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員的練嗓、護嗓及其他


戲曲演員的練嗓、護嗓及其他

學戲主要是要有嗓子,有嗓子就有本錢,才能吃唱戲這碗飯,男孩到青春期發育時就要變聲,嗓子變低變啞,這叫“倒倉”,倒倉過了以有的嗓子變好,有的不好,這是天賦,和長相一樣是天生的,因此有的嗓子變粗了,小嗓也不好,於是唱旦角、小生的就要改其它行當;有的連老生也唱不了。因此最初分的行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等倒倉以後才能真正確定下來,不適合的就要建議改行當,當然還要取得本人和家長的同意。

嗓子好的,高、中、低音都有,嘎調也能行,這是好嗓子。如果是左嗓那就不行。什麼是左嗓呢?左嗓聲音細,比小嗓寬一點,發音的部位向上,我們稱之為“背弓音”,而且不能打遠,遠一點就聽不見。而且左嗓這種嗓子也不能維持長久。

戲曲演員的練嗓、護嗓及其他

嗓子好還得音準好。有的人五音不全,特別是兩個半音(4和7)不行,根據楊寶忠先生“論嗓”的要求:就是調門高時不能“塌調”;調門低時不能“冒調”或唱不出來,這些都不行。還有“黃腔”也是音不準,而且要求節奏感要好,不走板,另外還不能“一順邊”,即分不清上、下句,要麼全唱成上句,要麼全唱成下句。這些都是因為音不準所致。如果有幾個音不準就唱不好。男子有變聲期,女的也有變聲期。即由原來的嫩,細,尖變得成熟,變得寬了。在變聲期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嗓子,嗓子不好也會影響到做功,身段和表演。常言道“一響遮百醜”。身上的身段、動作和臉上的表情差一些,只要嗓子好也能過得去。

以前都是每天黎明時分去喊嗓。要喊一些韻母,如a、yi、o、ang、ai等音。字音由低到高直至嘎調。如高音不行,就得天天去空曠處喊一段時間,能喊得出來就行了。也有喊不出來的,那是天賦條件不行,這和調嗓不同。調嗓是為了熟悉已學過的腔,藉助胡琴鞏固音準,不是要把高音調出來。調嗓是為了在演出時嗓子能保持良好的狀態,特別是像“雲遮月”嗓子, 一開始唱有點沙,悶,唱唱著越來越亮,越來越好,有後勁。所以一般晚上有演出,上午或下午調調嗓很有好處。一則是在演出前複習下唱腔;二來把嗓子唱開了唱順了。嗓一般也是由易到難;調門由低到高:由[二黃]到[西皮]的各種板式:最後唱整齣戲的唱段。這樣堅持調嗓對保持嗓子是極為有用的。即使沒有演也不要中斷調嗓,以保證一旦有演出仍有一副好嗓子。這和練功一樣,要天天練,不間斷。

戲曲演員的練嗓、護嗓及其他

練唱時還要注意氣口。嗓子好但氣沒有運好也唱不好。要把氣口弄清楚,該換氣的地方必須換氣。另外表演時也不能大喘氣。如武打時,載歌載舞時都不能顯出氣喘吁吁,破壞了形象。換氣在唱腔中十分重要,不可不換氣,但也不可亂換氣,不該換氣的地方亂換氣,就會破壞唱腔的旋律。有時在唱腔中還要“偷氣”,這是技巧的問題。要在唱腔的旋律中“偷氣”,使聽眾覺不出來。如楊寶森先生在《桑園寄子》中的“山又高水又深無計可奈”一句有十板半的腔很長,不能明顯地換氣,必須偷氣。腔既要連貫,又要讓人聽不出是在什麼地方換氣的,

有了好的嗓子在演唱時還要注意口型。演唱需要音色美、旋律美,還要口型美,我們的漢字是一字一音,是幾個音拼成一個音。漢字要分字頭,字腹,字尾。唱時由於腔一般設在字腹,而在字尾歸音,口型也之變化,根據四呼而有不同的口。演員的口型要美,演唱時必須給觀眾一個美的形象。如果呲牙咧嘴或歪嘴, 或張著大口就破壞了藝術形象,老生有髯口遮住,所以口型可以不苛求,而小生,旦角和不帶髯口的老生就要注意口型了。以前的大家閨秀笑不露齒,貴夫人,皇后、貴妃更不容許張大嘴。有的人認為不張大嘴字不能到位,又怕人聽不見,張大嘴可以音量大,這種說法並不全面。旦角演員要特別注意口型。除了張大嘴和歪嘴之外,一切不美觀的口型都不宜有。另外還有一種毛病是“耍下巴”或“甩下巴”。一般在耍腔時要用喉不要用口,不要“耍下巴”,尤其是旦角小生更忌。一來形象不好;二來也不好聽。咬字吐音要根據四呼,但不能過頭,不然字音就要變樣。

戲曲演員的練嗓、護嗓及其他

以前在科班裡老先生教導說:“以後你們成角兒了,不要大魚大肉地吃,要少抽菸,喝酒,生活要檢點。”先生的告誡就是要你潔身自好,成角以後要注意生活起居,有句話是“飽吹餓唱”,吹笛子和吹嗩吶的一要吃飽,餓了就吹不動了。

為了保護嗓子平時不要大聲講話,如果晚上有演出下午就得休息。演員有一條好嗓子應該使之永葆青春,要愛護自己的嗓子,另外還有一條是嗓子“塌中”或“塌衷”現象。這是因為身體體質不好,有病,中氣接不上。一般在中年以後,由於過於勞累,身體消耗過大。也有的是不注意保養自己,菸酒色傷了身體導致“塌中”,所以演員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是頭等重要的事。

還有一點要提一提,就是有了嗓子不可亂唱, 必須以自己的行當為主,別的行當偶爾唱唱可以。譬力如演反串戲,偶一為之,一般一年也不一定反串一次,難得一演。如果經常唱別的行當,對嗓子是不利的。不過有些演員早年唱的行當感到不合適,後來改唱別的行當而成名的也有。現在的青年演員和戲校學生,條件比舊社會好得多了,而且都有嗓子,所以要珍惜,要努力學習,刻苦鑽研。

《聽雨軒談戲·老生篇》朱雲鵬 口述 何伯恭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