上海調研時,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民營企業家湯亮脫口而出的順口溜。

這句順口溜,描繪的是上海“一網通辦”改革前後的巨大變化。如今,這項發端於上海的改革措施,已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向全國推廣。同樣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的,還有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越是發達地區營商環境越好。”在浙江、上海、四川調研期間,調研組走訪公司企業,體驗政府辦事流程,深入法院、港口、金融中心等地,與有關人士座談交流。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路”、政府當好“店小二”、“窗口無否決權”、“請您來找茬”、“一支隊伍執法”……各地層出不窮的創新舉措令調研組振奮鼓舞,但他們顯然更注重找問題、求對策、謀出路。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哪些立法滯後?哪些政策“打架”?如何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怎樣以法治手段深化“放管服”改革?這些都是調研組關心的問題。無論實地考察,還是面對面交流,調研組都力求務實深入,直奔主題,直面問題。每當聽取發言時,調研組也屢屢提醒發言者“放開講,脫稿講,講出真問題,提出好建議”。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化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重塑政府和市場關係的關鍵所在。某種程度上,營商環境也是一個“制度賽場”,是比拼彰顯制度優越性的客觀賽道。多位企業家表示,依法辦事比什麼優惠政策都強。在法治環境下,才會有公平的競爭,有穩定的預期,有靠得住的信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把法治化放在營商環境的首位。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民革中央已開展多次調研。在此基礎上,民革中央將“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定為大調研主題,力求發揮民革在社會法制領域的參政議政優勢,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供決策參考。

“優化營商環境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法規司副巡視員薛國芹高度評價了此次調研的重大意義。她表示,希望通過調研,能進一步推動市場監管法律制度完善,推動“放管服”法治改革不斷深入。

儘管大調研已告一段落,但民革中央對這一課題的關注仍在繼續。3月30日,大調研結束後剛一天,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就率隊赴湖北,繼續就“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開展調研。在大調研主課題的基礎上,民革中央還分設民營企業家權益的法律保護等若干子課題,委託部分民革中央專委會委員和民革省級組織開展調研。後續,民革中央還將圍繞這一主題召開中山議政會。我們也期待著在紮實調研的基礎上形成高質量成果,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民革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新作為,彰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優越性。

專家觀點

考察調研中,司法行政工作人員、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都圍繞“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茆榮華: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營商主體權益

今年春節後上班首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即召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對進一步推進上海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高院在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進一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

圍繞加強產權司法保護,依法平等全面保護各類營商主體權益,接下來要做到三個加強:一是加強刑事、行政審判,對涉民營企業產權保護案件進行排摸甄別,堅決防範糾正冤假錯案,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二是加強民商事、金融審判,通過典型案例引領,大力弘揚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嚴格制裁違約失信行為,依法保護和鼓勵市場創新,防範市場風險。做好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版設立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問題的前瞻性研究,適時出臺司法服務保障意見。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懲罰力度,提高侵權成本,更好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民革上海市委會社法委主任程金華:

注意平等保護的縱向和橫向問題

通過法治建設來優化營商環境,追根溯源,就是“兩個目標、一個手段”。兩個目標,分別是提升對產權、合同保護的水平,和對不同商業主體的平等保護。一個手段,是“法治化”的方式,法治是最高水平的制度化方式。

平等保護的縱向問題,要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當前法律制度前後、上下的疊床架屋的情況仍然存在。建議統一規劃,把涉及到營商環境建設的法律法規,進行梳理,明確各個專門法律在整個國家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定位。平等保護的橫向問題,主要是進入門檻的歧視、糾紛解決的“主客場問題”。建議中央相關機構,啟動全國性的規範性文件審查,不僅要審查上下位法律的衝突,同時要加強對異地歧視性的法律、規範性文件的審查。同時,建議在一些地區先行先試,比如在“長三角一體化”工作中開展試點,納入“長三角法治示範區”工作規劃。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

營造更加寬容的制度環境

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法治環境,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快修法修規。比如:通過司法解釋對讓與擔保的效力和債權人的權利實現方式予以明確,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推動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電子化,進一步健全完善破產製度等。二是鼓勵支持地方先行先試。上海通過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先試了一大批好的經驗做法,建議國家部門予以支持,允許地方在相關領域先行先試。三是加快改革經驗複製推廣。在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先進經驗和案例,建議國家層面加快相關改革經驗的複製推廣,全面提升全國營商環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法規司副巡視員薛國芹:

推動“放管服”法治改革不斷深入

作為國務院新設立的負責市場綜合監管和綜合執法的直屬機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打造更友好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擔當重任。自成立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圍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目標,不斷推動完善市場監管法律制度,健全競爭政策體系,堅持競爭中立準則,規範市場秩序,促進平等發展、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也必然要有完善的市場監管法律制度作為保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市場監管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市場領域“放管服”法治改革不斷深入。

成都華建投資集團董事長漆貴春:

加大力度打擊虛假訴訟、惡意訴訟

企業的成長壯大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成長的陽光、雨露和土壤。我國目前營商環境總體良好,但民營企業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社保繳納負擔較重,融資難、融資貴等。

我們期待更加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讓民營經濟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建議根據行業具體情況制定社保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拓寬融資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完善保證金相關政策,減輕企業財務負擔;加大力度打擊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民革中央大调研:让法治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附专家观点)

作者 _ 周福志 胡珉瑞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