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幾位戰友去了薛家灣。這是我們都想回去看看的地方。薛家灣,用46年前的地址表述,就是旬陽縣呂河區力加壩公社薛家灣。用現在的方位則可以表述為,襄渝鐵路(襄樊至重慶)力加壩火車站。新建的西康鐵路(西安至安康)從北向南,在旬陽拐彎向西,與襄渝鐵路並肩,也要途經這個車站。
參加“三線建設”時,我們在這裡以自己青春的臂力,打通了7200米的薛家灣隧道,架起了通向力加壩火車站的橋樑。
46年前,薛家灣剛剛在開山築路的炮聲中震醒。那是一個充滿艱苦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幾戶散落在山谷溝岔裡的村民,在這沉睡著的崇山峻嶺中,迎來了浩浩蕩蕩的築路大軍,也迎來了從城裡來的一群稚氣的學生——參加三線建設的“學兵連”。正在開鑿的公路便道上,村民們興奮地追趕著汽車,老人和孩子們用善良與詫異的眼光注視著這冰天雪地住在營帳裡的學生。難忘啊! 這是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人生里程的第一站!怎麼會忘記呢。
早晨,清脆的哨音喚醒了沉睡的山谷。先期到達的學兵們爭先恐後衝出帳篷,衝向山崖上剛開闢出的公路的路基,迎著凜冽的寒風,開始出早操。在這塊僅有的可以當作操場的空地上,學兵們要向鐵道兵戰士一樣,塑造自己緊張的作風和連隊的精神。一袋袋水泥,一挑挑磚塊,從漢江的船上卸下,揹著扛著挑著,沿著崎嶇的山路轉到了工地,一捆捆茅竹,一根根木料,一束束稻草,也從山澗中來到了工地。學會了紮鐵絲,學會了搭架子,學會了編竹笆牆……三個月下來,學生連為將要轉場到達的部隊建好了營部和營房。
開工了,學生連也上了工程的主戰場。風槍晝夜不停地轟鳴,打眼,放炮,出渣,進料,冒著硝煙,頂著危石,為每一米掘進搶時間、爭速度,為7200米薛家灣隧道的貫通拼搏。通向力加壩火車站的橋架起來了,峭壁栽上了電線杆……
薛家灣,還記得我們嗎?我們是鐵十師四十九團二營學生連。
閱讀更多 終南文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