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會被活捉的歐洲,火藥如何改變中世紀歐洲的國家形態

歷史上,與中國不同,中世紀歐洲是典型的封建制。與周朝的封邦建國類同,歐洲國家以國王作為的貴族的共主,國王給王族、貴族分封領地,封臣給國王提供貢賦、保護國王、為國王服兵役。所以歷史上,中世紀歐洲國家基本處於一種鬆散狀況。但火藥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狀況,不僅促進了歐洲國家中央集權的形成,還促成了“現代國家”的出現。

雖然周朝與中世紀歐洲實行封建制的目的都相同,諸侯武裝拱衛王室,但歐洲的軍事意味更加濃厚。周朝的時候,商朝滅亡,天下安定,周王實行分封制有論功行賞、擴大政治勢力的原因在內。而在歐洲,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在8世紀初實行采邑制是出於戰爭的需要,以服騎兵役為條件,將土地作為采邑,分封給臣下。後來,采邑制演變成封君封臣制,那批騎兵變成最早的騎士。所以歐洲封建制的存在與騎士階級的存在有很大關聯。

國王會被活捉的歐洲,火藥如何改變中世紀歐洲的國家形態


首先,介紹一下西歐戰爭的模式。與持續跟摩爾人作戰的西班牙、頻繁與阿拉伯打海戰的意大利城邦、經常對抗西亞遊牧民族的東歐不同,西歐的戰爭基本都是“貴族戰爭”。國王會因為王位繼承問題、貴族間的矛盾而爆發戰爭。著名的英法百年戰爭就是因為英王要求繼承法國王位而爆發的。

戰爭開始後,國王首先會號召手上的貴族,貴族會號召手上的騎士。騎士會帶上戰馬和武器,率領自己領土上的農民參戰。所以騎士是軍隊的基本單位。由於騎兵在戰場上的決定性作用,騎士也是戰場上的重要戰鬥力。騎士在戰場上表現往往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當貴族和騎士陣亡,跟隨他們作戰的農民兵基本都會四散逃跑。畢竟,貴族之間的爭鬥跟農民沒有多少利害關係。不管誰勝利,對於農民來說也不過是換了個主人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國王在戰場上有被俘的可能。在中世紀晚期,被活捉的法蘭西國王就有兩位,一位是在百年戰爭期間被英格蘭俘虜的約翰二世(1355年),另一位是在意大利被西班牙俘虜的弗朗索瓦一世(1525年)。

國王會被活捉的歐洲,火藥如何改變中世紀歐洲的國家形態


需要說明的是,貴族騎士雖然有為國王服兵役的義務,但不一定會照做。有時貴族還會威脅王權,與國王作戰。在法國卡佩王朝早期,就因為貴族和公國過於強大,法王所能有效控制的實際範圍只有以巴黎和奧爾良為中心的“法蘭西島”,面積只佔法國領土的1/15。

國王真正所能依靠的只有直接由皇室莊園供養的軍隊。軍隊日常開銷以皇家莊園的收入來支付,國王沒有國庫,沒有政府官員,只有幫他打理莊園的奴僕。簡單的說,國王沒有強而有力的國家機器和完善的行政體系。由於國王的地位容易受到下面的貴族挑戰,所以王位合法性就異常重要。而這個合法性是教皇賜予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世紀教皇的世俗影響力如此強大。

國王會被活捉的歐洲,火藥如何改變中世紀歐洲的國家形態


政治組織形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戰鬥力。換句話說,戰爭的發展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組織形式。14世紀,火藥傳入歐洲。歐洲的戰爭模式開始發生重大變革。火槍的出現和普及使騎兵的重要性嚴重下滑,騎士的地位也隨之下降。

火槍、火炮的使用也令戰爭的組織形式複雜化。火炮的鍛造、火藥的合成、彈藥的運輸都需要在一定的組織結構下運作,而且需要大量的錢財支持。火器的使用提高了戰爭的成本,是隻依靠莊園的封建主難以承受的。相反,國王可以通過政令調動更多的資源,建立更大規模的政治組織模式。

國王會被活捉的歐洲,火藥如何改變中世紀歐洲的國家形態


此外,無論是火槍兵還是炮兵的使用,都對指揮系統有更高的要求。中世紀那種,騎士帶農民湊數的、簡單的指揮系統明顯落伍。這就要求建立常備軍、正規軍,以及相應的軍事系統。這無疑又增加了軍事成本,以及對政治組織結構的要求。

總的來說,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國家必須建立強而有力的政治組織系統和完善的財政制度,才能適應戰爭的變化。隨著國家機器的建立和加強,盤踞一方的貴族實力受到削弱,開始從屬於國王。國王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對手下貴族有絕對的領導權。這就是中央集權。

國王會被活捉的歐洲,火藥如何改變中世紀歐洲的國家形態


在歐洲歷史上,這個過程被稱之為“國家機器的建立”,內容包括有王權、常規軍隊、徵稅制度、官僚制度、司法系統的建立等等。西方歷史也將這視為“現代國家”的開始。19世紀之後,西方將“現代國家”的組織形式帶向全世界。

雖然“現代國家”的出現涉及很多重要因素,如人口的增加、經濟貿易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等等。但戰爭的刺激和軍事的需要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更多歷史政治、軍事歷史、武器裝備,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