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粉絲朋友們,大家好!

都說西馬街就是北市,所謂城內東西南北功能分明,為何北市西馬街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解讀吧!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1

西馬街

古榕城玉窖村地向西延伸直通西城門的街道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西馬街,東起玉窖村縣衙之所石獅橋西到西城門。西馬街,是一條古老的街道。古時候,榕城擁有東西南北四座城池,東城視為教育住宅區,西城也為生活住宅區,兩城交相輝映成為城區的活躍城區。南城,素有南浦漁歌、夢裡水鄉美稱,溝通縣衙治所歷年來為生活交易政治城區,北城,多為通過南北滘溝通鑄就北城的生活交易文化區,特別在餅業雕刻等手工方面素有著稱。

西馬街打銅業成為城區名片

我們知道,走進西馬街,第一感覺就是打銅店面林立,可是作為生活住宅區的西城為何打銅業會發展如此之好呢?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走進西馬街,你會發現打銅店大多集中在北滘和西馬路東部。主要為此地交通便利,有南北滘溝通榕江,又可以通過南河南門渡口向仙滘獲得原材料,此外自古以來打銅鍊鋼業都屬於官控產業,此地又處於玉窖縣衙治所。正所謂地理的便利鑄就獨特的打銅風貌。但其實沿著西馬街前行,化工產業遍佈西馬街,可是獨特的是,西馬街南邊為化工店,北邊卻為住宅生活區,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是為何稱北市西馬街的原因了。

2

北市

西馬街北邊生活住宅區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西馬街北邊是一大片住宅區,在這一片住宅區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祠堂,小作坊等等。

在距離石獅橋約150米,西馬街中段坐落著許氏宗祠“源遠堂”。潮州後七賢之一許國佐(號班王)的曾祖父許守愚(號蒙泉)為奉祀玉滘公等列祖所創建,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北市主市場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豐富的住宅區為北城區的市井提供了充足的客流量。隨著客流量增加,為了方便市民的生活,北市也從溝仔乾延伸開來,一直衍生到西馬街。

由於西馬街人流量逐步增加,北市重心逐漸向西馬街移動,這也就鑄就西馬街北邊生活住宅區又有北市之稱。後來也就有了坐落在西馬街的北市小學。

3

西城文化

豐富的北市西馬街文化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說到西馬街文化,潮汕人便會說起西馬許氏文化。西馬街許氏,為書香世家,歷代西馬路和打銅街一帶,由許國佐後裔所建的進士第、中翰第等官廳、府第共有十八座,大部分保存完整,是難得的大型傳統建築群,具有相當的文化價值。

非遺舞龍

西馬文化,許氏主導下的西城。與南城同樣,孫氏主導下的文化產物。揭陽有一句老話:南門青獅西門舞龍霸氣外漏。

西城,許氏舞龍文化堪稱一絕,與南城青獅一同為榕城文化遺產。

4

西馬未來

舊城拆遷

隨著現代化進程與舊城改造項目,西城北市西馬街也難以逃脫拆遷命運。在西環城路與北環城路上的西馬北市儼然已經成為廢墟,昔日繁華不再。

古城建設

【揭陽古城】北市西馬街

在2017-2018年揭陽古城建設計劃中,並沒有將西馬街北市列入修繕名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西馬街的北市文化市場經濟價值依舊。

西馬街北市坐落在城內,又是連接縣衙與西城門的主幹道,豐富的文化經濟價值必將帶動揭陽古城的商業發展。未來將與中山路、新街一同成為揭陽古城的商業區。而西馬街就為翡翠打銅文化產業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