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質量的陪伴孩子,也不見得就是24小時無休的陪著孩子,累不累?

有質量的陪伴孩子,也不見得就是24小時無休的陪著孩子,累不累?

圖片源自東方IC

這兩天,閨蜜在家裡鬧起了“革命”:她非要過了年就離職,然後全心全意在家裡陪伴孩子。

可是閨蜜的先生卻不同意她這種“衝動”的做法。閨蜜的先生其實是一個比較嚴謹、很是理性思維的人。同閨蜜在一起十幾年,夫妻間相濡以沫,感情甚好。

所以在他看來,閨蜜不過是一時心潮澎湃,因為工作上的暫時不順利,想要逃避回到家裡罷了。

閨蜜的先生直言:

讓他來養活一家四口沒有問題,本城土族的小兩口從沒有過所謂的房貸、車貸的“大山”壓在頭上,相反小日子過得很是滋潤。閨蜜的薪水對於家庭受益來講,可有可無。可是,閨蜜的脾氣本就不好,在家裡和兩個孩子一起,大的正處於青春期難以管教、小的又處處跟著大的學,結果可想而知。

閨蜜卻不幹了,抹著眼淚直嚷嚷:

家裡的大孩子現在之所以叛逆難以管教,就是因為當初自己上班沒有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成長,所以現在才十幾歲的年齡,母子間就有了深深的隔閡;如果現在不調整這種狀態,到了小的長大,也就是如此狀態。自己好失敗啊!

有質量的陪伴孩子,也不見得就是24小時無休的陪著孩子,累不累?

圖片源自東方IC

唉,聽著他們兩個的家長理短,我不由先說一句題外話:人到中年,還能夠肆無忌憚撒嬌、鬧脾氣、抹眼淚的女人,其實才是好命的女人;說明有人真正的疼你、寵你、愛著你!

不過,還是趕緊迴歸爭執的話題本質:陪伴孩子,真的需要24小時無休相伴在一起才好?

首先,針對青春期的大孩子,還真不需要媽媽事無鉅細的陪伴了。

俗話說成長沒有回頭路,有些時機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在該陪伴的時候,家長沒有足夠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家長又沒有在其身邊;卻想著孩子永遠的信賴、依賴著自己,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何況孩子成長自然有成長的煩惱,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更需要一個自我的空間,而家長與其事事都想參與,不如默默陪伴,仔細觀察,在關鍵時刻給孩子以最大的、最有效的幫助才是和青春期孩子最基本的相處之道。

再者,針對還需要陪伴的寶寶(廣義一些,這裡指10歲以下的孩子吧),媽媽24小時無休的陪伴真的就可以解決一切親子問題嗎?

有質量的陪伴孩子,也不見得就是24小時無休的陪著孩子,累不累?

圖片源自東方IC

我們通常所謂的陪伴,多是從給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來講,父母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依賴的,孩子可以隨時從父母那裡得到照顧。

從這個角度來講,對孩子似乎很有好處。

但更真實的情況是:

孩子不是不堪一擊的花朵。他們需要並且完全可以應對外界的環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

也有專家認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樣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細心的保姆。所以,父母真的不需要一天24小時,一週7天地圍著孩子轉。


我家大寶在幼兒園之前的日子,基本上是我24小時無休陪伴的。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的經驗,只是單純的陪著大寶、替他解決一切可能遇到的問題;當然也會根據他成長的軌跡,做一些相關的早教訓練、閱讀等等。

總之,當時我認為我的陪伴是密切且有效的。

直到他入了幼兒園之後的某一天,他回到家給我說和班裡的某個小男孩發生了一點點的不愉快,而他的解決之道是:指著那個小男孩,說回頭我告訴我媽媽,讓她教訓你!

呃……

我立即意識到我教育的不足:太過於陪伴孩子,替他成長,導致他沒有了自我,更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事實證明,家長時刻不離的做法,未必能夠換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賴感,更無法實現家長希望孩子獨立自主的願望。

有質量的陪伴孩子,也不見得就是24小時無休的陪著孩子,累不累?

圖片源自東方IC

有一項測試,研究人員把年輕的媽媽分為三個組:

休了產假後馬上去工作的媽媽,在家工作的媽媽和全職媽媽。

一年後,針對孩子依賴感的測試顯示:孩子依賴程度最低的組是媽媽在家工作的一組。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只要媽媽在屋裡就可以了,無論她是在打電話、敲電腦、在他面前搖晃奶瓶,還是根本什麼都不做。

而很多全職媽媽都會發現,自己一直在家照看孩子,但是一旦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很快就會“忘恩負義”地把媽媽拋在一邊,興高采烈地享受起集體生活來。

所以,對孩子做好有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有效的陪伴。

有質量的陪伴孩子,也不見得就是24小時無休的陪著孩子,累不累?

圖片源自東方IC

媽媽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是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力量;同樣也要有和孩子共度的美好時光,這樣才能建立最親密的親子關係。

對於職場媽媽來講,一旦回到家裡,就同時卸下了自己在外所有的一切身份,僅僅成為孩子的母親、全心陪伴孩子,哪怕一天能夠堅持半個小時就好。

和孩子一起玩耍、給孩子講講故事、陪孩子一起洗臉刷牙洗澡、最後都香噴噴的互道一聲“晚安”,對於孩子來講,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而且這種感覺會在他童年以至於成人後的記憶中,留存許久。

對於全職媽媽來說,陪伴著孩子,但是不能失去自己同樣重要;這一點從最開始就是需要孩子逐漸明白的過程。

媽媽即便是整天在家,但是一定要有獨立空間,保持自己服裝整潔、容顏煥發(當然,在寶寶最初那段屎尿屁嗝需要完全依賴的時期可以忽略不計)。最好有一個自己的好習慣或者有一個可以長久的興趣,且自己也願意為之而不斷學習、進步。


頹廢的媽媽的確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全身緊繃、24小時無微不至照顧孩子的媽媽,也不見得能夠真正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讓孩子有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實現自我的價值;是成長的路上難免有失敗,但只要孩子有能夠正確面對失敗的勇氣,又豈會不成才?

如此,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