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

李斯,荀況的得意弟子,早年學習帝王之術,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善於分析利用周圍的形勢,因勢利導,仕途上升得很快,最早由一個郡小吏,到投奔呂不韋門下當門客,因得到秦王嬴政賞識被拜為客卿,給秦王上書《諫逐客書》後,深得秦王信任,不僅取消了逐客令,還官復原職,升為廷尉 。秦王用李斯的計謀一舉剪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並於公元前221年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自稱“始皇帝”,李斯也因此成為秦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丞相。

雖然最後李斯受趙高欺騙和蠱惑,夥同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而被趙高玩弄於鼓掌之間,並被趙高設計陷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李斯的一生卻給我們探索了一條走向成功之路。

1、環境很重要

李斯年輕的時候,曾在郡裡當小吏,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李斯生活中的一次偶然發現,總結出了著名的“老鼠哲學”理論,就是說成功離不開好的環境。

李斯通過觀察老鼠是處在糧倉還是處在廁所中的不同結果,來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和成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李斯一生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尋求這種環境。他通過對七國進行認真的權衡和分析,就得秦國是施展他才華,實現其抱負的“最好舞臺”,而要進入秦國,最好的辦法是先投靠在秦國當時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呂不韋的門下做個門客。

“老鼠哲學”不僅體現在環境對成功的影響,而且也說明“平臺”很重要。好的環境搭建好的平臺,好的平臺也會呈現好的環境。環境不僅對成功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還直接影響和決定了成功的大小。

2、人才很重要

秦始皇、呂不韋、李斯都對人才很重視。呂不韋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廣攬天下英才,手下門客多達3000人,這些門客個個能說會道,能寫會畫,身懷絕技,才智俱佳。呂不韋很賞識李斯的才華,知道李斯有合縱連橫方面的能力。於是起初李斯被呂不韋任以為郎 。後李斯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秦王任為長史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拜其為客卿 。慢慢地,李斯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和賞識,秦王也運用李斯來分散制衡呂不韋的勢力。呂不韋被革職後,李斯被升為丞相。秦國的強大和統一,離不開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和人才。

這點在李斯呈給秦王嬴政的《諫逐客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秦王及秦國大臣們主張驅逐來秦國的各國客卿,擔心他們心懷不軌,在秦國當間諜,對秦國發展不利,《諫逐客書》雖說有李斯的一點私心,為自己留在秦國做辯護,但是他的辯護卻是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對秦國未來的發展和強大,描繪了一個總的藍圖和發展規劃,暗示秦王嬴政要實現自己宏偉的抱負,必須依靠人才,重視人才,權衡利弊,唯有取消《逐客令》才是秦國發展最明智的選擇。

李斯《諫逐客書》全文共4段,第一段首句“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只11個字,一語道出自己的觀點,全文中心觀點包含其中,緊接著從秦國起用外來人的歷史、享用外來的色樂珠玉的現實以及逐客的利害關係三個方面舉例展開論述,充分論證了“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毫無道理。徹底批駁了以“貴賤之分、公私之分、賓主之別”為由而實行逐客令是完全錯誤的,是一種狹隘的愛國思想,也是不利於秦王統一大業實現的。

下面再看第一段論述,以事實說話,讓秦王反思過去,深深感到國家發展建設離不開來自各國的人才,有了並重用人才,才有了今天強大的秦國。言下之意,秦王你要建立強大的秦帝國,你還會將人才驅逐出去,讓別的國家強大,再與秦國為敵嗎?只要稍為想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國家二十多個,於是稱霸西戎。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戰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土地上千裡,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秦惠王採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區,西進兼併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漢中,席捲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東面佔據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於是拆散六國的合縱同盟,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烈延續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蠶食諸侯領土,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古代官名,春秋戰國時授予非本國人在本國當高級官員的人)由此看來,“哪有什麼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絕遠客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舉例從正面說明秦過去,四位君主重用客卿,依靠客卿,這些來自各國的客卿並沒有做對不起秦國的事情,要是沒有這些客卿的努力和付出,秦國哪來今天的實力和強大的名聲。這其中,呂不韋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還不是一心一意輔助秦王,努力讓秦國走向強大嗎?

緊接著,李斯又列舉色樂珠玉的來源,提出學習借鑑外族(國)優秀文化的事實,這些都是通過外國的客卿引進而來的,難道他們有錯嗎?李斯在此筆鋒一轉,發出質問:“可陛下對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國的就要離開,凡是客卿都要驅逐。這樣做就說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聲色方面;而所輕視的,卻是人民士眾。這不是能用來駕馭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啊!”

李斯順便拋出了自己的治國強兵理念,一針見血指出,秦王政你要是繼續驅逐“客卿”的話,那就是輕視“人民士眾”,那就難以駕馭天下,制服諸侯。這是從反面來論述,有理有據,鞭辟入裡,讓秦王及群臣覺得驅逐客卿是毫無道理及十分錯誤的,更不利於秦國未來的發展,也不能實現秦王宏偉的理想和抱負。

隨後,李斯進一步說:“我聽說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眾,武器精良將士就驍勇。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捨棄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業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東西南北,百姓不論異國它邦,那樣便會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賜福運,這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敵的緣故。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事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這一段李斯從正反兩面來論述,權衡利弊,列舉大膽使用外來人才的好處,“有志建立王業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這是從側面說給秦王聽的,提醒秦王要有大胸懷、大氣魄、大膽識,彰顯寬厚容人的德行。而拋棄百姓,驅逐客卿,無異於“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增強別國的實力,對秦國有什麼好處呢?應該把天下的人才都集中在秦國,國家越強大,就越能吸引人才的流入,這樣一統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最後一段總結,也是從正反兩方面強化得出結論:“物品中不出產在秦國,而寶貴的卻很多;賢士中不出生於秦,願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驅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減損百姓來充實對手,內部自己造成空虛而外部在諸侯中構築怨恨,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

《諫逐客書》不僅是一篇駁斥秦王及其他大臣驅逐客卿的錯誤行為,而且是秦朝如何走向強大,鞏固發展成果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其實也是一份秦朝走向強大,如何一統江山的治國方略。

秦王嬴政果然是一個胸懷四海,有遠大抱負的一代君王,他及時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廢除《逐客令》,並繼續重用李斯及來自各國的客卿(人才),在不到十年內,就剪滅了六國,實現了統一。

李斯的這篇《諫逐客書》不愧為是重視人才發展建設的經典著作,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從古至今,國家的發展和強大都離不開發揮人才的作用,即使今天,也不例外,世界各國爭奪人才的競爭始終沒有停止。李斯人才發展思想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3、對手很重要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當然,李斯在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也遇到無數對手。李斯深諳合縱連橫之術,早年曾到其它六國,採取合縱的方法,離間他們,讓人才來到秦國,並讓他們互相猜疑妒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說,六國中很少有李斯的真正對手。

呂不韋是李斯人生中的貴人,呂不韋器重李斯,給了李斯發展升遷的機會。但李斯和呂不韋從來就不是同一類人。呂不韋是商人出生,講究利益,也喜歡權術,但李斯就是一個十足的政治家,要通過法家的學說來幫助秦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所以,後來呂不韋也成為李斯的對手,在李斯的仕途發展上,李斯以其治國的理念和方略,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和重用,加之呂不韋后院失火,專權時間過久,與秦王親政積累了很深厚的矛盾等因素,自然李斯在戰勝呂不韋上,李斯是沒有費多大勁的。

對手之前也可能是合作伙伴,也可能一邊是對手,同時又是合作伙伴。把對方純作競爭對手,處處設防,甚至消滅競爭對手,往往也會兩敗俱傷。真正報對方當做競爭對手時,可能就會採取各種不利的手段。

李斯和呂不韋之前更多的是合作,後來李斯想一心爬上丞相的寶座,想削弱呂不韋阻止秦王親政和發展的步伐,慢慢李斯、嬴政就成為呂不韋的對手,就像新生事物一樣,形勢發展對秦王嬴政和李斯越來越有利。加之呂不韋早前的門客嫪毐和秦王母親趙姬“私通”之事“東窗事發”,就如同一場大地震爆發一樣,呂不韋的政治集團在這次大地震中徹底震垮,秦王嬴政在李斯等輔佐下,要來一次政治大變革,呂不韋跳得越高,將摔得越重。

嫪毐事情爆發之後,形勢急轉直下,殺的殺,追的追,查的查,順藤摸瓜,一下查到這些都與“相國、仲父”呂不韋有關,秦王嬴政正愁找不到藉口,這下可以徹底將呂不韋一夥拿掉。呂不韋的政治生涯從此走到頭了,死亡也隨時等待著自己。呂不韋知道嬴政的手腕和厲害,但他或許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一輩子真的夠本了,稱得上是中國古代的商霸和權霸,人生輝煌至此,嬴政又不是別人,是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甩開膀子幹一番事業,死也瞑目,所以,呂不韋被革職後並沒夾著尾巴做人,因為呂不韋已經到了人生光輝的頂點,就差沒有當上國君或皇帝,他深以為可以問心無憾了。

想想他操縱秦國朝政,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與秦王母親嬴政長期“私通”,又讓嫪毐勾引趙姬,這一件件違背綱常倫理的事情,砍他十次腦袋都不算多。當然,呂不韋在朝中所做的貢獻也不能忽視,此是後話。

李斯戰勝呂不韋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長江後浪推前浪,後生可畏,後來居上。但是李斯因嫉妒同門師弟韓非子,而夥同朝臣姚賈一起誣陷殺害韓非子,就有點小人的手段和心態,實在是有點心胸太狹隘,做的有點齷齪。

李斯戰勝韓非子似乎不費吹灰之力,略施小計,韓非就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說韓非子還是太能了點,不善於保護自己,也實在是太有才了,沒有認清李斯的小人心腸,沒有防範李斯的陰謀詭計,過於親信秦王嬴政和李斯。韓非子要是象孫臏一樣,腦筋多幾根弦,學會示弱,不那麼鋒芒畢露,是不是就可以逃過一劫。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總之,韓非子就是一介書生,自懂做學問,做事也比較偏激,不會左右逢源,保護自己。所以,他成不了李斯真正的對手。輕而易舉被李斯殺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物降一物。李斯在聰明狡猾,可是遇到潑皮無賴的宦官趙高,那就像遇到鬼了。李斯有時用小人“下三濫”的手段,殺害對手,可是趙高是一個真正的小人,“下三濫”手段玩得更加極致。

趙高,宦官,出生卑賤,父親犯錯,母親被充當奴婢,兄弟幾個都是私生子,從小受盡欺凌,長的人高馬大,臂力強,能拉開大弓,會見風使舵,左右逢然,深受秦王喜歡,但為人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兇狠歹毒。

李斯萬萬沒想到,這個昔日被秦始皇寵幸的地位低賤的小太監,居然一肚子壞水,不按常規出牌,做事不講後果,,自私心極強,野心勃勃,居然一直等待機會,想篡奪皇帝之位。為此,趙高就下了一盤大棋,也是歷史上一盤最臭的棋。這盤棋不僅害了秦朝江山,害了眾多大臣,害了黎民百姓,居然也把自己的小命給搭進去了。

這正是應了佛家一句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作惡多端的趙高最後也被子嬰設計殺害,落得可悲的下場。

秦始皇找最後一次出巡中病死在沙丘平臺,這個很意外,可是秦始皇貼身太監小人趙高此時掌管著秦始皇玉璽,因害怕未來的皇帝扶蘇、大將軍蒙恬對自己不利,於是拉攏丞相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隱瞞秦始皇病死詩情,秘不發喪,迫害扶蘇和大獎蒙恬、蒙毅將軍,扶持一個只會花天酒地殘暴的混混胡亥(秦二世)當上了傀儡皇帝。趙高控制了咸陽及整個朝廷。殺害了秦始皇20多個子女,感覺李斯是自己篡奪皇位的最大障礙,又設計誣陷殺害了秦朝著名的丞相李斯。

這真是李斯自找的,他不該聽信了趙高的鬼話,只想到了自己權勢和利益,而同趙高一道做出了“沙丘之變”的錯誤決定,從此越陷越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親自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公元前208年,李斯以莫須有的謀反叛逆之罪被腰斬,夷三族。真是一人犯錯,貽害全家。我想李斯會死不瞑目。不過,想想李斯曾誣陷讓韓非子自殺,這難道不是報應嗎?

李斯這次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卑鄙無恥的小人,他也只好自認倒黴。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4、選擇很重要

李斯活了76歲,這比古代很多皇帝壽命都長,呂不韋活了57歲,韓非子只活了47歲。比較下來,李斯真的很幸運,一生幾乎都在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最後被趙高算計,但一生還是很輝煌的。李斯的成功與他的選擇很有關係。

一是選擇老師,當了大儒荀況的學生,有名師指導,精通儒家學說以及合縱連橫之術,還有與師兄弟韓非子一起切磋技藝,共同鑽研法家學說,其治國理念在當時指導國君很受歡迎。

二是選擇在當時頗具實力的秦國發展。這為他後來施展政治抱負搭建了良好的舞臺。

三是選擇了做當朝丞相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也是了不起的人物,能呼風喚雨,深諳經商之道,善於謀略,大手筆運作,社會關係廣泛,尤其是上層政治關係過硬,李斯在呂不韋門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李斯有才華,精通帝王之術,也深得呂不韋的喜愛和欣賞。

四是選擇輔佐秦王嬴政。這是一次最大的選擇,也是最有意義的選擇。李斯的所有治國理念只有在秦王的同意下才能付諸實施,以成就李斯自己一生的宏偉志向。這也是李斯最為自豪的選擇。

五是選擇趙高發動“沙丘之變”。這是一次最臭的選擇,完全中了趙高設下的圈套,這次選擇,讓李斯身敗名裂,也被小人趙高玩弄於股掌之中。真是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一次錯誤的選擇,不僅抱憾終身,而且還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李斯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道

5、做人很重要

李斯一生大部分是輝煌的,也比較順利的。官運亨通,宏圖大展。這與李斯的才華有關係。

但李斯心眼太小,心胸狹窄,嫉妒心強,不該容不下自己的同門師兄弟韓非子。更不該不堅持原則,違背最信賴自己的秦始皇的囑託,居然被趙高串通篡改遺詔,讓秦王朝徹底土崩瓦解,在這點上,李斯為了一私利,貪圖富貴,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足顯得李斯做人不端,害人害己。

善惡終有報應,多行不義必自斃。因為李斯的不公和小人的卑鄙心理,終於毀掉了自己一生的輝煌,也毀掉了大秦帝國的江山社稷。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