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浩氣長存——木裡森林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烈士悼念活動側記

英雄浩气长存——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悼念活动侧记

4月4日,各界幹部群眾來到悼念活動現場,為烈士送行。

英雄浩气长存——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悼念活动侧记
英雄浩气长存——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悼念活动侧记英雄浩气长存——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悼念活动侧记
英雄浩气长存——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悼念活动侧记

他們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

對英烈最好的紀念就是將他們用生命捍衛的事業進行到底

4月4日,原本是彝族人民縱情狂歡的火把廣場,卻被濃濃的悲傷填滿。當天上午,四川木裡森林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烈士悼念活動在這裡舉行。

一大早,市民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他們中,有耄耋老人,有略顯稚氣的學生,有質樸敦厚的農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們,心中滿懷無盡悲傷。

痛惜和悲傷,是整座城市的底色。當天,報請國務院批准,西昌市、木裡縣降半旗,向在撲救木裡森林火災中犧牲的30位英雄誌哀。兩地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4日一大早,記者所住的酒店門口已降下半旗。從酒店通往火把廣場的道路兩側,各機關(單位)門口,白花朵朵,滿城縞素。

悼念臺上方,懸掛著“沉痛悼念在四川木裡森林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的烈士”23個黑底白字。一副輓聯放在兩側,上聯是:對黨忠誠獻身使命赤子丹心昭日月;下聯是:竭誠為民赴湯蹈火英雄肝膽映山河。悼念臺中間,懸掛著30名烈士的大幅黑白照片。

悼念活動開始前,3000多人的悼念活動現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說話,空氣如凝固了一般……

一聲聲呼喚直擊心靈

大家多麼希望,這些英雄們能像往常在被唸到名字時一樣,響亮回答:到

趙萬昆、蔣飛飛、張浩、劉代旭……10時40分,悼念活動開始。默哀後,應急管理部政治部主任許爾峰、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彭宇行先後宣讀關於評定烈士、追記一等功、追認中共黨員的批覆和命令。

烈士們的名字被幾近哽咽的語氣逐個讀出。與其說是在唸烈士們的名字,不如說是一次次深情的呼喚。

大家多麼希望,這些英雄們能像往常在被唸到名字時一樣,響亮回答:到!

然而,任憑現場一次次重複他們的名字,任憑他們的照片就掛在眼前,任憑記憶清晰如昨,卻再也沒有一個回答。

幾天前發生的那場大火,奪取了他們寶貴的生命。30位烈士,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

聲聲盼,聲聲喚。“明明啊,你快回來啊,不能拋下媽媽啊!”悼念活動開始前,一位烈士的母親望著兒子的照片,一聲聲呼喚著兒子的乳名……

摘下小白花,別在柏樹上。趙萬昆烈士的女兒今年才8歲。或許她還不完全懂得死亡的涵義,站在黑白遺像前,怯生生喊了一聲“爸爸”。不同的是,爸爸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歡喜地應答一聲後,跑過來把她高高舉起。

一聲聲呼喚,常常在夢裡。趙茂亦,是涼山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四中隊二班副班長。災難發生那一刻,他和幾名戰友翻過一棵倒伏的樹木,滾下山崖,僥倖逃過一劫,而距離他只有幾米遠的另一名戰友卻被大火吞噬。

“班副,拉我一把……”幾天來,每個晚上,趙茂亦都會做同一個夢。夢裡,戰友在呼喚自己,然而當他伸手過去,對面卻啥也沒有。眼淚,忍不住,即便在夢裡。

一段段記憶刻骨銘心

“草上飛”“陽光男孩”“運動健將”……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將永遠融入大涼山的山山水水

“在我們幾兄弟中間,他和我關係最好。”張浩烈士的堂哥張騰手捧一束黃菊花,跟在祭奠人群中,眼睛泛紅。此刻,兒時一起玩耍的畫面,不時在他腦海中打轉。

“如果你還能為他做一件事,最想做什麼?”面對記者提問,他低著頭沉默幾秒後,說了一句“不知道”,淚珠滑落。

獻完鮮花,身穿“火焰藍”制服的消防員李某走出火把廣場。這些犧牲的英雄中,有五六個都曾是他的戰友。他心中,時常浮現出與戰友們一起吃飯、訓練、出任務的畫面。

劉建軍是劉代旭烈士高中時期的排球教練。得知劉代旭犧牲的消息,劉建軍悲痛不已,這些天老是憶起昔日畫面:高中排球比賽場上,喊得最大聲的永遠是劉代旭,始終充滿激情、充滿力量,永不服輸。“如今再也見不到比賽場上那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我失去了一個好學生、好朋友。”

善良、溫和、素質高——這是趙萬昆烈士留給戰友舒海斌最深刻的記憶。趙萬昆烈士和舒海斌是森林武警指揮學院的同學,“全年級160多名學員,數趙萬昆軍事素質最好,400米障礙跑、5公里越野,永遠都是第一。所以,趙萬昆還得了個綽號‘草上飛’。”

舒海斌說,趙萬昆不僅軍事素質好,性格也好。有一次,他帶女兵,面對一幫嘰嘰喳喳的女戰士,趙萬昆像個大哥哥一樣包容她們、保護她們,同時又嚴格要求,女兵們都特別崇拜他。還有一次,長途拉練,有名戰士不懂得計劃,提前把自己的食物吃光了,趙萬昆就拿出食物分給這名戰士,自己餓肚子。

“草上飛”“陽光男孩”“運動健將”……記憶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形象,將永遠融入大涼山的山山水水。他們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記憶。

一場場戰役催人奮進

繼承烈士遺志,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做好本職工作

這幾天,每一條關於木裡森林火災烈士的新聞,金陽縣天地壩鎮新寨子村第一書記文武幾乎都是流淚看完。文武是西南石油大學的一名援彝幹部,2018年1月到新寨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年多來,在文武和幫扶幹部的努力下,新寨子村的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對英烈最好的紀念,就是將他們用生命捍衛的事業進行到底。”悼念活動現場,省委書記彭清華的一句話讓文武印象深刻。

英雄們雖然走了,但他們的精神長存。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在文武看來,這種精神就是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就是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切。文武說,當前,涼山脫貧攻堅正處在關鍵時期,作為一名援彝幹部,要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使命。要繼承烈士遺志,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做好本職工作,讓涼山人民早日脫貧,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林俊玉是涼山骨科醫院的一名醫生。在他看來,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是醫生的工作宗旨,從這點來看醫生和消防員十分相似。救命如救火,都必須爭分奪秒,只是消防員的工作更危險,更艱難。今後,要學習烈士們的奉獻精神,更好救死扶傷。

熊紅軍目前掛職木裡縣雅礱江鎮黨委副書記。去年6月,按照省委統一部署,他從遂寧被選派到木裡開展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此次發生森林火災的立爾村,正是熊紅軍對口聯繫的貧困村。熊紅軍說:“英雄們走了,我們更要把他們未完成的事情繼續完成,保護好我們的大山。”

夢想是靠奮鬥得來的,有奮鬥就會有犧牲。低迴的《思念曲》在現場迴盪,一種力量在追思中傳承激盪。

悼念臺正前方,是一尊雄鷹鵰塑。高高的立柱上,一隻雄鷹展翅飛翔。在彝族文化中,鷹從不“惜力”,任何高山密林,都不能阻斷去路。

“他總是在飛翔。”在李靈宏烈士的父親李平眼中,兒子就是這樣一隻雄鷹,“兒子雖然走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心中。我們一定會堅強地活下去。我知道,這是他在天堂中願意看到的。他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我為他感到驕傲!” (記者 肖雨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