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生活,讓你感觸最大的是什麼?

農友君


在農村生活,我的最大感觸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農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是外面的城市無法替代的。

1、小時候

農村長大的小孩,那時無憂無慮,天真淳樸,記得那時小夥伴一起在田埂間嬉戲,捉蟈蟈,用棉花釣青蛙,用肉釣龍蝦,在小河溝裡捉魚蝦,在田間撿稻穗,不亦樂乎。

暑假父母農忙,我們就會放牛,會和父母一起插秧,會去田裡摘棉花,掰玉米,每每菜園裡種了瓜果西紅柿,過幾天就會迫不及待的看看有沒有開花結果,什麼時候長大。

小時候農村的孩子就是跳皮筋,扔沙包,趴在地上打玻璃球,玩泥巴做娃娃飯,老鷹捉小雞等等。

鄉間清新的空氣,綠色健康的時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生活,讓這裡的人們生活的愜意幸福。

這些都是農村特有的記憶,城市裡面大概沒辦法體會到鄉間的樂趣。

2、畢業後

長大畢業後,由於自己從小在農村生活,還沒有去過大城市,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選擇了北漂,收拾行囊離開了生活了20多年的家鄉來到北京。

來到了北京,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好繁華,好多的高樓大廈,好多的車,好多的人,好多霧霾,這裡的人們都匆匆忙忙,慌慌張張,擦肩而過,早出晚歸,甚至都不知道住在對面的鄰居是男還是女,一切都那麼陌生,那麼冰冷,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一股心酸湧上心頭,想念家鄉想念父母,有時甚至想要離開,但是想想來的時候的初衷,最終決定留下來,別人能在這裡生活的好,我一定也可以,努力。

北漂一族的壓力大概也只有經歷過得人才懂

3、現在

現在的我從北漂變成了杭漂,北漂的幾年間,有出差來杭州,發現這裡環境好好,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節奏沒有那麼快,可以騎車上下班,這在北京是想都不敢想的,人與人之間沒有那麼冰冷,好像家鄉的味道後面就選擇來杭州了,遇到了人生的那個他,我們一起在這裡奮鬥努力。





杭漂IT測試小潔


我出生於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家鄉在四川省,雖然我是80後,不知道改革開放以前的生活狀況,但是從我記事兒起到現在農村的變化仍然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無論在物質方面還是在精神方面都能感受到農民生活狀況的極大改善。

感觸一:記得我小時候看到別人用手機打電話時特別的羨慕,認為那就是傳說中的有錢人。可是現在,我們村裡也有了很多有錢人!

首先就是村裡很多的年輕人都在外面買了房子,當然也包括我在內。不管我們是在鎮裡、縣裡、市裡還是在北上廣深的大城市,因為我們買了房子,我們都是城裡人了!雖然每個月我們都會為自己的房貸發愁,但我們真的都是有錢人了!

還有一個就是車子!現在我回老家最大的一個感觸就是村裡的車太多了!不管是大貨車小貨車SUV麵包車,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有車了,這在十年八年前是我絕對不敢想象的一件事!

感觸二,自然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以前我們從外地回家的路是必須經過縣城裡面,經常會堵車,而且從縣城到鎮上的路都是四車道還坑坑窪窪的,每次會一趟家,感覺骨頭都抖散架了。但是這幾年政府在大修公路,把原先的四車道改成8車道,並繞開了整個縣城,不僅如此還在各個鄉鎮點投放了公交,我們的出行又多了一個渠道。

感觸三,雖然新農村的房子不多,但是裡面的基礎設施多,有很多健身器材,我奶奶她們就經常會去那邊鍛鍊身體,而且那邊的環境也很好。我們鎮上和農村頭髮了大量的健身器材,以供民眾使用。我覺得變化最大的還是人文環境, 我們鎮上的人們過的再也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了。我家有每天晚上出去散步的習慣,在馬路上很少能看到有人壓馬路,到時現在傍晚的時候,馬路上都是成群結對散步的人。而且晚上散步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群的阿姨在那跳廣場舞。

感觸四:就是大家感情變淡了!

唉,現在再看到兒時的玩伴時,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大家感情變淡了!

記得以前小的時候,我們一起爬樹掏鳥下河摸魚,有時候還會睡在一張床上,比親兄弟姐妹還要親,可是現在再見面時卻不知道可以聊什麼了!每次按照套路寒暄幾句後就變得無話可說了,只好都默默的拿出手機刷朋友圈。

與兒時的玩伴尚且如此,就更別提那些很少和我們說話的老人和孩子了。出了村我有很多人我都不知道認不認識他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和我現在是一樣的感覺。??)





小楊寶媽


在農村裡生活,讓我最大的感觸來源家鄉環境的優越感。



我出生在農村家庭,我的家鄉有山有海,門前是大海,門後是大山。從小就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優越,我所謂的優越是來自有山有海的環境,這給了我最大的欣慰,咱們有咱們的優勢,並不比別人差,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講到門前的海,打小就喜歡海,小時候可以每天去游泳,幹自己喜歡的事,無憂無慮,一有空閒就約好三兩朋友去海邊游泳,海邊跟湖裡游泳是有區別的,記得那時看到浩瀚的大海時而有點恐懼感,但當你跳下去的時候你會感覺原來海里游泳的感覺比湖裡遊的更容易,由於海里的鹽度相對於湖裡的大,產生的浮力會比在湖裡游泳來的更輕鬆,從此以後就喜歡往海里游泳。



說到山,我家門後相對的是座大山,大山一望無際的綠景讓人賞心悅目,山腰還建有座寺廟,每逢佳節必會回去朝拜,好多金尊佛像,山路彎下是條清澈透明的小溪,小時候經常來這裡泡澡,涼爽的泉水能祛除酷暑,所以對這條小溪情有獨鍾。

感覺農村的生活才有意義,親近大自然。




注:圖片無關文本內容


吳亦洋


我自小農村長大,說一下讓我感觸最深的兩個地方。

1.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記得我小時候,村裡面的人很少有出去打工的,基本都是在家種地,或者在家周圍做點零活什麼的,當時也沒那麼多的壓力,種地或者打零工的收入也差不多夠用,大家過的也挺開心,但那是確實是有點貧窮。


現如今再看一下,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村裡的地好多都不種,種地掙得錢少一些,農村子女結婚壓力也大,家長們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但同時留守兒童和老人也多了一些,一年還不見幾次,但大家的收入確實也都跟上去了,缺沒有小時候那種開心快樂了。

2.如今的孩子們沒有我們那時開心快樂。我們小時候,基本都不回家,在外邊各種瘋玩,玩的很開心,除非家人喊回家吃飯,要不就不會回家,現如今小孩子卻很少出門玩,基本都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或者寫作業(學習任務比我們小時候緊張多了)感覺很少見他們有特別愉快的生活

這就讓我產生最大的感觸的地方,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多多交流一下。


鳳凰號


我是個農村孩子,從小在農村長大,很小就上了幼兒園(那時叫哄孩班兒),爸爸媽媽上地幹活,沒人看我,我記得自己上了好兒年幼園,但爸爸媽媽重來不接我,後來還領著弟弟去,我的同學們也都是自己去自己回,好像大人們都不擔心我們會丟,事實上我們真的沒丟,上小學了,勤功檢學,我們幾個小孩子滿山遍野的跑,渴了餓了就上地裡拔別人家地裡剩下的蘿蔔吃,晚上揹著自己撿的黃豆回家吃飯,玩的可高興了,有時學校還要交掃條籽兒,大理山花的葉子,也不知道學校幹嘛用?秋天上山撿疙瘩簍子(爛木根),留著冬天取暖用,不夠還得從家裡拿。春天上體育課,老師有時會帶我們上山,那是我們最高興的事了,上了山,有的採花,有的挖野菜,玩的是不亦樂乎,回來後,野花帶回班級找個瓶子裝上水插裡面花開的可好了,野菜下課前都上交給老師了,肯定回家吃了,不然要它幹嘛?到了晚上更熱鬧,寫完作業就是玩,一趟街的挨家門口叫,湊到一起玩,一會兒就打起來了,大人也不管,我們也沒臉,打完一會就好接著玩。黑燈嚇火的玩藏貓,可著一條街藏兒,上哪找去,不是偷著回家看電視,就是跑哪家吃好吃的去了,實在找不著,乾脆就回家睡覺,你藏到明天早上我都不管!那時候鄰居關係都可好了,互相幫襯,處的可親了,雖然生活條件差點,但我真心覺的挺快樂了,比起物質條件優越的城市,真真是心裡暖暖的。




四葉菜兒


郎哥出生在中原大地的一個小山村,小山村跟隨國家發展的腳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就和大家我分享我的感觸吧!

這幾年,農村以前的土瓦房不見了,待替的是一棟棟的兩層小樓。以前農村大雨過後,那個泥濘不堪土路也沒有了,政府的扶貧路走進了千家萬戶。整個農村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農村也出現了一個很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農村小夥娶妻難,農村“天價彩禮”更是讓娶妻難這一件事雪上加霜。


農民郎哥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一直在走上社會前都在農村度過,那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我,卻一直嚮往著大城市裡的生活。

後來,因為工作去了上海,在上海生活了六七年,上海每天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只要稍微慢一點,你可能就會被淘汰。

現在,我又回到了農村自己創業,每天的生活雖然很平淡,但是卻很充實。

其實,農村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越來越少,迫於生計很多農村人都外出打工,家裡只留老弱婦。


皖南1兄弟


我現在就生活在農村,最大的就是感覺很寧靜。

先說說我的大致情況:前年考上了小鎮的教師,工作的學校距離我家只有十分鐘自行車程,因此我每天下班回家都會有大把的時間。於是,我對自己的業務時間做了一些小計劃。

每天下班我都會遛遛狗,帶著狗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雖然只有幾十分鐘的時間,但是足以慰勞辛苦工作的我的心情啦。遛完狗狗,我可以準備材料畫一個小時左右的畫,不管那一天有多麼浮躁,繪畫的時間裡我會沉靜內心,享受寧靜。再之後就是晚飯,飯後我會選擇寫頭條問答,看電視劇或者新聞八卦。臨睡前,我往往會讀讀書,拓寬拓寬自己的眼界。身邊的同事們基本都是住在縣城裡,聽他們說每天差不多都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而我呢,多出的這兩個小時恰好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也因此無比充實。

我個人很喜歡自然風景,所以只要有空閒一般都會出去轉轉,而農村就提供了一個自然的環境,沒有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沒有擁堵的車流人流,有的只是清淨的小路、大片的農田,以及滿眼的花草樹木……這樣的寧靜生活環境總是能激發我的思緒,我也因此酷愛寫作,雖然只是小家子氣的普通文章,卻也樂趣無限。

感謝農村生活,為我的人生提供了一方安靜的天地。




瀟灑的傑傑卡


90後,整個童年時代都在農村度過,包括上學,對農村和家鄉有很深的感情,記得小時後村裡面的小學只可以上到三年級,一年級二年級擠在一個教室,背對背坐,東面的黑板一年級用,西面的黑板二年級用,沒有課程表,老師想上什麼課就上什麼課,有時候一上午都是數學。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那時候很開心,放學的時候和發小一起玩捉迷藏,警察捉小偷,拍紙牌,偷偷摘人家地裡的蘋果,一起去野地裡面瘋跑,一起闖禍,無憂無慮的,因為一張紙,一支筆芯,都會和對方生氣,但是過一會就又好了,兒時和夥伴們產生的那種感情,是現在產生不了的!願我兒時夥伴越來越好!


張壹夢zzz


作為一個在農村生活了二十幾年的人來說,對這個問題稍有點看法:現在社會,各個方面都在進步,如今的農村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我10年以前一直生活在甘肅農村,那裡當時條件真的不怎麼樣,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每家每戶靠種地生存,但是地很少,而且完全靠雨水灌溉,純粹靠天吃飯,後來逐漸年輕一代就外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用水不便,以前用水都是到很遠的地方挑回來,不過那邊最近幾年也在發展,也修了路,也接通了自來水,便利了許多,不過當然還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後來到了新疆生活,這邊倒是比老家方便多了,出門也可以坐上車,交通也很方便,而且這邊的農民跟傳統農民有很大區別,雖然都是以種地為主要收入來源,但是新疆的種地很輕鬆,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地時候只需人看一下就行了,其餘的機器完成,相比傳統運作模式效率產量都有了質的飛躍,而且這邊的農民也很悠閒,種完地其他時間都是閒著的,不像傳統農民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這不知道是不是城裡人羨慕的一點,自由時間多。

生活在農村,空氣確實很好,可以看到藍天白雲,自己家裡如果有院子,可以種點蔬菜水果之類的,夏天就不用再買了,平時沒事澆澆地,除除草,也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新疆的冬天,一覺醒來,外面被雪覆蓋,很是漂亮,掃掃雪,打打雪仗,堆一個雪人,這都是農村孩子們冬天的日常,總之,我覺得在農村生活有不便的地方,但是也有城裡比不了的地方,各有優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