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醜行高(興旺)派藝術——一個亟待拯救的藝術流派

豫劇醜行高(興旺)派藝術——一個亟待拯救的藝術流派

豫劇醜行高(興旺)派藝術——一個亟待拯救的藝術流派

——兼論豫劇醜行藝術發展史及高(興旺)派藝術特色

在我們河南豫劇的醜行發展史上,曾出現過許多顯赫有名的醜星前輩,如清末民初時期的李德魁、張洪盤、李小需等。特別是李德魁老先生,“醜名”最甚。已故豫劇大師陳素真曾在她自己的回憶錄《情繫舞臺》中,對他的藝術讚許有加。陳先生:李德魁是她平生所佩服的前輩藝術家中的第一位。她是這樣評價李先生的:“他的表演藝術太高明瞭,那時開封凡是看過他的戲的人,沒有不稱絕、不說好的。”他的表演有三絕:“一是嗓音極其洪亮,二是念白口齒清晰……三是表演技術精湛……同時具備這三項特長,不僅在當時豫劇丑角中他是獨一無二的,直到今天豫劇的丑角,我敢說沒有一個能及得上他一半的。”(摘自陳素真:《情繫舞臺》,第11-16頁)到了建國初期,豫劇界又出現了高興旺、牛得草、魏進福、李現賓、董有道(西安)等醜行名家。另外,許昌出現的任宏恩、艾立兩位丑角,也在豫省劇壇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所遺憾者,此二家只擅演現代戲,很少涉獵傳統戲,終非方家。特別是高、牛兩家,影響巨大,已形成兩種截然不同表演風格的丑角藝術流派:前者嗓音好,擅唱,以方巾、貧醜擅長;後者重技、重表演,則以官醜著稱,高(興旺)、牛(得草)兩派系當代豫劇醜行之雙壁,已為不爭之事實。1994年,在河南省府鄭州舉行了中國豫劇丑角大賽上評出的10餘位優勝者,如葛圭章、程濤、高小旺、王貴、王藝紅、軒玉亭、夏登路、王士祥、趙小毛等,不是出自“高門”,便是出自“牛門”,可見此兩家對當代豫劇醜行影響之巨。

豫劇醜行高(興旺)派藝術——一個亟待拯救的藝術流派

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興旺比牛得草大上10來歲,他們同在開封演戲,同跟前輩名醜李小需學過藝,但當年高的名聲卻比牛大得多。據傳牛曾要求拜師於高,高認為不妥,沒有答應,牛便以“師傅哥”相稱。但牛也決非等閒之輩,兩三年後,兩人便旗鼓相當,竟一個在“工人”(劇院)、一個在“和平”(劇院)唱起對臺戲來,故留下“一年師傅二年哥,三年不分你和我”的諺語來。1956年,河南舉行第一屆戲劇匯演,高興旺在名角雲集的角逐場上,以其鬧而不貧、諧而不俗的表演藝術風格,竟一舉奪下表演一等獎,而牛卻無緣獲取任何獎項。然而,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出《審誥命》讓牛紅遍了全中國,遂有“東方卓別林”的之譽,而高興旺卻每況愈下。他原本要整理出自己的拿手好戲《卷席筒》(與豫劇名旦王秀蘭、名生王素君合作),但手腳遲了一步,卻被曲劇搶了先,而且人家又拍了電影,斷了他的念想。後又因出車禍腿疾在身,最後竟悻悻然不得志而歿,享年67歲。高先生辭世後,其徒兒們,轉行的轉行,退休的退休,就連他的大兒子高小旺,曾經被認為是高派藝術最理想的傳人,也早早地改行投身了影視事業,高派藝術遂作“廣陵散”。現在豫劇的醜行是牛派一統天下,實令人扼腕痛惜。

豫劇醜行高(興旺)派藝術——一個亟待拯救的藝術流派

現在,國家在“非遺”事業上投入很大,花了很多錢,豫劇高派藝術仍處於瀕臨滅亡的狀態,不知道他們拿這些國家的錢都幹了些什麼事情!

豫劇醜行高(興旺)派藝術——一個亟待拯救的藝術流派

搶救高派藝術,鼓勵豫劇醜行中有更多的明星、流派湧現,是豫省有關部門應該關注和馬上付諸行動的事情。

(此文原載《北京戲劇電影報》總字第80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