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覺寺陵園剩餘墓穴不足200個? 南京大力推廣各類生態節地葬

揚子晚報網4月5日訊(記者 董婉愉)記者從南京市最大的平民公墓普覺寺陵園瞭解到,該園區目前所餘傳統墓穴不足200個。為鼓勵市民選擇各類生態節地葬,包括該園在內的各陵園,都在積極開拓壁葬、室內葬、樹葬等少佔地不佔地的新型安葬方式。

據統計,南京市每年死亡人數約3.5萬人,除去農村戶籍和進紀念堂、塔陵,選擇生態葬、回老家安葬的,仍有約80%市民為先人選擇墓葬。以江葬為例,自1991年政府開始倡導,至今選擇江葬的逝者仍不足萬人。

另一方面,為降低國土資源消耗,目前國家層面的殯葬改革政策並不鼓勵老百姓用墓葬形式安葬骨灰,公墓只是殯葬改革的過渡形式,國家對公墓用地審批採取嚴格的限制。然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每年死亡人口將逐漸增大,對墓葬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然而,如果所有人都選擇墓葬,南京每年至少要消耗60畝公墓用地,按照這樣的開發速度,一人一墓,幾年後,普覺寺陵園的現狀將在各陵園出現,導致無墓可售。

普觉寺陵园剩余墓穴不足200个? 南京大力推广各类生态节地葬

位於雨花臺區的墓普覺寺陵園

普觉寺陵园剩余墓穴不足200个? 南京大力推广各类生态节地葬

位於雨花臺區與江寧區交界的岱山陵園

按照相關規劃,南京“十三五”末,新建經營性公墓生態葬比率不少於35%,現有經營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態葬比率大於20%。現有公益性公墓倡導墓碑小型化,少佔地,新建公益性公墓提倡以建草坪葬、花壇葬等綠色節地安葬設施為主。

去年,南京殯儀館新推出室內葬區,一期設計的兩個房間共有1190個格位,分別引入中國古典住宅以及佛教文化設計元素,不僅佈局精巧,裝飾雅緻,在今年“探訪人生最後一站”活動中,受到市民認可。同時,雨花功德園推出小型生態墓,價格不足萬元。在清明期間,雨花功德園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接到數十個買墓的諮詢電話,絕大多數的市民看中的都是該園區的牆壁生態葬。

普覺寺陵園張明躍經理表示,在土地越來越緊張的環境下,墓穴終有用盡時。屆時,節地葬、生態葬將是繞不過去的選擇。

普觉寺陵园剩余墓穴不足200个? 南京大力推广各类生态节地葬

普覺寺陵園在入口處倡導生態節地葬的宣傳

南京市殯葬改革辦公室主任陶四海說,也有令人欣慰的:這些年南京市各級部門多方努力,以骨灰自然葬為代表的新型生態葬引起人們關注,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自提倡節地生態葬以來,南京選擇壁葬、骨灰堂等立式葬的逝者已達兩萬多人,選擇不保留骨灰的生態葬人數也近兩萬人。”今年,市政府還出臺了對兩不留(不留碑,不留灰)的逝者3000元的獎勵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