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潛射彈道導彈是國之重器,世界上能研製的國家屈指可數。作為中國的第二次核反擊力量,大名鼎鼎的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可謂是見證了中國在這項尖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巨浪”原名是“巨龍”,在毛主席的過問下,才改為“巨浪”,從此成為中國潛射彈道導彈的正式名稱代號,開啟了中國軍工人的一段傳奇篇章。60年代末,和09II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配套的巨浪-1正式開始研製,由此開始了作為國之重器的中國潛射彈道導彈40多年艱辛發展的序幕。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在60年代,我國的工業基礎異常薄弱。巨浪-1的研製條件十分簡陋,很多當時美俄研製潛地彈時用的複雜試驗設備我國均是一片空白。但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比如模型彈入水深度試驗沒有設備,就乾脆直接在當時剛落成的南京長江大橋上往下扔......儘管條件想象不到的艱苦,我國仍於1969-1988年19年期間先後在陸地和水下成功發射試驗了多達65枚的巨浪-1模型彈和遙測彈。這在當年的條件下,簡直是做到了人類最大的主觀能動性。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萬事開頭難,雖然成功發射了多枚試驗彈。但由於當時的技術儲備實在太過薄弱,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的總體技術水平是相當低的,和當時國際指標差距相當大。在各項標準中,尤其是結構重量過大,影響了燃料的儲量,導致其射程比較低。差不多同樣的尺寸重量,比巨浪-1提早研製10年以上的美國“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後期型可以打出4000km,還是多彈頭的。而我們的巨浪-1只有1700km的射程,而且是單彈頭。這直觀地體現出了工業基礎的巨大差距。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巨浪-1的研製過程充滿了坎坷,前期的發射更是經歷了多次失敗,但在全國上下共同協力的推動下,巨浪-1全程遙測彈在1982年由200號常規動力彈道導彈試驗潛艇在水下發射成功。1988年更是在09II型406號彈道導彈核潛艇上水下發射成功。這兩次發射成功,實際上也意味著巨浪-1研製的完成。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巨浪-1好不容易研製成功,作為後續型號的巨浪-2就更為艱難了。早在1988年3月,海軍就召集有關部門進行了巨浪-2技戰術指標、使用要求及技術攻關論證會,並得到了國防科工委的批准,在海軍試驗基地進行了模型彈水下彈射試驗。但由於技術實在太大,巨浪-2被迫擱置。連長期承擔潛射彈道導彈實驗任務的200號試驗潛艇,也停止任務,被封存達8年之久。這在當時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這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當時還叫第二炮兵的火箭軍部隊需要一種東風-3的換代型號,要求使用反應速度更快,生存能力更強的固體燃料導彈。而在當時國內唯一的固體燃料彈就是巨浪-1,。於是,巨浪-1被改造為陸上彈道導彈,成功變身為東風-21,由此也誕生了火箭軍獨樹一幟的中程彈道導彈體系。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而在90年代巨浪-2被擱置時,為了不讓戰鬥力和裝備出現真空,海軍提出了利用正在研製中的東風-21增程型東風-21甲的技術改進巨浪-1。這一決策可謂至關重要,不僅提高了部隊戰鬥力,也保留了最珍貴的人才隊伍和科研生產單位。最終射程是巨浪-1兩倍還多的巨浪-1A於90年代後期研製成功。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雖然巨浪-1A的射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還是遠遠不夠的,仍然只是一種中程彈。要想對美進行第二次核打擊,必須研製射程達到8000km以上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1999年是關鍵的一年,國際形勢更加嚴峻,中央軍委立刻指示巨浪-2型恢復研製,同年09IV型核潛艇首艇也開工建造。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還是1999年,已經封存達8年之久的200號常規動力彈道導彈試驗潛艇接到發射新型導彈的重任。200號艇重出江湖,並對發射筒進行了改裝,以便能夠發射巨浪-2型導彈。在2010年8月1日,200號艇因為巨浪-2的發射試驗,獲得了“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的榮譽稱號。截至到2010年的10月,200號艇共成功進行了15次巨浪-2的模型彈和遙測彈發射試驗。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同為東風導彈的相關技術,也都是三級固體洲際彈道導彈。巨浪-2的發展和幾乎同時研製的東風-31A關係密切。通過在彈體上採用芳綸材料和使用比衝值更高的NEPE推進劑等先進技術,巨浪-2彈頭重量和最大射程均不輸於東風-31A,技術標準已接近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較巨浪-1,有了無比巨大的提升。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2003年,巨浪-2首次在陸上試射成功,但在之後多次試射特別是水下試驗中,出現多次事故,包括導彈未能發射出筒,彈體折斷等等。但在我國軍工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下,巨浪-2進行了一系列重大設計改進。2011年7月20日,巨浪-2修改設計後首次水下發射遙測彈成功。8月5日,相關部門召開慶祝表彰大會。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巨浪-2的研製之所以開始如此坎坷不順,前期屢遭失敗,主要還是缺乏經驗。美蘇法從中程到洲際潛地彈都歷經多個型號數十年,而我國只有巨浪-1一個型號的經驗,中間還斷過檔。一步到位直接跨越到洲際導彈難度過大。另外,我國基礎工業薄弱,試驗設備不足,以及導彈本體為了追求先進性能而設計過於複雜,也是導致巨浪-2的試驗研製過程波折不斷的原因。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苦盡甘來,2011年12月30日,2012年8月16日,200艇兩次水下發射遙測彈試驗均獲得成功,宣佈巨浪-2最終定型。2013年初,為兩代潛射導彈實驗做出巨大貢獻的200艇退役。其“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稱號傳給了032型常規動力綜合試驗潛艇(201艇),也就是軍迷們俗稱的“胖頭魚”。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2013年12月22日,09IV型某艇執行巨浪-2水下發射試驗成功(代號9213任務),標誌巨浪-2完成戰備值班前的最後一步。萬里長征終於迎來了勝利。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和巨浪-2配套的09IV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長征9號”於1999年開始建造,2004年7月完工,先後完成極限深潛、水下高速、深海發射戰雷等多個科目試驗與考核,並於2013年完成了至關重要的彈艇匹配試驗,即09IV水下發射巨浪-2高彈道全程發射試驗,於2014年開始戰備值班。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說起彈道導彈核潛艇,其排水量、載彈量,導彈本身的性能,以及航速和噪音水平等指標更引人注目,而其導彈發射系統的技術則較少被人關注。彈道導彈核潛艇通常攜帶12-16枚彈道導彈,在執行戰略核反擊任務時,能否儘量壓縮齊射時間,打出全部的導彈,是保證核反擊效果的關鍵。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巨浪-2發射筒採用了硬凸膜技術,其承載能力強,使潛艇在水下發射時候能將準備發射的發射筒蓋全部打開,節省發射時間;而且在導彈出筒前自行裂開,對導彈的衝擊小,有利於保持內彈道的穩定。凸膜內面形成的凹面,則可以擴大發射筒容積。可見硬凸膜技術對潛艇技戰術性能的提高。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雖然在核潛艇本身的技術上,09IV和美俄法英這些國家的先進彈道導彈核潛艇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技術差距。但通過09IV和巨浪-2這種技術先進導彈的組合,我國終於擁有了可靠的戰略核反擊能力。

神龍出海 巨浪滔天  看中國 “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

雖然當今世界還沒有到核大戰危機一觸即發的時候,但歷史告訴我們,時刻不忘枕戈待旦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路艱難走來修成正果的09IV和巨浪-2僅僅是中國海軍戰略核威懾新時代的開始,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先進的國產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