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高鐵通到綏芬河

聽說黑龍江綏芬河開通高鐵了,上午啟程一路向北到哈爾濱中轉倒車,再一路向東兩個半小時,在天黑時分到達這座東北邊境上的小城,開啟了此次綏芬河之旅。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北方國門第一高度,邊境線上的風景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邊境線上,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距俄羅斯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二百公里,中東鐵路穿城而過。這條鐵路自建成起,綏芬河就成了進出中俄的中轉站,客流貨物穿梭往來,促成了國境商都的百年繁榮。作為一座邊境口岸城市,去看看國門是必不可少的,於是綏芬河之旅的第一站,我們就來到了國門景區。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綏芬河的冬季是名副其實的冷,這是我們的第一感覺。一下車,我們就開始懷疑起旅遊宣傳語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說法,調侃道應該說成“夏無嚴寒,冬無酷暑”。當地人告訴我們,這裡的冬天其實並不是這樣,綏芬河雖然不沿海,卻有著海洋氣候,是一座能吹到海風的城市。因為寒潮降溫,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讓我們趕上了。零下二十幾度,在呼嘯的北風中踩著白雪,讓我們見識了真正的東北,真正的冬天。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天氣雖冷,卻阻擋不了我們拜訪國門的熱情。三代國門同現一處,在國內眾多國門景區中獨此一家。最遠處這座第三代國門建於二零一四年,是景區內的最高建築,五十二米的身高在北方眾多國門中傲視群雄,北方第一國門,名不虛傳。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乘坐電梯登上國門,通過玻璃窗可以遙望遠處俄羅斯境內的教堂,雖然近在咫尺,卻跨越了不同的時區。另一側可以縱觀國門景區全貌,向下看,還可以透過玻璃俯視腳下從國門通過的車輛人員,如果有膽量,可以低著頭邊走邊看,像走玻璃棧道一樣感受刺激。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經過國門再向前,就到了邊境界碑,顯然這是一處必去的打卡之地。行到此處,我們不由得心潮澎湃,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厲害了我的國”口號嘹亮,“我和我的祖國”歌聲唱響。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一九八四年,中蘇友協副會長、綏芬河鐵路車站站長徐君術帶著五百公斤西瓜,訪問了毗鄰的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區。聞名於世的“西瓜外交”奏響了綏芬河對蘇對俄經貿的序曲,國門口岸從此往來日益頻繁。現在,綏芬河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樑。在貫徹中國“一帶一路”願景,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和龍江絲路帶建設中具有重要位置,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這座巨大的相框標註為“最佳取景地”,讓我們親眼目睹了“同框”的效果,是國門景區的又一處打卡之地。三座國門,百年滄桑,見證了多少歷史故事,目睹了多少悲歡離合,如今這座北方第一國門正以昂揚的姿態巍然屹立,大國之門氣派非凡。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四條鐵軌的騎馬式套軌鐵路,全世界獨此一處

看過國門景區,繼續去探訪中東鐵路。走到樹林裡沒有了路,我們下車沿著鐵路線徒步走訪。這是一條傳奇的鐵路,聽說過俄羅斯套娃,但套軌還是頭一次聽說,更是頭一次見到。眼前就是這段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單線四軌鐵路,一段路基上鋪設四根鐵軌,組成寬窄不同的兩組,列車開在其中一組鐵軌上,騎著一條鐵軌走,因此也叫騎馬式鐵路。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追尋這一奇觀的緣由,才知道這是因為中俄兩國的鐵軌間距不同,俄羅斯的鐵路採用的是自己的寬軌標準,中國一方則是世界上普遍採用的標準軌距。由於條件限制,無法平行修建兩條路基,於是工程設計師發揮奇思妙想,將兩種不同軌距的鐵路鋪設在同一條路基上,不同軌距的車輛分別在兩組鐵路上行駛,於是有了這一世所罕見的奇觀。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如今,這條鐵路不僅承載著兩國之間的客貨運輸,還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距離邊境線只有五百米的三號隧道。這條不到三百米的隧道,從一八九九年開工,到一九零二年完工,足足用了三年的時間,跨越了世紀。不過三號隧道沒有開放,遵守規定我們沒有貿然前去,沿著鐵路一路向西走,經過二號隧道。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沿著鐵路一路走過來,卻沒有一列火車經過。直到看見前方一組鐵路工人正在施工,走到近前從他們這裡得知,有一段鐵軌需要更換,鐵路暫時停止通行,維修工作馬上就要完成了,信號發出,火車就要來了。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繼續沿著鐵路前行,太陽漸漸低下來。這裡位於祖國版圖的東部,日出日落時間都比較早,才下午三點,已接近黃昏。陽光映照在鐵軌上,在隆冬的大地上畫出了四條優美的曲線,一直向遠方延伸。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施工隊的工程車駛過不一會兒,傳來了隆隆的火車聲,一列滿載著木材的貨車從俄羅斯方向駛來,在轟鳴聲和我們的注目禮中鑽過了一號隧道。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綏芬河,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綏芬河的歷史,和這條鐵路有著不解之緣。向前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八九六年,中東鐵路開始修建的時候。起初俄國把進入中國的第一站設在東寧縣三岔口,後來工程技術人員發現這一路段地質條件複雜,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施工難度太大,於是修改設計,將鐵路線北移五十多公里,車站也隨之改在瞭如今的綏芬河市。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這一改動的結果,偏遠的山嶺成了人來人往的中轉站,也成了貿易往來的集散地,山溝熱鬧了起來,城市隨之興起。有人說綏芬河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名副其實。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一條中東鐵路,半部中國近代史

從中東鐵路的興建,到之後經歷的變革,反映著中華民族從滿清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歷史進程。在這期間,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綏芬河都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中東鐵路是不平等條約的產物,伴隨著滿清王朝衰落和沙俄滲透東北的歷史。鐵路建成之後,東北成了沙俄的勢力範圍,方便了侵略和掠奪,損壞了主權,加重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後來的日俄戰爭、日本侵華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接連發生,中東鐵路和綏芬河車站成為日俄強盜爭奪的目標而幾度易手,侵華日軍為了防禦蘇聯還在綏芬河修築了堅固的軍事要塞。二戰末期蘇軍進入東北,結束了日軍的佔領。直到東北解放,新中國成立後,綏芬河和中東鐵路才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十月革命後,綏芬河成為中國通往蘇聯的重要通道,也是我黨重要的對外聯絡窗口,很多革命前輩經過這裡來往於中蘇之間。特別是參加“六大”的代表,很多經過秘密交通線由此乘火車出國,綏芬河鐵路大白樓曾經見證了這段歷史,現在成了珍貴的紅色革命歷史遺蹟。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開放包容與世界接軌,邊境小城國際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綏芬河是一座偏遠、落後的邊陲小鎮,“一條路、一盞燈,一個百貨、一個剃頭棚,一個喇叭全城聽”是那時綏芬河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後,綏芬河作為前往海參崴的陸路必經之地,國內赴俄出境和對俄貿易的重要口岸,經濟往來日益頻繁,人員貨物在這裡聚集中轉,百年口岸迎來了又一次繁榮。鐵路運來了資源,拉走了商品,帶來了財富,也讓綏芬河人見過了世面,胸懷更加開放包容。開放的政策讓綏芬河再次與世界接軌,小城有了國際範。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作為國內首個可以使用盧布的試點城市,俄羅斯公民憑護照免簽入境政策使這裡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很多俄羅斯人選擇在此居住工作,街道上遍佈的俄文牌匾和來來往往的俄羅斯人讓這裡充滿了濃郁的歐陸情調。正宗的俄式西餐、甜點、列巴、海鮮、洋酒、冰淇淋與地道東北菜滿街飄香,獨特的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遊覽體驗。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火車拉來的城市,邊境小城與鐵路的世紀情緣

一條鐵路,一座城。

一百多年來,這條鐵路不知經過了多少火車,搭載了多少貨物、人員往返於兩國之間,承載著多少歲月與夢想。一條鐵路,一座城,見證了一個多世紀的榮辱興衰。時光進入二零一九年,動車的開通把綏芬河拉進了高速鐵路網,進入了高鐵時代。邊境小城不再遙遠,這座鐵路拉來的城市又將因鐵路迎來再度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