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現象:現在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這種說法還有嗎?

悠然見東山


農村怪現象:現在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這種說法還有嗎?

實話,在農村說流行生女兒,我想用一句話“我信你個👻,你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這些年,生男生女的觀點確實在農村發生了改變,但農村很多老人骨子裡那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屬於頑疾,一時半會還不能完全根除,只能講不嫌棄生閨女,但流行還談不上。

農人解說的親姐,農村人,農村嫁農村算是門當戶對,大女兒出生那會,家婆還算和氣,對孫女也疼愛有加,可自從二女兒出來後,對姐姐是什麼也看不順眼了,不出去賺錢就講不出去,出去賺錢又講不在家帶孩子,左右不是人,雖然沒有明說生了兩個女兒,但含沙射影,家裡待著很費勁。

那幾年感覺姐的生活特別累,一團糟,時不時鬧著離婚,似乎當年嫁過去就是最大的錯誤,連我和媽也被父親說,當年是瞎了你們的眼,怎麼幫姐姐把的關?


後來,姐又有了孩子,一個大胖小子,兩個女兒加一個兒子,走哪哪誇,將來享福了云云,姐的家婆也變了,以前家裡的錢都不給姐拿,現在姐成了家裡管錢的了,好幾年沒在聽姐抱怨。

我在姐身上,是切身體會到了“母憑.子貴”這句老話,也認識了農村人骨子裡的那種老傳統老思想,嘴上說沒事沒事,心裡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說農村流行生閨女,這話站不住腳,至少這幾年不行。

無後為大

農村人的“無後為大”就是家裡沒有兒子,粗俗點講就是“絕.戶”,村裡的婦女嚼舌頭,總少不了揭短,這“絕.戶”最是傷人。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無後為大並不是指沒有後代,《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原本的意思是對長輩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這叫無後,到漢代的趙歧,他的《十三經注》,就把這意思給曲解了,成了沒有後代,再往下傳,就成了沒有兒子,所以,這是極大的誤會,是對孟子意思的曲解。

對於長輩,沒有做到後輩應盡的責任,比沒有兒子更有意義,如今很多人的“無後”是典型的糟粕傳承,把錯誤的頑固思想給深化了,作為新一代農民,這種錯誤的認知應該改掉,更多的應該去關注為人子女,如何做到應盡的責任,真正的遠離“無後”。

總結:無後為大,應該是做到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關於農村是不是流行生閨女不重要,重要的是新一代農民不在有偏重就好。


農人解說


這個不一定吧,還是要看地方,大部分地方對生兒生女,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了,但是有些小地方還是希望能有一個男孩,但是也就是隻要一個男孩,多的是不敢要的,就拿我身邊的四個真實的例子。

第一個:我朋友兩口子結婚9年了,有一個兒子,好多人勸他們再要一個,倆人就是不願意,說嫌累

第二個:一個遠房表姐,結婚15年了,前面生了四個女兒,一家人不死心非要生個兒子,終於在第五胎生了一個兒子。

第三個:一個堂哥,前面生了一個兒子,放開二胎後又要了一個,醫院生產後,嫂子一看又是男孩,立馬大哭了起來,兩個男孩兒怎麼養活呀

第四個:一個朋友,前面生了三個女兒,一家人心裡不舒服,又生,終於在第四胎生了一個男孩兒。

農村的人吧,還是希望能有一個男孩兒,但是,就要一個不願意要多。


田間小白


我們這裡現在生了女兒就是福氣,生了兒子的家庭你就拼命的掙錢吧!以前有兒子的家庭認為有後人繼承產業了,只有女兒的家庭都抬不起頭來。現在反過來了。

想想無所謂,我有時跟朋友聊天時說的,現在兩家人為了一個孫子爭姓,有的爭的最後都離婚了,你說起什麼作用,你這代人把姓爭過來了,但你的下下代你能保證也爭過來嗎?其實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的家庭都一樣,只要他們過得好,姓什麼都是你的後人,你也不是無後的。

我們這裡現在認為生女兒很好的是因為,兒子女兒讀書都一樣培養,但長大後成家的話,女兒家壓力還是小點,現在兒子成個家不簡單,關鍵是男女比例太大了,我有時開玩笑說好多帥哥沒找到老婆,但是傻子女人沒得在家當老姑娘的!


姐妹在農村YD


這些事情我來說一下。

不肖有三無後為大,這一句話是無比的正確,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

只有當你出嫁了你就知道,俺嫁出去了,是親戚。養老也不歸女兒,在情裡法律上都一樣的,老有所依,依誰?

你指望女婿為你養老,不住在一起,從生活上他就沒有孝敬那一套。

除非你將女兒當兒子養,無論社會怎麼發展,女人翻不了天。

一個姓氏的傳承也需要男人傳承,我見過宴姓,你看這是多麼古老的一個姓。

在戰國七雄時,宴子就是一個外交家。

我再講一個真實的風水

在我們鄰縣有一個這樣的傳說

在近代有一個女孩18歲不到死了,她還是黃花大閨女,也沒有後。

有一天一個走遠路的人,經過漫長的爬涉相當疲憊。

在路邊有一個很小很小的泉眼。就一窪水。

因為他早累了就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媽呀”

後來這個男子的家庭裡面大富大貴,被一些懂易經的推算說,某地有一個年輕的母墳在照顧,他實在想不起來。

當尋到這墓墳的時候,他才想起也許曾經喊過一句話。

從古至今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想一想百年之後,你有你的子孫祀拜你嗎?

不要認為我的思想傳統,中華民族子孫傳承需要男人頂天立地。

一個陰盛陽衰的社會不是好社會。

也不要為生活的壓力而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

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人生。

住在你周邊的人才是陪伴你到老的人。

如果是女兒還能做到,儘管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女兒在做。

想一想女兒沒有孃家的日子好過嗎?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就是這套儒家思想在影響著每一箇中國人民。

我從這裡追隨到唐朝,至李姓始祖,多少代

每一位祖先一脈相傳,但是我還不知道哪位姑爺能夠找到?

我也不知道我近幾代的姑父,姐父,把你家的主神牌去祀拜。

所以這個無聊的問題不要觸發大眾的討論。

讓人們感受到女兒都好,帶把的就是不一樣


情商不商情


農村怪現象:現在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這種說法還有嗎?

“無後為大”的思想在農村從來沒有斷過啊。生閨女確實挺流行,但是更流行的是生個閨女在搭配個兒子這樣的搭配組合,有女又有子,這不就是個“好”嗎,多吉利。

確實,現在在農村流行生閨女,因為生閨女的壓力小啊。不用擔心彩禮的壓力,也不用擔心“幾斤紅、幾斤綠”或者“三金三銀”等結婚的硬性條件的壓力。而且,嫁姑娘是收彩禮的,要不怎麼說“姑娘是招商銀行,兒子是建設銀行”呢?

即便如此,能要個兒子還是得要個兒子,畢竟不能讓自家的香火在自己這一輩斷了。尤其是現在很多的農村孩子也都是獨生子女,“斷香火”在農村確實是挺讓老人上火的事情。特別是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在未開放二胎政策之前,這種情況挺讓人為難。但是現在開放二胎了,如果第一胎生個女兒,基本上都會再要個二胎,畢竟要延續香火。

其實這也是挺正常的,畢竟“傳宗接代”的思想在中國流傳上千年,不是簡簡單單的就能改變的,特別是在農村。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老話說的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這個說法肯定會有的。個人覺得呢具體還要對人而言,因為現在好多夫妻呢,是不管男孩女孩都是不會要的,要做丁克族。個人覺得這樣做完全是非常自私的。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為的就是你結婚了以後可以抱孫子。這樣的做法是很傷父母心的!也許只有,有一天自己也老去的時候,別人都有孩子陪而自己只是孤苦伶仃的時候才會後悔。還有就是不管男孩女孩只要一個的,這樣的是很可以理解的,因為一方面是之前是不允許二胎的,除非第一個是女兒還可以要,還有就是經濟方面。養個孩子也是特別費錢。這樣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自己老年的時候還是可以多陪陪自己的,畢竟那些不孝的是很少數的。如果條件什麼都允許還是要一個女孩一個男孩。畢竟現在也開放二胎了!第一個是男孩也還可以要,不會像一胎時候那種政策了。這樣父母也會為我們開心。這也算是孝道的一種吧。總之有了生命的延續我們才更有動力去努力。大家說對不對



醜哥的梅紫


這不是怪現象,是一種正常現。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重男輕女,這是社會生產力低下的必然結果。不是人類主觀意志的產物,而是客觀事實的促成。流傳最廣泛通俗的話有二:

一、不願跟著做官的女,寧願跟著討口的兒;女好不算好,女婿好才算好。這兩句話反應的指向不是女兒靠不做,是女婿靠不住。現實生活中不乏其咧。

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一個女性確實在求生方面不如男性。自然而然就凸顯了男性在求生方面的主導地位,從而也顯示出了女性對男性諸多依賴性。

這也是人類從母系氏族轉變成父系氏族的原因之一。

女性地位的提高,不僅是平權主義的功勞,更是生產力的提高凸顯了女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而獲得的不僅是享有與男性同樣的人權地位,而且還獲得了經濟獨立的權利。

金錢雖不是萬能,但是離開了它卻萬萬不能。

一個人只要能力參加社會各種勞動,就會獲得貨幣交換的權益。如果沒有獲得貨幣交換的權益,經濟獨立就無從何談起。

還能養活自己嗎?還能有餘錢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嗎?在家庭中能掌握自己的話語權嗎?有參與投資和分配權嗎?

回答是肯定的,沒有。從而更無從談起贍養自己父母的權利。


碧海滄雁13556993


農村怪現象:現在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這種說法還有嗎?

現在生孩子的觀念真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時候都會以生閨女為驕傲,這個也是很現實的一種情況存在,按照過去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可謂是千方百計的要生兒子的啊,只不過哪些千方百計要兒子的,現在兒子長大之後,要愁死個人的,現在男多女少已然成為不爭的事實,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尤其是農村,結婚難的現象是一個很現實的存在,家裡要是有個倆個三個待娶的兒子,哪可真的是要了父母的老命了,這個時候在談什麼無後為大也是談不起來了。



現在不止是農村,城市亦是如此,生男生女都一樣,而且生閨女還比較的吃香,棒奔霸的表弟,已經是倆個兒子了,老大都已經上了初中,在生閨女的誘惑下,我表弟是鐵定一條心,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閨女,貌似流產了好幾次,最後在去年,我表弟終於是如願以償的抱上了閨女,在辦滿月的時候,表弟喜滋滋的抱著閨女跟我炫耀,並且笑話我沒有閨女,其實在現在的農村確實是以生閨女為一種比較完美的事情,單單有兒子,那是不算得兒女雙全的全人。


對於兒女雙全,在農村還真的有很多的講究,就像結婚時候都是要做喜被的,對於做喜被這件事情,哪必須要請我們的親戚鄰居前來幫忙,而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有兒有女的女性,像只有閨女沒有兒子的是不能做喜被的,有兒子沒有閨女的也是不能做的,只有那些有兒有女的才可以勝任這項工作,有兒有女在農村才被認為是全乎人,那些只有兒子或者是隻有閨女的還會被嘲笑,尤其是隻有閨女的被稱呼為絕戶頭,只有兒子沒有閨女的則會被笑稱有靈前沒靈後,意思是過世之後,兒子是在靈前哭,閨女是在靈後哭,沒閨女的自然是屬於沒靈後。


現在農村流行生閨女,也是跟現實的情況有很大的關係,男多女少的現狀,和有兒子愁死人,有閨女樂死人的現狀有很大的關係,也有有人戲稱生兒子是建設銀行,是需要自己去奮鬥的,而生閨女則是屬於招商銀行,是有人來送錢的,事實還真的是這樣,在農村一個男青年結婚確實是需要花費很大的金錢才能夠成家,而作為女性則是很受歡迎的對象,像很多視頻裡面都會對於有兒子和有閨女,都有很多的描述,有兒子的工資在高也不捨得吃喝,而有閨女的即便是工資在少,也是要大吃大喝,因為有女不用愁,對於生兒子還是生閨女,你的農村老家,現在都是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農村怪現象:現在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這種說法還有嗎?

現在農村人在生育方面的思想意識確實有所扭轉,這也是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實、經驗所體現出來的。但真實的情況也並不是題目所說的,很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的思想和說法還是存在的。


為什麼有很流行生閨女的說法呢!一方面原因是,近年來的婚姻、及彩禮等太懸殊的變化,生兒子多的,實實在在的感到“壓力山大”。否則,兒子就有打光棍的危險。二是,從養老問題、兒女孝與不孝順問題、男孩女孩都一樣的問題等,確實體會到了男女都一樣,並且發生的不孝順的現象,多數是兒子及兒媳婦,而女兒及招贅的女婿多數都是很孝敬老人的。加上國家對生女戶政策的扶持,尤其是父母都是獨生,又只生一女或雙女戶的家庭的補貼政策,人們靜下心來,“痛定思痛”,為什麼非去生兒子找不自再呢!基於這些情況,部分人生女兒的意識趨於強烈些。



那是不是無後為大的意識就沒有了?也不是的。因為農村“重男輕女”、男孩是家庭香菸繼承人的思想意識“根深蒂固”,一下子短時期內徹底消除是不可能的。好比人們崇尚科學、想信科學,但封建迷信思想一下子徹底消除,也是不容易的。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改革,都需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基於這種理念,農村人有一個兒子的,再生女兒,是很盼望的。如果沒有兒子的,直接頭一胎就盼望生女兒的,這樣的人估計不會多,或說就沒有這樣的人及家人。



所以,農村流行生閨女,無後為大的想法沒有了,這種說法不確切,只是有部分這種現象,估計不過佔30%左右。以上屬個人看法,望友交流!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我是農村人,但我不知道農村存在流行生閨女的現象。至少,我們這裡沒有。

說句心裡話,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男女都是不一樣的。男女既然不一樣,生男生女自然也不一樣。

在以前沒有計劃生育時,絕大多數人,如果生的老大是男孩,那麼老二老三是男是女,都不在乎。如果老大是女孩,就會盼望老二是男孩。

有連生七八個女兒不停止,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的,以前不是稀罕事。聽說過為生女兒,連生七八個兒子的嗎?基本上沒有。

理想狀態下,一個家庭,一兒一女,兒女雙全最好。

還沒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時,農村還有鑑別胎兒性別的情況。當然,法律是不允許鑑別胎兒性別的,但還有人偷偷去做。他們為什麼冒險做這事呢?主要還是為了生男孩。

對這種行為,我當然是反對的。但是既然有人去做這事,我們就要反思:為什麼“生兒生女一個樣”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還有人不相信或者不接受呢?是大家愚昧嗎?顯然不是。

我們要承認男女不一樣,而不是亂喊口號。明明不一樣,為什麼說一樣呢?

只有把公民個人養老問題解決了,可能大家才會真正認可生兒生女一個樣。儘管,生兒生女不可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