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滿城漢墓是怎麼被發現的?

保定鄉愁


1968年5月初,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公里處的陵山,解放軍某部正在這裡進行一項施工工程。這天中午,一群士兵在距離山頂30米、一個朝東的地帶打了一個炮眼。當所有的士兵都撤到安全距離後,一位班長按下了引爆紐。

只聽見“轟隆”一聲巨響,爆炸聲過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崩下來多少石頭,只有很少的石頭飛到空中。

看到這個景象,班長和一個戰士一前一後走向爆破點,炮眼處有一些亂糟糟的碎石,濃煙瀰漫,看不太清楚裡面的樣子。班長走在前面,他示意戰土臥倒,自己慢慢走進爆破點。戰士看著班長一步步前行,突然間,班長的雙腿一軟,半截身子沉入地面,瞬間班長的身體就隨著碎石渣消失不見。

戰士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只見一個漆黑的洞口出現在他的眼前戰士大喊班長,下面沒有迴音。在外圍等候消息的官兵看到出現異常情況,全都飛奔到洞口。施工部隊的團長也急忙從附近的工地跑過來,他下達了命令:“救人要緊,立刻派人下去看看。”救人的繩索很快固定好,兩個士兵順著繩子先後滑到洞底,他們找到了已經昏迷的班長,將他用繩子拴好,送回地面。

不久,一個土兵在洞底向團長大聲報告,說是在裡面發現一座古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聽說後,立刻趕赴現場。果然看到因解放軍爆破而被發現的古墓的北耳室。

考古工作者把這座墓起名為“滿城漢墓1號墓”。隨著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號墓的整體形制也漸漸清晰。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組成,猶如一個古”字。

從出土的文物中,發現許多銅器都刻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銘文。要知道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中山國,一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鮮虞中山國,另一個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文字是屬於金文的,而古墓中出土的銅盆上的文字接近漢隸;另外,從墓裡出土的銅器也和戰國中山國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樣,屬於西漢風格,所以鄭紹宗等人確定這座墓室西漢時期的中山,而不是戰國時期的中山。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考古工作者終於發現了能證明這位中山王身份的器物,一件頸部刻有“中山內府銅鈁一,卅四年”字樣的青銅酒器出現在專家們的面前。

漢武帝以前,中國的帝王沒有年號,在位的時間只以數計算。“卅四”也就是在位的年數。在中山國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王劉勝的在位時間最長,有42年之久,其餘的均不到30年,因此確定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國第一代王劉勝。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滿城漢墓是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部隊為了戰備在滿城陵山炸山洞時發現的。發現了之後,當時的郭沫若很快來到保定滿城,發現了是漢朝劉勝的墓地,出土了聞名世界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和錯金博山爐三件國寶。這三件國寶在前些年中國郵政還出了一套郵票作為發現國寶的多少週年的紀念。


滿城漢墓說起來有兩個大墓,分別是劉勝墓和他夫人的竇綰墓,劉勝墓更大一些。說起滿城漢墓我還有親身經歷的故事。當時是八幾年,漢墓還沒有開發,但是很多人都慕名去那裡玩,我們當時正上初中,在一個週末,我們幾個同學也組織了去滿城漢墓玩兒。

當時因為沒有經驗,我們七八個同學只有一個同學帶了手電,可是還忘記了買電池。當時的漢墓是比較荒涼的地方,想買電池要騎車走很遠,我們已經騎到漢墓門口了,誰也不想去買。後來商量,既然來了,怎麼也要進去看看,想著等眼睛適應了,哪怕裡面再黑也多少能看見。

然後由我打頭,我們幾個同學手牽著手,從靖王墓的右邊摸著石牆往裡走,可是走著走著,突然發現牆沒有了,而且一下子就沒了。那可是古墓啊,當時就慌了。同學們怪叫一生就都往外跑,後來再去的才知道,突然沒有牆了是因為右邊有一間耳室,只是因為墓裡太黑,根本看不到,而且加上緊張,也沒有摸到石牆的拐彎處。

等我們都跑出去,還是不死心,想進去看看。然後我們商量兩個同學一組手牽著手走中間。我們八個人分成四組又繼續從靖王墓的中間墓道往裡走。我和另外一個比較壯的同學打頭,因為當時我個子最大最高,所以我還是第一個帶路。

進到墓室裡面,我們四組前後間隔兩米左右一直往前走,越往裡走越黑,黑到一點都看不見。可是我們還堅持往裡走,突然我和同學一下子就消失在我們身後同學視線裡,我倆短暫的下墜之後,重重的摔進了墓道中間的兩米多深的石井裡。當時我倆都摔懵了,也不知道摔哪了,疼的半天都說不出話來。我倆後邊的三組同學目睹我倆突然消失了,狂叫著就跑出了墓道,應該比兔子還快。

我倆確認除了疼身體沒什麼大事,然後忍著疼爬了起來,眼睛適應了黑暗才發現掉到了井裡面,倒是沒有水,可是摔的真疼啊!我一米八多身高,當時看不到井外面,只能衝著墓室外面大叫救命,讓同學們進來,我用盡力氣把跟我掉井裡的同學抱著他腿抬出去,那幫同學還沒有敢進來,掉下去的同學上去之後,因為我倆嚇得心慌,他拉我我怎麼也上不來那兩米多深的石井。

最後他說,你等等,我出去叫他們一起來拉我,雖然我當時害怕,可的確腿軟的爬出上去,只能同意。在等待他出去叫同學的時間中,可以說是我這輩子最害怕的幾分鐘。一個人呆在一個古墓裡,除了墓門外面射進來一點光線,墓室裡面漆黑一片,太可怕了。

後來同學們進來,一起把我拉了出去,渾身疼痛的我,終於放棄第一次古墓探險的想法,下山回家,當時我們也就十幾歲,擱歲數大點,估計我倆得摔骨折了。但是從那以後,我的兩個大腳趾甲就落下了毛病,總是長著長著就從指甲蓋下面頂出新的指甲,一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後面我們還有第二次探險漢墓,也出了一些事情,今天太晚了我就不說了。只是第二次去的時候,我們掉下去的地方被安裝了白色的石欄杆,就是不打手電在墓室門口也能看見。唉,白挨摔了!但是據我所知,在那裡挨摔的可不知我們兩個,所以才會在沒有開發的時候安上了石欄杆。

瓶頸蒼穹善於回答各種問題,和我有共同經歷的人真心希望您能留言交流,更希望您能關注我,謝謝!!


保定微評說


滿城漢墓——被炸出來的“國寶漢墓”!說起滿城漢墓的發現,其實是被炸藥炸出來的,純屬意外!


1:炸藥炸開的古墓。

時光回溯到1968年,滿城縣的某支駐地部隊在縣郊一個名叫“守陵村”的山上用炸藥開山挖洞。噹一聲巨響之後,戰士們發現山體上出現了一個洞口,這就是“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之墓。


2:郭沫若指導挖掘。

古墓入口被發現之後,立即上報了國家。當時身在北京的郭沫若激動地說:“我可找到你了!”郭沫若斷定:“此墓是西漢靖王劉勝之墓,墓中應有稀世珍寶金縷玉衣,長信宮燈。”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考古發掘之中,這些“稀世國寶”陸續出土。


3:“王墓現,泉水乾”。

有趣的是,據說在保定滿城縣陵山村一帶,一直流傳著一句民諺:“靖王陵墓現,一畝泉水乾”。果不其然,在發現漢墓的那一年,保定市區的主要飲水源——“一畝泉”真的乾枯了,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見解,當做是“拋磚引玉”。歡迎更多的人留言補充、多多指正!我是頭條號“揹著女兒去旅行”,足跡遍佈100座城市。歡迎關注、吐槽,有問必答,有評必回!


揹著女兒去旅行


【滿城漢墓中山靖王之妻竇綰墓發現始末】

1968年,解放軍某部工程兵在河北滿城靈山挖隧道時偶然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超豪華陵墓,從此開啟了一個塵封了幾千年的藝術寶庫,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各色文物,足足撐起了一個河北省博物館。主持這座大墓發掘工作的便是郭沫若。

劉勝的墓被髮掘後並沒有就此結束,郭沫若繼續劉勝墓的周圍地形進一步勘查,便丈量便考察,突然他走到離劉勝墓不遠處的一個山坳處,用非常肯定地語氣和隨行的人說,這裡估計還有一座墓葬,應該就是劉勝妻子的墓地,據他考察說劉勝墓和其妻的墓應該為南北並列,並且有各自的墓室,屬於漢代獨特的“同墳異藏”的形制。於是郭沫若接著上報周恩來總理,報請接著考古發掘,被批准後考古隊員在郭沫若的指點下,很快的發現了這座更為豪華的竇綰墓,在這裡發現了舉世震驚的寶貝-長信宮燈以及竇綰的金縷玉衣,以及大量的隨葬品,老豬也親自探訪了這裡,老樣子下面為實拍的實地照片,各位上眼。

這個便是竇綰墓的入口,極為堅固,當時入葬封門之後,還用鐵水澆築。

以山為墓的巖墓規制也是極為少見的,見照片中的洞庭,都是靠幾千年的人,用手一點點的扣出來的。真是不容易。

這個是竇綰的金縷玉衣,但是為複製品,真品在河北省博物館。極為精美喜歡的可以去看看。

好了竇綰墓的實地探訪到此,實拍不易,謝謝觀賞,喜歡的給老豬點贊支持一下吧


老豬的碎碎念


滿城漢墓的發現,考古出土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聞名世界的稀世文物震驚世界!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每次介紹自己時都會加上一個漢中山靖王劉勝景帝閣下玄孫……滿城漢墓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該墓因一次國防施工中的意外被發現,再現了兩千年之前的中國歷史。隨著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聞名世界的稀世文物被髮掘,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揭開神秘面紗。它的發現與發掘正處於“文革”特殊歷史時期,所以發掘過程中的驚險和神秘,至今仍被世人所驚歎。

滿城漢墓發現於保定市滿城區位於保定市西北21公里處,距縣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北陵山村、南陵山村與守陵村。當地流傳千年的說法,村民的祖輩是為王侯守陵的,至於是為誰守陵?陵墓何在?卻無人知曉。直到1968年,滿城漢墓在這裡被意外發現。




它的發現也充滿了傳奇與曲折!那是20世紀60年代末,在“備戰、備荒”及“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下,全國各地都在大規模進行國防戰備工程建設,陵山地區也不例外。北京軍區工程兵第六工區165團8連的戰士們,為了完成一項高度保密的國防工程,開進陵山。1968年5月23日,8連3排11班上早班。中午12時,爆破手柯友文、于振柱、張士林裝填好炸藥,又在作業面的底部放置了上午的最後一個炸藥包。滿城漢墓被意外炸開個洞,隨著士兵及進洞的考察發現古物,隨之滿城漢墓被發現,周恩來把發現滿城漢墓的事告訴了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沫若,並囑咐他,“這件事十分重大,由你們負責辦理。”滿城漢墓開始了發掘保護工作。


題主如果想要詳盡瞭解漢墓的發現、發掘過程可以參考《滿城漢墓的發掘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啷裡個啷001



哥聲嘹亮好友已滿


1968年5月,我國在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千米處的崇山峻嶺進行國防施工時發現了一座罕見的大型古墓。 當時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及“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下,全國各地都在大規模地進行民防工程建設,陵山地區也不例外。

陵山東南有個守陵村,村裡人說他們的祖輩是為王侯守陵的。這種說法在村裡流傳了上千年,但至於是為誰守陵?陵墓何在?無人知曉。這就是滿城漢墓被發現的一個鋪墊點,《發現滿城漢墓》這本書裡面就詳細記載了古墓發現的前前後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後來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專程蒞臨考證,確定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穴。在考證過程中,在劉勝墓北側發出其妻竇綰之墓。滿城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最著名的是兩件大小不一的“金縷玉衣”,還有“長信宮燈”。

小編本身對古墓的歷史也是比較感興趣的,古墓的發現三言兩語也是說不完的,大家都可以從各個渠道瞭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保定事兒


滿城漢墓的發現與發掘,完全可以寫成一部小說來向世人展示,既有匪夷所思的巧合,又有驚心動魄的鬥爭。只是,再生動的故事,也無法展現當年的“傳奇”了。

1968年,正值文革的高潮期,在“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下,駐紮在河北滿城縣的38軍某部奉命在陵山挖防空洞。在用炸藥爆破時,恰巧將劉勝墓耳室炸開。但由於作業官兵不瞭解具體情況,最初以為是發現了一處山洞。後來戰士進入洞室後,發現裡面有很多“東西”,於是報告上級。

此後河北省派兩名考古工作者前往調查,最終確認為一座漢代大型古墓。於是暫停了工程作業,並向中央彙報請示。消息傳到中央後,在周總理等領導人的批示下,決定成立以考古研究所為主的考古發掘隊,對古墓進行清理發掘。在考古隊進行籌備和開展工作期間,郭沫若先生曾多次作出指導和建議,並曾親臨滿城進行指導。

由於當時社會情況複雜,武鬥頻發,許多機關單位已經癱瘓。為保障考古工作人員的安全和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周總理親自作出指示, 要求由北京軍區負責協助辦理。考古隊抵達保定後,河北省軍區、駐軍首長和省革命委員會的相關人員親自迎接,抵達滿城後,考古隊入住到4749部隊司令部。

據參加考古工作的人員回憶,當時保定武鬥極為嚴重,晚上經常傳出槍炮聲,被描述為“就像除夕晚上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對滿城漢墓的發掘工作,就是在這樣緊張的環境下開展的。在北京軍區與河北省軍區的妥善安置下,最終保障了滿城漢墓的順利清理和發掘。

在中國考古史上,當以滿城漢墓的發掘工作最為驚險,也最為安全。出於保密和安全需要,在整個發掘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當地駐軍六連官兵協助清理的。這些戰士既要負責警衛工作,還要協助考古隊發掘,為考古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盧兆蔭著:《滿城漢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5。


史海爛柯人


這是挖防空洞時發現的,墓室文物保存完好,因為是山上開洞建穴,不容易被發現。據說山腳下村裡還有古墓,有個村叫:守陵村。開始人們不知道為啥叫這個名字,中山陵挖掘後才知道原因。老輩人一直傳說有陵墓給誰守陵,但是誰的不知道。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中山陵偶然被發現。



農業小毛叔


我是滿城人,陵山腳底下確實有一個村,名字叫做守陵。而我們用方言來說是叫瘦靈(音譯),所以一直不知道是守陵的意思,直到漢墓被發現,才知道其實是守陵村。至於靖王漢墓現,一畝泉水乾,我壓根就沒有聽過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