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蘇不將日本分裂成兩個國家?

大名42


二戰後日本沒有分裂成兩個國家,可多虧了美國。其實早在日本投降之前,盟國就通過了分區佔領日本本土的計劃,即由美、蘇、英、中四國分別派兵進駐日本,各自統轄管制區。

但是日本投降後,英國因為戰後國力衰落,而且佔領德國後的一些事都夠英國折騰了,它根本就沒精力來顧及日本這塊貧瘠的土地,而中國本來要派兵進駐日本的,但是老蔣忙著打內戰、搶地盤,再說當時中國戰後百廢待興,也沒這個精力去日本折騰。蘇聯方面則佔時缺乏登陸力量,就沒有進入日本本土,只是佔領了北方四島,再加上美國方面想獨佔日本,還用原子彈來威脅蘇聯,所以最後只有美國佔領了日本。

到了二戰末期,日本已經無力再戰了,但是他們還不甘心失敗,甚至叫囂著本土作戰和“一億玉碎”,蘇聯方面還想等著美國先攻入日本本土,逼迫日本投降,然後他們再出兵,可是沒想到美國根本不吃這套,直接投原子彈完事兒。要是日本再晚一些投降或者還拒絕投降,等到蘇聯也攻到本土,日本國內多了一股勢力,想不被瓜分都難了。

其實日本被盟軍分區佔領並不意味著日本一定會被分割,但是隨著美蘇兩國的對抗,“冷戰”的爆發,那可就說不好了,德國就是這樣被分裂的,而遠東地區只有朝鮮半島被美蘇分區佔領,然後分裂。日本則被美國獨佔,成為美國在遠東地區遏制蘇聯的戰略基地。


兵說


現在的日本,實際上已經是被美國和蘇聯瓜分後的產物。

蘇聯進攻日本之前,整個千島群島、整個朝鮮半島、半個庫頁島以及中國的東四省,都是日本的控制範圍。日本當時把蘇聯在東北亞的所有擴張路徑都給堵死了。蘇聯的遠東海軍想要擴張,根本就沒有出口。



到了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首腦齊聚雅爾塔開會。在這個會議上(其實就是一個大國的分贓會議),美國將日本在北緯38度線以北的領土劃為蘇聯佔領區,其餘為英、美佔領區。後來美國把四國島單獨劃出,也邀請中國也派兵佔領。

同時美國還承諾,蘇聯佔領千島群島後,擁有這一地區的主權。蘇聯當時還想要北海道的領土主權,但被美國拒絕。



雖然美國拒絕了蘇聯吞併北海道的請求,但是按照會議上談好的劃分協定,半個本州島,整個北海道島以及日本控制的北朝鮮、中國的東四省,仍然是蘇聯的受降範圍。

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日本基本上也就跟德國一樣了。美國是魔鬼,蘇聯是禽獸,禽獸比魔鬼更恐怖,日本人心裡很清楚。

同時,美國人心裡也很清楚。如果把半個日本劃給了蘇聯,那麼蘇聯在東北亞地區就有了一個很大擴張突破口。如果讓蘇聯在東北亞搞擴張,那麼美國在整個北太平洋的軍事壓力會特別大。但凡還有一絲轉機,美國都不願意與蘇聯平分日本。



但是由於日本當時的軍方太軸了,堅持要跟美國決戰,甚至叫囂要一億國民總玉碎。尤其是沖繩戰役後,美軍死傷慘重。為了減少士兵的上完後,美國也就只能極力拉攏蘇聯儘快向日本宣戰。即便這會導致日後蘇聯在遠東獲取巨大的利益。

這裡插一句,因為美國有求於蘇聯,所以蘇聯藉此機會敲了一把,成為最大贏家。除了半個日本外,還包括讓美國同意外蒙古的獨立,承認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結果沒想到,當美國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居然下山摘桃子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日本對本土決戰也產生了動搖。

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幾天,蘇聯在中國東北狂掃關東軍,日本的抵抗決心瞬間奔潰。為了督促日本投降,也為了警告蘇聯,美國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日本受此恐嚇,居然立即就宣佈投降了。並且天皇還在第一時間派代表去菲律賓找麥克阿瑟談判,要求美軍儘快登陸日本。否則半個日本就將要插上蘇聯紅旗。

看到日本宣佈投降,蘇聯認為投降只是日本單方面的決定,拿下千島群島不能因為日本的投降而停滯。因為美國已經許諾了千島群島的主權歸蘇聯。

於是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也就是1945年8月18日,蘇軍發動了千島戰役。之後的兩週時間內,蘇聯迅速控制了日本佔領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的南部。

可是此時,蘇聯還想進一步行動,也就是得到北海道,控制半個日本。



看到蘇聯如此搶地盤,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怒了。他不是羅斯福,沒有那麼好說話,他是將蘇聯當做死敵來看待的。於是杜魯門迅速派人與蘇方攤牌,態度十分強勢,絲毫不肯做出半點讓步。

斯大林考慮到當時蘇聯的整體實力明顯不如美國。蘇聯是半殘廢狀態,美國是火力全開的狀態。真要打起來,蘇聯明顯要吃虧。

並且,雖然蘇聯的陸軍很強,但是攻打北海道主要看海軍,蘇聯的海軍太差。如果蘇軍與美軍開戰,沒有海軍支持,那麼在作戰當中,蘇軍就沒有主動權可言。

這還僅僅是常規軍事力量的對比,美國當時手上還有原子彈。雖說美國當時沒有現成的原子彈,可是蘇聯並不知道這個情報。


於是乎,在這種實力差距,以及原子彈的威懾作用下,蘇聯最後做出了讓步。可即便是斯大林讓步了,蘇聯在遠東地區依然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蘇聯脅迫美國同意外蒙古獨立,這是一個巨大勝利。並且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掠奪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一半的經營權,美國也都沒有出面阻止。儘管中國不同意,但是根本沒有國家理會中國的意見。

其次,蘇聯實際佔領北方四島,獲取了鄂霍次克海的擴張通道,這也是巨大的勝利。蘇聯在出兵之前,它的整個鄂霍次克海都是被日本給堵住的。打通了這片區域後,蘇聯在遠東的勢力範圍大大的增加了。

相比於這些既得的利益,一個北海道,似乎也就不重要了。



總的來說,按照美蘇的原計劃,半個日本要劃給蘇聯佔領。但是美國吸取了德國被分區佔領的教訓,在日本問題上堅決不妥協。因為蘇聯一旦插足日本,蘇聯海軍就可以通過北太平洋航道進攻美國,美國基於軍事上的考慮,並且在擁有原子彈的優勢下,果斷的回絕了蘇聯的要求。

至於蘇聯方面,在奪取庫頁島和整個千島群島後,蘇聯已經基本達到了自己在戰前的戰略計劃。對於是否拿下北海道,蘇聯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很多蘇聯高層認為:為了拿下沒有工業基礎,且比較農業還落後的北海道,與美國翻臉,不划算。經過權衡利弊之後,蘇聯也放棄了佔領北海道,乃至半個日本的計劃。


Mer86


其實一開始是想分裂日本的,不是兩個,而是四個:

按照盟軍最初的構想,佔領日本後,要把日本分為四個部分:美國,佔領大部分的本州島。英國,佔領九州島和一部分的本州島。中國,佔領四國島和東京大阪各一部分,蘇聯佔領北海道以及本州島北部。

那麼為什麼這個構想沒實現呢?

因為日本降了!降的太快,這是盟軍完全沒想到的,也是盟國各國沒有準備好的。

盟軍對日本投降沒有心理準備

在1945年,如果你問美國人對日本人的看法,他們大概率會說出一個詞——“crazy”,瘋狂。

1945年的日本人,在盟軍眼裡就是瘋子。

美國人也好,英國人也好,從來沒有見過二戰日軍這樣的軍隊:他們不知道怕死是什麼東西,他們不知道恐懼是什麼感覺。他們可以整個師團成千上萬人毫無顧忌的奔赴死亡,沒有絲毫的畏懼。

要知道,在1945年,美國人對日作戰中提的最多的詞就是“一億玉碎”。

啥叫一億玉碎呢?



“玉碎”這個詞來自於1942年的阿留申群島戰役,當時的阿圖島上,2600名日本守軍,經過數日激戰之後,僅僅有28個人因傷被俘,其餘所有人全部陣亡。日本軍部為了鼓舞士氣,給這種“英勇”的獻身精神起了個名字,叫做“玉碎”。

從哪之後,“玉碎”就成了日本人死亡的代名詞,戰場上無論你是被打死的燒死的還是走路摔跤磕死的,通通都叫玉碎。而日本兵也的確比較“爭氣”,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的“玉碎率”那是相當的高:

1944年,塞班島戰役,日軍共四萬三千人,陣亡了四萬一,兩千人被俘虜。

1945年硫磺島戰役,日軍共兩萬三千人,僅有一千人被俘,餘者全部戰死。

1945年沖繩島戰役,日軍十萬人,戰敗後七千人被俘虜,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美國俘虜人數最多的一次,不到日軍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不得不說,在武士道洗腦下,日本軍人成了最瘋狂的戰士,他們甚至克服了人類最基礎的本能——對死亡的恐懼,所以他們能幹出開著飛機撞軍艦的事情。神風敢死隊這種組織,是美國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想象出來的:


所以,在1945年,美國人明顯感覺到隨著戰爭越來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人的抵抗越來越瘋狂,美國的傷亡也越來越大。面對著日本人未來的抵抗,美國人心裡也沒有底。

恰在此時,日本人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當時的日本,滿打滿算有一億人左右。日本軍部準備讓全日本的一億人全部上戰場。男女老少有槍的拿槍沒槍的自爆,哪怕拿著鋤頭菜刀也要上戰場,準備全民族跟美國人同歸於盡。

1945年日本投降時,他們還有53個整編師團,還有號稱三千萬人的預備役部隊。實際上日本此時的青壯年已經死的差不多了,這些部隊裡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可是不要輕視老弱病殘,老弱病殘要是敢玩命,也是很可怕的。納粹德國在窮途末路之時,柏林保衛戰也給蘇軍以巨大的殺傷。而日本人很顯然在力量上和抵抗意志上強出德國太多。

所以,美國人是完全相信日本人要搞“一億玉碎”的計劃的,他們也的確相信日本人能做到。美國中將李梅就主張在登陸日本之前先用燃燒彈把整個日本的城市農村都犁一遍,用他的話說就是“日本人唯一能聽進去的就是爆炸聲”。

日本投降之路

前面說了,美國人沒想到日本人會投降。

在當時,美國海軍和陸軍聯合制訂了登陸日本的計劃。登陸九州島的計劃叫做“冠冕”,登陸本州島的計劃叫做“奧林匹克”。美國人預計,佔領整個日本的話,至少需要付出八十到一百萬人的傷亡。

美國軍隊裡,最普通的勳章是紫心勳章,獲得門檻很低,只要在戰場上負傷就能得到(甚至生病都能得到),二戰時美軍基本人手一份。為了登陸日本,美國軍隊足足製作了五十萬枚紫心勳章,準備發放給負傷的美軍士兵。

後來由於這場戰爭沒有開打,直到阿富汗戰爭結束,這匹勳章都沒發出去五分之一。


在1945年8月,8月9號蘇聯踩著點向日本宣戰(美蘇約定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後蘇聯對日開戰),蘇聯紅軍攻入日本關東軍。但出人意料的是,蘇聯人的進展幾乎是以小時來計算的,關東軍號稱有七八十萬人,三天就被蘇軍所粉碎了。

在此之前,曼哈頓計劃出了成品,兩枚原子彈造好了。

杜魯門總統決定扔一枚看一看效果,一則看一看殺傷力,二則也震懾一下日本,三則也震撼警告一下蘇聯。

8月6號,蘇聯出兵的前三天,美國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廣島原子彈“小男孩”。

原子彈投放以後,美、蘇、日,全都是懵逼的。

由於之前沒有過核彈的實測實驗,美國人對核彈究竟有多大殺傷力也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概念。在他們的想象之中,這就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比德國扔在佈列斯特的那個還要大上百倍的那種。

但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整個廣島沒有了!整個城市在幾秒鐘之內就被炸成了平地,八九萬人幾秒鐘就沒了,這是美國人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多年以來一直有人好奇,為啥當年廣島原子彈沒有扔在東京呢?

有人說是美國人為了“做人留一面,日後好相見”,有人說是為了保護東京的古建築等等。那都是無稽之談,美國人之所以不轟炸東京,是因為當時的東京是這樣的:

在廣島原子彈之前,東京已經被美國的李梅(就是上面說話的那位)BBQ戰術給燒的啥也不剩了。李梅將軍是個狠人,他為了炸東京,結合了日本的木製建築的特徵,專門發明了凝固汽油彈。在1945年的前幾個月,整個東京被美國的燃燒彈燒的跟鍊鋼爐一樣,已經完全喪失了轟炸價值。

廣島和長崎,是日本在二戰末期最後的兩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城市,美國人用一枚原子彈,一瞬間就把廣島給抹去了。

日本軍部用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才真正明白了廣島發生了什麼,他們的抵抗意志極大動搖了。


本來想一億玉碎,沒想到美國人發明出了原子彈這麼個超級粉碎機,照這麼個驅使下去,想要跟美軍同歸於盡,於盡是肯定的,同歸估計夠嗆了。

所以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投降就立刻成為了日本軍部第一議案。

然後三天之後,長崎原子彈爆炸了。

兩枚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人的抵抗信心,天皇和日本軍部經過最後幾天痛苦的討論後,在8月15日宣佈投降。

其實當時美國已經用盡了自己僅有的兩顆原子彈,再造一顆需要一年,只是日本和蘇聯不知道而已。

關於戰後日本的劃分

日本的投降,打亂了盟軍之前的部署。

在美國人原計劃中,消滅日本陸軍,需要美蘇合力,所以本州島北部歸蘇聯,南部歸美國,因為日本這塊骨頭太硬,美國一口啃不下。

可是在日本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剛剛攻下南千島群島(也就是現在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還沒來得及進攻北海道。

斯大林此時要求美國不要接管北部日軍,由蘇聯負責受降北海道及本州北部日軍。

但杜魯門堅決的拒絕了蘇聯的要求,快速受降了整個日本本土的日軍。此時的杜魯門已經不需要蘇聯的協助,所謂唸完經打和尚,現在連經都不用唸了,直接不讓蘇聯和尚進門了。

斯大林本來還有點憤怒,但是蘇聯軍隊高層制止了他。為什麼?沒必要啊!日本北海道一塊鳥不拉屎的農業區,佔領了也沒啥油水,為了它跟美國人撕破臉,不值當!

那麼原計劃裡佔領日本的四國裡,蘇聯只得到北方四島,英國和中國呢?

美國倒是並不反對英國和中國佔領屬於自己的那一塊日本領土,可是這倆國都沒出兵。

英國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已經窮的快當褲子了。國家黃金儲備全部消耗光,老百姓吃配給糧(這是兩百年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整個國家百廢待興,加上殖民地鬧事,英國人此時忙的焦頭爛額。什麼?日本九州島???還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中國人倒是準備好了接管四國島,連部隊和將領都選好了,準備讓孫立人帶著他的遠征軍老班底去接管四國島和東京大阪的一部分。

結果呢?

還沒等中國這邊的接管部隊整訓完事,國共就開始摩擦了,蔣介石說小孫你先等等,這邊可能有事情需要你做……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總之,日本算是撿了個大便宜,在合適的時候投降給了合適的人。如果日本現在真的分成了四份,那現在的局勢想想也是挺有趣的呀!


小約翰


按照最原始的發展趨勢,日本原本是應該被劃分成兩個國家或者四個佔領區的,只不過原子彈的出現,救了日本這個國家一命。

或許對大多數日本人來說,原子彈是一個無法忘卻的噩夢,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原子彈卻也是日本人的大救星。

日本和德國、意大利的不同之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過程中,日本是法西斯陣營中撐得最持久的國家。

他們之所以能有如此強悍的持久力,並不是他們本身的戰力比德國強大多少,而是他們在思想的洗禮方面,擁有著遠超德國的優勢。

在法西斯三國中,意大利是失敗最早的。

在二戰的中後期,他們就因為自己的盟友德國形勢不妙,而從自己內部推翻了墨索里尼的統治,選擇投靠向了盟軍。

而德國的軍隊後來因為接連的戰敗也逐漸失去了對希特勒的信心,很少再有人願意為希特勒的戰爭野心付出自己的生命。


至於日本和意大利、德國是不同的,他們國內的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非常盛行,無論他們的戰局再如何的不利,他們都不會對日本天皇產生絲毫動搖以及對戰爭失去信心。

那種狀態下的日本,只要日本天皇發出一聲號召,就會有很多日本人如同飛蛾一般撲向戰爭的烈火,不會因為自己生命的消亡,而有太多的猶豫。

美國用常規手段進攻日本的困難

在美國的軍隊進攻硫磺島和沖繩島的時候,他們就深刻見識到了日本人在戰爭中的不怕死,他們也在日本人的頑劣抵抗下,遭受到了巨大的傷亡。

如果他們沒有製造出原子彈這種無法用常理看待的恐怖武器,那他們想要徹底打敗日本,不付出百萬士兵的傷亡是基本不可能的。


他們將要在登陸的時候損失許多人,也將會在日本的城市或者鄉村中遭受到日本軍隊或者民眾的激烈抵抗。

除非他們把日本的軍國政府徹底的剷除或者把日本所有人全部殺光,要不然想要了結日本,將會是極其艱難的。

美國對日本的分割計劃

美國研究原子彈的時間並不長,他們是在1939年愛因斯坦的建議下才展開了對原子彈的籌備研究工作,然後在1942年時,才全面揭開了研究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最後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前一個月才製造出了第一批原子彈。

原本的他們,並不知道原子彈最後到底能不能製造出來。

也並不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到底有沒有理論表現出來的那般強大。

因此在原子彈被徹底製造出來前,他們為了妥當打算,就制定出了對日本的分割進攻計劃。


在他們原本的設想中,他們並不會自己獨力進攻下日本,而是應該和蘇聯、蔣介石、英國聯手合力打下日本。

如果最終是4個國家合力擊敗日本的話,那在日本戰敗後,他們就會把日本劃分成4個佔領區,每個國家佔領一部分。

而要是這種狀況出現在歷史中的話,日本最後的發展可能就會如同上個世紀戰敗後的德國一樣。

原子彈拯救了日本

當年德國在戰敗後,分別被美、英、法、蘇分割成了4個佔領區。

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因為站在同一個同盟上,所以他們的佔領區後來合併成了一個大部分,變成了西德。

要是日本也被劃分成4個佔領區的話,以英國和蔣介石當時與美國的同盟,美、英、蔣在未來也很有可能如同西德一樣融合成一個大的佔領區。


日本在接下來也很有可能在美蘇的對峙下,分裂成兩個對立的國家。

只不過後來出現的意外使得這個計劃幻滅了起來。

這個意外就是原子彈的出現,美國人在1945年7月份的時候成功製造出了他們的原子彈,並在他們國內試爆成功了原子彈。

在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後,他們毫不猶豫地把剩下來的兩顆原子彈給投在了廣島和長崎,以那無與匹敵的威力逼迫日本天皇向他們投降了,在日本的提前投降下,也避免了日本被劃分成4個佔領區或者兩個國家的可能。

所以說這就是二戰時美蘇之所以不將日本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原因,說到底,日本還得感謝美國的原子彈,要不是那兩顆璀璨的盛世煙花,他們還不知道得經歷什麼事情呢,或許在被分裂後,他們可以如同德國一樣合併,也或許會如同韓朝一樣,至今仍處在分裂狀態中。


孤客生


如果沒有原子彈,今天恐怕就要出現兩個日本了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國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正式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而就在3個月後,美軍攻入德國本土。而僅過了一個月,蘇軍也攻入了德國的東普魯士,德國本土受到了兩面夾擊,至1945年4月25日,美軍兩軍在易北河完成會師。

考慮到攻打柏林會造成巨大的傷亡,美國政府最後將攻佔柏林的行動讓給了蘇聯人。而任憑丘吉爾如何規勸,艾森豪威爾和杜魯門都執意放棄柏林,這氣得丘吉爾破口大罵。之後蘇軍佔領柏林,美、英、法、蘇四國完成了對德國的分區佔領。(盟軍佔領德國)

(不僅是德國,奧地利也被盟軍分區佔領)

在戰後,隨著冷戰的拉開,蘇聯和美英法在各自的佔領區內分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東德”和“西德”,至此德國被分裂成兩個國家。

而奧地利的命運要相對好一點,在得到奧地利將成為中立國的保證後,斯大林最後放過了這個阿爾卑斯山脈上的小國家,使得奧地利免於遭到分裂。

其實1945年初的美蘇的規劃中,日本在戰後也是要被中、美、英、蘇聯合佔領的。因為當時美國還沒有研製出原子彈,而面對瘋狂的日本法西斯,美國估計要拿下日本本土至少要傷亡150萬!這個數字比攻打德國的傷亡還要多,因此美國需要蘇聯的幫助。

在雅爾塔峰會上美英蘇三國都想好了,美英先拿下日本沖繩群島,然後以此為基地從西南部攻入日本。而蘇軍則在拿下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後,從東北部攻入日本,雙方南北夾擊,打他個生活不能自理。

至於戰後如何瓜分日本,美國也早就想好了方案。美國提出以北緯38°線為界,38°線以北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由蘇聯受降,而38°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由美軍受降,此後的佔領地區也大致按照這個界限來劃分。(中美英蘇分區佔領日本示意圖)

如果這個方案真的執行下去,估計現在就有倆日本了,一個北日本,一個南日本。但在關鍵時刻,盟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給了日本人倖存的機會。

按照美蘇達成的協定,蘇聯要再結束對德戰爭後3個月內對日本宣戰(此前蘇聯和日本一直維持和平)。但是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蘇聯卻遲遲不對日宣戰。很明顯,斯大林的目的就是希望美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日本,然後蘇軍再來個秋風掃落葉,摘個桃子,撿個便宜。

眼瞅蘇軍在遠東地區隔岸觀火,美軍等不及了,恰逢此時原子彈已經研發成功,杜魯門決定往日本扔兩顆,看看效果。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扔下來一枚原子彈。兩天之後,蘇聯卡著三個月的時間點正式對日本宣戰了。

而就在蘇聯對日作戰的次日,美國又向日本的長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彈,日本政府徹底扛不住了,8月15日天皇裕仁正式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此時距離蘇軍對日作戰才剛剛過去一個禮拜。

在日本投降後,美軍迅速接管了整個日本,到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時,蘇軍才差不多剛拿下北方四島,而斯大林見美國已佔領日本,於是下令蘇軍停止進攻北海道。

此後由於種種原因,日本由最開始的中、美、英、蘇四國佔領,最後變成了美國一家獨自佔領,日本也幸運地避免了德國的下場。

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美國沒有核平日本,那麼日本將會頑抗到底,屆時美蘇兩國就會攻入日本本土。說不定蘇軍在攻克柏林後,又要上演一出攻克東京的大戲。而就算美國最終還是扔了原子彈,蘇聯哪怕能早點對日作戰,那麼日本今天的結局也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千佛山車神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了。為什麼德國戰敗分為東德西德,朝鮮分為南韓北韓。而日本卻沒被分為東西南北日呢?這段歷史有些奇怪,那麼且聽我來嘮一嘮。

1、說好四國分區,有人不想來,有人來不了

時間回到1945年,英美蘇三巨頭,開了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眼見勝利就在眼前,和平曙光初現,大家邊磕著瓜子邊商量著關於日本投降後佔領問題,而且打算跟歐洲分區佔領一樣。最後決定中英美蘇四國分區也對日本進行佔領。當時劃分的區域是這樣的:蘇聯佔領北海道、美國佔領本州、中國佔領四國島、英國佔領九州島。可是最終中英蘇三國都缺席了。

其實啊,本來的確真有這個打算。甚至分治的假想圖都出來了。但是呢,問題在於:中國在內戰,英國在重建,蘇聯不是不想,但是美國不願!

當時的中國因為內戰的爆發,本來要派去日本佔領分區的孫立人67師在戰爭中被打廢了,因此本身說好由我們接管的四國島及東京大阪地區也就歇了。(這真的是一件很令人覺得遺憾的是,如果當時去了……會不會今天有些不一樣。)

而另一個被打殘了的英國,人家更是不願派兵去日本。這邊國家百廢俱興,建設需要出錢出力,當時的日本基本上也是躺在廢墟上的國家,沒什麼油水,而且離英國又遠,駐軍戰略價值不大,而且還得勞心勞力提供財力物力。所以這兩個國家都是一樣的放棄了駐軍權。

2、美國:堅決拒絕與蘇聯分治

按理講,這時候也就剩美蘇兩大有能力,有閒心的國家去佔領日本了。可是本來說好也是南北分治,由蘇聯佔領北海道島,可是由於美國先佔領了日本,蘇聯動作稍慢,美國考慮到蘇聯地理位置上離日本太近,對這個美國在遠東的重要據點有著極大威脅,一旦與蘇聯分治,必將如鯁在喉,於是就毀約拒絕把北海道給蘇聯。

這時候的蘇聯表示美國佬翻臉不認人的行為太可恥了,蘇聯遠東軍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派遣一名中將前往東京見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矢口否認有把北海道交於蘇聯的命令。蘇聯甚至發出了戰爭威脅,但是美國予以強硬的回應。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方面權衡利弊,認為強行登陸北海道,有著很大的困難。不僅蘇聯海軍遠劣與美國海軍,此外佔領北海道對蘇聯實際意義不大,而且還要冒著與美國開戰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美國擁有著可怕的原子彈!!於是也就默認現狀了。


所以為什麼日本沒分治,原因很簡單:中國在內戰,英國在重建,蘇聯不是不想,但是美國不願!

【歷史千奇百怪,更多有趣內容,敬請關注歷史好奇怪】


歷史好奇怪


二戰之後,其實日本已經被分裂成兩部分了,日本現有的國土,也就是日本四島,被美國人佔據。但是在二戰時期,日本領土並非只有四島,北海道北方的庫頁島南部地區,也曾是日本的領土。正是蘇聯軍隊針對日本發動的八月風暴行動,佔據了庫頁島南部地區及附屬島嶼,當然,也包括今天日俄爭議的北方四島。

八月風暴行動

因此,二戰後日本還是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日本四島為主體的日本絕大部分地區,而另一部分則是南庫頁島及北方四島地區。那麼,為什麼二戰時,日本沒有如德國一般被分裂成兩個國家?或者說,為什麼蘇聯佔據日本的地區面積這麼小呢?

其實在最開始時,按照美國、英國和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的協定,蘇聯是需要出兵進攻日本本土的,而如果按照這個計劃,以蘇聯的一貫作風,根據美蘇佔領區,日本將有極大可能如德國一般被分裂成兩個國家。

原計劃中、美、蘇、英分佔日本地圖

為什麼二戰時實力最為強大的美國會要求蘇聯出兵呢?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被戰場上的慘烈傷亡嚇住了。尤其是進攻琉球群島的沖繩島戰役中,在美軍具有海、陸、空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美軍的傷亡高達8萬人。

與此同時,素來悍不畏死、冥頑不靈的日本,雖然已經窮途末路,但依然在日本本土叫囂起了“一億玉碎”,按照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對於日本人的瞭解,日本人瘋狂起來,的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不到十萬的沖繩島守軍可以給美國帶來數萬傷亡,美國大軍如果真的登陸日本本土,日本六千多萬狂熱的民眾和數百萬殘存的軍隊,也真的可能如同日本宣傳的一樣,登陸的美軍陷入日本全民反抗美國佔領的“汪洋大海”之中。

沖繩島戰役

因此,美國在評估之後認為,雖然佔領日本本土完全能夠實現,但美國卻因此需要付出上百萬人的傷亡。在二戰即將勝利的1945年,美國之前面對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法西斯,總傷亡也不過幾十萬人。因此,美國政府和美國民眾必然不願意承受如此大的傷亡。所以,美國選擇了土豪們最常用的手段:他出錢,蘇聯出力。

同樣,負責出力的蘇聯也絕不可能無私奉獻。早在1945年2月,三國巨頭在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就已經攫取了足夠的好處:在領土方面,蘇聯獲得的報酬是庫頁島、千島群島,同時,蘇聯還獲得中國東北地區大連、旅順和鐵路的控制。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因此,在德國投降的兩個多月之後,蘇聯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向遠東地區調集了上百萬的兵力。也正是蘇聯的百萬大軍進軍東北,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才最終覆滅。在蘇聯對日本發動進攻的8月風暴行動中,蘇聯軍隊不但佔領了中國東北,還佔領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和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

然而,就在蘇聯調兵遠東的過程中,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取得了成功。美國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1個掌握了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殺傷力最大的武器,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

原子彈

在研製原子彈成功之後,美國並沒有第一時間將其用到戰爭之中,但是,經過三個月慘烈的沖繩島戰役之後,為減少登陸戰帶來的大量傷亡,也為了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國決定使用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以儘快結束戰爭。

因為,如果按照原計劃繼續讓蘇聯大軍進軍日本,蘇聯佔領日本本土之後,以蘇聯的一貫手法,必然會扶持日本共產黨,並最終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日本。這也將意味著,蘇聯遠東地區徹底撕裂日本列島島鏈,蘇聯艦隊將直接面對浩瀚的太平洋,而太平洋的對面,就是美國本土。

這對於二戰之後即將與蘇聯處於冷戰局面的美國,自然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沒多猶豫,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幾十萬人就此灰飛煙滅,原子彈的威力也震驚了全世界。

蘇聯佔領區

作為原子彈投放之地,日本人自然也嚇尿了,再加上近在咫尺的蘇聯百萬大軍進攻,日本的頑抗已毫無意義。因此,日本迅速放棄了之前的瘋狂與頑固,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徹底結束。

對於日本而言,可以說,日本正是在原子彈的“幫助”之下,保持了國家的統一。


鳶飛九天2018


誠邀,如題。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日本沒有像德國那樣被蘇美分別佔領呢?小編以為可以這樣理解。

其實日本也被設想瓜分過。

早在日本投降前,其實日本本土就已經被同盟國劃分佔領了,同盟國當年瓜分日本的計劃如圖。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計劃的是蘇美英中四國佔領日本,也就是說我們其實也有部分日本領土哦,大概就是今天日本的四國島一帶,只不過老蔣的國民政府忙著打內戰,不想抽出兵力去軍事佔領日本罷了,話說回來,要是當年把日本給佔領了,看他們還有啥說法來討要我們的釣魚島。

可惜,日本逃過一劫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日本人也許真的運氣好。由於蘇聯海軍的遲疑,蘇聯沒能及時佔領原計劃的北海道,英國丘吉爾也忙著歐洲重建沒有時間,實際上佔領日本的只有美國。而且美國極力想得到戰後遠東的利益,日本距蘇聯近,距美國遠,對於美國控制遠東有著非凡的戰略地位,於是日本在美國遏制蘇聯的陰謀下,得以逃過被肢解的命運。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分裂一個國家從來不是美蘇的初衷,它是兩國勢均力敵情況下的無奈和妥協,因為彼此都不能接受由對方支持的力量實現統一。而日本戰後被美國獨家佔領,所以蘇聯根本沒有機會插手日本事務,分裂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國家一分為二的現象,歐洲有德國,東亞有朝鮮,東南亞有越南,另外還有逃往臺灣的國民黨政權,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還佔據著中國在聯合國及安理會的席位,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保持著外交關係。這些分裂有的是大國對立造成的,有的是一國內戰或不同意識形態的產物,但不管內因還是外因,歸根結蒂都與冷戰,與美蘇的意識形態對抗,與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殊死較量有直接關係。強烈的意識形態分歧使美蘇對戰後世界的處理無法達成共識,兩國臨時的軍事分界線就成為長久的政治分割線。

作為戰敗國,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其他國家,從德國到奧地利到朝鮮(日本殖民地),都是由四大戰勝國分區佔領,而日本則是由美國獨家佔領。美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有兩個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國的立場非常堅定,獨家佔領日本的決心早就定下了,也做了很多準備,要在戰後徹底改造日本,使其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第二,與歐洲不同,同盟國並沒有打入日本佔領日本本土,不存在軍事分界線的問題。而日本作為島國,沒有強大的海軍是不可能登陸和實施有效佔領的,從當時的情況看,只有美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所以,根據美蘇協議,蘇聯佔領與其本土比鄰的中國東北和三八線以北的朝鮮,美國佔領日本和三八線以南的朝鮮。既然在日本只有美國一家,分裂也就無從談起。

還有一個日本內部的原因。朝鮮,中國,越南,當時都存在著兩股勢力——共產黨與非共產黨,這是國家分裂的重要內因,但日本並沒有這種情況,所以,不存在外部勢力可以利用的事態。


進擊的女武神


美蘇分解德國是因為美蘇同時進入德國,雙方大體上是沿著雙方停戰線將德國一分為二的。

二戰末期,美英與蘇聯商定,共同攻打日本。斯大林要求外蒙獨立、黃河以北、新疆西藏都劃歸蘇聯勢力範圍,並且要求以此為條件,才肯出兵攻打日本。美英最終答應了蘇聯的要求。

但是如此一來,蘇聯也就延誤了進軍日本的時間,等到蘇軍徹底佔領中國東北,滿足了斯大林的戰略安排時,日本已宣佈投降了,而此時,蘇軍連朝鮮半島丶北方四島都沒有進駐。也就是說蘇軍已無理由進駐日本了,美國也不會允許蘇軍再進軍日本。

為了緩解斯大林的不滿,美國主動將朝鮮半島北緯38度線以北劃歸蘇控區,還將日本北方四島也一併劃歸蘇聯管轄。也就是說蘇聯不花一兵一卒得了個“大便宜”,所以斯大林當時很滿意,對美國的安排也沒異議。

這樣一來,日本就沒有被美蘇一分為二了。美蘇兩國的格局不同,結果終究會不一樣。斯大林貪婪、目光短淺,只有強盜思維,沒有世界格局。其實他才是蘇聯解體的始作甬者。因為他從內政、外交…的方方面面都給蘇聯挖了坑,埋了炸彈,以至於他的繼任者無力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