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養老金變相成了養兒金與養孫金,對此你怎麼看?

驟雨瀟湘


養老金成了“養兒金”、“養孫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老人把自己的養老金拿來救濟子女或是撫養孫子,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現象,我認為應該從三方面來說。


  • 社會環境

提到社會環境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的物價和房價,飛漲的物價和虛高的房價一直是如今年輕人壓力的主要來源。再加上近幾年工資漲幅幾乎為零,很多年輕人入不敷出,如今你要是沒幾張信用卡,或是百八十萬的貸款,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新時代的年輕人。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經濟狀況都比較差,“月光族”、“月欠族”比比皆是,很多時候都是幾張信用卡倒著用,拆東牆補西牆,那都是家常便飯。如果資金能“週轉”的過來就能勉強撐著,要是“週轉”不過來就只能請父母救濟了。

  • 老人方面

很多父母的養老金都挺高,萬八千的也很常見。而老人一般都比較節儉,如果父母沒有什麼燒錢的愛好的話,除了生活正常開支,大部分的養老金都能攢下來。父母攢下來的錢,要麼存銀行,要麼買理財產品,等到父母百年之後這些錢最後還是留給子女。


而如今的年輕人基本等不到父母百年之後再去繼承這一部分遺產了,如果真的等到那個時候,可能早已“白髮人送黑髮人”了。父母看到到子女窘迫的生活狀況怎麼能坐視不理,不管是給以經濟上的幫助,還是拖關係拉人脈,他們肯定會傾盡全力幫扶自己的子女。而這種幫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子女的經濟問題。

  • 子女方面
現在年輕人消費觀念不同以往,大部分人都熱衷於超前消費。而適當的超前消費所帶來的壓力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一種生活動力。但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讓年輕人意識不到金錢的分量,很多人消費無度,最終被超前消費“綁架”。

而年輕人一旦被“綁架”,長期的高額負債必定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長此以往他們對生活也會失去希望,沒有了拼搏的動力。等到他們承受不住債務的壓力時,只能向自己的父母求助。

其實說到最後都是因為父母的養老金太多了,讓年輕人沒有任何風險的意識。如果放在農村你再試試,父母本來就沒有養老金,窩在家裡沒人能讓你“啃”,不出去拼就只能在家“等死”。


活而不凡


現在有人的養老金變成了養兒金和養孫金,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不應該,首先養老金是根據國家養老金的統一計算法計算出來的養老金,也沒有規定養老金只能本人自己花,不能給兒孫花。有的人說公務員和老師的養老金用不完,會用來養兒孫。這還不一定,我講個真實的例子,我老婆的大姐是老師退休,她老公是公務員,是縣法院院長退休的,享受副縣級待遇,還享受老革命幹部待遇。但她本人6o歲就中風,不能自理,請個保姻,要開保姆的工資,再加上自己長期住院治病吃藥,自己夫婦的工資不夠用,她小兒子每月還要給父母1千元。夫婦就是這樣熬過近二十年,有一個保姆在她家做了17年。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岀,並不是老師或公務員的弄老金就一定會用來養兒孫。也還是同樣存在兒孫養老人的可能。

我們有的人總拿別人錢養老金來說事,你總說養老金也還是會按社保局統一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算養老金,人家拿得多是他上班時繳納得多。你拿得少是你當年繳納得少。不可能不管繳費多少,大家都拿同樣的養老金。

其實養老金不管多少,還是要身體健康,身體不好再多的錢也沒用。如有個企業工人退休工資二千多,但他身體健康。另一個人退休養老金有5千多,但他確體弱多病,假設給你在他兩人中選一個做老伴。你會選哪個?

所以說退休老人有兩仟多養老金,只要多鍛鍊身體,少生病同樣也能活得快樂幸福。不要總去跟別人攀比養老金多少。


陳早華


這個情況是真實的現實。拿我家來說吧!我老兩口是97年買斷工齡的雙職工下崗職工,當時兒子上初一,有一個老人。原企業沒有房改,因而住房吃飯問題是首要問題。兒子懂事初中畢業就打工去了,一家四口吃省吃儉用就為了買點住房。20多年過去了,我和老伴終於能領取退休工資了。可是呢?我下崗時加知青工齡23年,老伴17年工齡,兩人一起買社保買不起,只能斷續的買一個人的。因而退休了兩人合計不足三千元,比人家兩人退休教師一萬二、三元。有可比性嗎?人家能養啃老族,我們家養不起。只能說兒啊!孫啊!我輩無能啦!


塵埃231728782


這就是當今社會最可悲的一面,以前一種舊的傳統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希望生個兒子將耒可以有所依靠,現實中就真會讓你大失所望了。這幾年我都經常會去海南、湖南和在廣東探望幾十年前的戰友,很多時跟他們聚會的時候問到他們的家事,見到他們都是老淚兩行。在廣州我有一個戰友,他們倆夫妻每月8000多元的退休金,給了一半多給兒子還覺得少了,平時要父母每星期去他家幫搞衛生,買菜做飯。兒子就同老婆和女兒去逛公園,看電影,回耒時見到飯沒做好還要給他們罵。另一戰友的環境好一些,倆夫妻的退休金接近一萬,前幾年在南海黃歧幫兒子買了一套兩房一廳,首付和每月供樓的錢都是我戰友出,我戰友兩夫妻還是住原耒單位的舊宿舍。今年初兒子看中一輛20多萬的車,要父母出錢,我戰友說那裡有錢啊,全部錢都幫你交首期和供樓了,你看他兒子怎樣說,他兒子說:如果你不肯出錢,日後你兩有什麼事,我看都不會看你……。兒子說完就很氣的走了,我戰友氣到即時住了醫院。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吃了很多苦!那個時候家裡窮,父母也無能為力,現在生活好了,夲想享享晚年福,想不到還要受兒子的氣。在廣州有句俗話:叫生兒好聽,生女好命!我剛好生了女兒,難道我真是好命?


車仔佬42104839


很多這樣的現實存在,比如說我的表妹吧,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表妹退休二年了,有二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了,並且每個兒子都有一個女孩了,這樣表妹有二個孫女了,可以養老了吧?

事情並不是按倫理進行,表妹是自由人繳費十五年的退休人員,每月工資只有一千二左右,一大家子人,怎麼節儉也是杯水車薪,無濟無事啊。

表妹繼續打工,身體狀況不錯,人也踏實能幹,打工每月也能掙三千多貼補兒子,可是兒媳卻是來者不拒,表妹每年給二個孫女交保險,年節還得買菜,冬季三個樓房的取暖費都是表妹承當,這樣下來,每個兒子每年都得花表妹一萬多。

表妹還有母親八十多歲了,弟弟贍養,弟弟家每年的油鹽米麵都是表妹承擔,這樣下來兒媳婦就表示不滿意了,去年二兒子買車兒媳非得要婆婆拿出四萬,說是借,借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二兒子的女兒才五歲就要買電腦,非要奶奶給買,表妹說沒錢了,兒媳馬上就說借工資卡用幾個月,借一次無果,三次四次繼續張嘴,二個兒媳就一張工資卡呀?

一個家庭,孰是孰非,誰人能辨。啃老的人理所應當,理直氣壯,當婆婆的又想一碗水端平,這樣的狀態在當今可能是大有人在吧?



只為那夕陽餘暉


現在有些養老金變相成了養兒金與養孫金,老人也很無奈,可是也沒辦法。

一種是退休父母對兒孫過於溺愛,父母甘願付出。

這種情況比較多。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很多退休父母看到兒子生活一般,就拿自己的養老金往裡貼。


我有一個親戚就是這樣。過去對兒子比較溺愛,兒子沒有多少責任心,酷愛玩遊戲。兒子結婚後,工作不穩定,一直在打工,收入不高,有的時候兒子在家玩遊戲,不出去工作。父母心疼兒子、兒媳和孫子,每月拿出一部分自己的養老金,給兒子做生活費,並且替兒子還買房貸款的月供。

現在,因為孩子工作忙,很多退休人員都在家照顧孫子或外孫,當免費保姆,還要不斷拿出養老金往裡貼,心甘情願,樂此不疲,享受天倫之樂。


另一種是兒孫索取,父母無奈給予。

現在,很多80後90後年輕人打工收入不高,但花銷不小,買衣服要買名牌,吃飯要去大飯店,平時還要看電影,去遊樂場等,每月都是月光族。沒錢了怎麼辦?就找父母要錢,父母無奈,只能省吃儉用,拿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給兒子和孫子。


現在年輕人買房壓力很大,花的都是幾代人的錢,再加上孩子打工收入不高,退休父母拿出養老金給兒孫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是希望兒孫能夠感恩,知道父母或爺爺奶奶的不容易,儘量努力掙錢,獨立生活,贍養老人,不要讓老人花錢又心寒。


子龍威武


能怎麼辦。我是70後,家住在兵工廠的家屬區,高考那年報考自願裡有定向招生的一項,我沒選,我怕窩在兵工廠一輩子,因為從我們那屆開始大學也不包分配了,考定向也許是好的選擇畢業就回兵工廠上班,我的幾個同學就選擇了定向,我則考上了大專學國際貿易。畢業到房地產公司上班每個月850元,而回兵工廠上班的同學工資比我高500元,因為他們有危險費和其他補助。可是沒兩年,兵工廠效益不好,國家又不讓轉產,同學只能每個月領百分之七十的工資,而且工資漲幅很小,結婚後夫妻如果都在兵工廠上班再養孩子錢就不夠用了,只能是每個月月初回父母家拿點生活費,家屬區只有月初人多,都是回家拿錢的,月初也是銀行人最多時,老人都急著拿錢回家補貼孩子,這些年一直是這樣。


手機用戶15559529744


養老金變相成為“養兒金”、“養孫金”,這是城裡的一種現象,在農村只是一種可能。

城裡的老人年輕時有工作,退休後有退休金,一月好幾千元。即便是下崗職工起碼有單位的福利住房。他們是國家的職工,都有社保,養老金自然就有了。特別是那些退休職工每月的養老金一定不少吧!這兒子“啃”老,孫子吃老的也不可避免。因為老人啥事都安頓好了,啥事也不用愁了。除了自己享受生活,也沒啥用處,給兒子、孫子花唄!




農村就不同了,60週歲的老人養老金是今年才漲到每月88元的,以前還是55元、75元,就這點錢,老人自己交個電話費、抽個煙啥的,已經沒有了,哪還有多餘的給兒子、孫子?當然孫子可是另一代人,只是買個小零食,其他的花費他們有父母呢,再說做爺爺奶奶的也拿不出。不過老人的養老金也有被兒子“掌握”著的,那是個例,做人懶到連幾十元都掙不來,是不孝之子的行為,是無能的表現。

養老金是老人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做為老人,也應該知道,自己將孩子拉扯大,為他們建房買房,娶上媳婦,該盡的“義務”盡到了。接下來就靠他們自食其力了,不能一味的遷就、溺愛、施捨,讓兒孫們養成依賴的毛病。自己的養老錢用來自己吃喝、看病,還要為自己臥床了做打算。至於那些想方設法靠老人的,老人還不如單獨生活,到了不能動了,善終了,順其自然吧!


為生活而提神


養老金變成養兒金養孫金只是其中一隅而非全部。

事實是中國的養老金兩極分化決定了養老金不會全部變成養兒金養孫金。這裡指一極是公務員教師退休後養老金一般達到六七千元,另一極是廣大企業退休職工與工程技術人員養老金一般在二千元左右。

當前從市場價格看,一位退休公務員教師養老金六七千元,每月消費額大約在三千元左右,如果配偶另一方無工作無養老金,那麼此六七千元正好供夫妻倆正常開支生活,沒有多少節餘,談不上養老金變成養兒金養孫金。如果配偶雙方都是公務員教師,雙方每月養老金之和達到萬元以上,那麼每月節餘四五千元,此時這種節餘才有可能變成養兒金養孫金。

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與職工退休後看,每月二千元左右養老金,面對當前城市生活費特別是年老百病皆來的醫藥費,那是入不敷出的,如果配偶另一方無工作無養老金,平均夫妻倆人只有一千左右,連活命都困難,哪有錢變成養兒金養孫金?即是夫婦倆均有養老金也不過四五千元,這在城市生活根本捉襟見肘,能豐衣足食就不錯了,考慮到老人多病醫藥費開支大,說四五千元供養兩個老人還有大量節餘變成養兒金養孫金,那是異想天開,或者說別有用心藉此話題來收割已可憐的養老金,在老工人鷺鷥腿上再剮下一塊肉來,那用心十分險惡。

所以,提出養老金變成養兒金養孫金問題,除了對公務員教師還有可能外,對廣大企業退休工人來說幾無可能!


東楚龍野虎


一點毛病沒有,首先人和人的關係本來就是需要維護的。一個聰明的家庭從來不會計較這些問題。(為了啃老而啃老的除外)


父母給兒女經濟資助是對兒女的愛,是對整個家庭負責的態度。兒女懂得感恩反而更加孝順父母。


這樣說太虛,我來打個比方吧。

1.父母自己錢自己花,出去旅遊到處玩。子女的錢剛好夠自己開銷,也沒多餘的給父母。(這種情況,外人會說,這家人父母只顧自己,兒女也不孝順。)

2.父母拿出部分錢資助兒女,有了父母的資助,兒女的錢自然有盈餘了,兒女再拿盈餘的錢請父母去旅遊。(這樣外人會說,這家父母關心兒女,兒女孝順父母。)


所以同一樣的收入,由於分配方法不同,效果就截然相反了。聰明的家庭用聰明的方式讓家庭更加和諧。我幾個身價千萬的平輩兄弟姐妹,他們不還是一樣接受著父母的關心(換車買房,父母都會資助的),而他們也一樣孝順父母(父母生病住院,他們也是幾萬十幾萬的掏錢,眼都不眨一下。)


有來有往生活才能更美好,更和諧。所以題主的問題就有點反人類了。明顯是奔著讓別人家宅不寧去的,其用心險惡,令人髮指。希望大家明辨是非,合理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