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脾氣

关于脾气

关于脾气

赫魯曉夫在外交舞臺上曾發過幾個“著名”的脾氣。尼克松在回憶他與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時,是這樣描述的:“有時他會吵吵嚷嚷,有時他會興高采烈,有時他會豁達開朗,有時他會展現友好而迷人的魅力。

可是有幾次他的情緒幾乎失去了控制——他用大拇指硬硬地抵住我的胸口,不斷地大聲叫嚷——後來我發現,赫魯曉夫從未真的發過脾氣,而是故意利用脾氣。他是脾氣的主人,而不是脾氣的奴僕。

”赫魯曉夫這種變化無常的情緒與他不拘小節的處世風格相吻合,但被足智多謀的尼克松一眼看穿了他的這種外交策略——真偽難辨的“脾氣攻勢”。利用脾氣是可鄙的,但從此例中,我們卻看出脾氣有它的存在價值——某些條件下脾氣會使你變不利為有利。我們不能一看見“脾氣”這兩個字眼,就謂之有害。

关于脾气

由此,不難想到一則比喻。用手拍打收音機,會產生以下幾種結果:如果收音機好好的,要麼不礙事,要麼被拍壞;如果收音機有點毛病,拍打的結果是要麼壞上加壞,要麼維持原狀,要麼被拍好。

你對某個人發脾氣,就好比用手拍打收音機,也會產生類似的結局:如果對方不存在使你發脾氣的缺點,則對方要麼不計較,要麼心存芥蒂;如果對方存有使你發脾氣的缺點,則對方要麼“缺”上加“缺”,要麼對你不予理會,要麼立即知錯就改。

這個比喻給我們以下啟示。

关于脾气

一、對不該發的脾氣,要做謙謙君子;當胸中積有塊壘時,要保持冷靜

如果收音機沒壞,拍打的結果是可能使其致壞。如果收音機有點毛病,拍打的結果是可能使其更壞。如果拍打對收音機不產生作用,則拍打這種舉動是徒勞和不文雅的。

因此,當不能確定收音機壞時,不能確定拍打有益時,就不要去拍打收音機。對待發脾氣這個問題也是如此。如果對別人無緣無故發火,或者方式不當、時機不當,則有可能使人際關係出現裂縫。

因此說,對方沒有很大缺點時,此時此地不適合發脾氣時,可以不發脾氣時,就一定要做謙謙君子。有時候,你的大度和寬容也是一種利器,讓對方摒掉前嫌,感動不已。

唐朝大臣婁師德的雅量頗堪師法。婁師德曾經再三向武則天舉薦狄仁傑擔當大任。可是狄仁傑當了宰相後,卻把婁師德排擠得離朝外任。對此,婁師德坦然處之,不發半點脾氣。

关于脾气

後來,武則天對狄仁傑說,她原先並不瞭解他,也不想使用他,他得以當宰相完全是婁師德舉薦之力。武則天還將婁師德的數十推薦表給他看,這使得狄仁傑慚愧無比。

狄仁傑感慨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自知,吾不逮遠矣!”婁師德是個大智慧的人,他不發常人可能發的脾氣,他也得到了常人所得不到的讚譽。如果婁師德還擊狄仁傑,會是什麼結果呢?無疑使兩人之間關係越來越糟, 於己於他於朝廷都不利,因此婁師德選擇了不發脾氣,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而有些人聽到一點冷言冷語,看到一點不平之事,想到一點是是非非,便火冒三丈,打孩子,砸家物,說髒話,幹傻事,他們成了脾氣的奴僕。這些人缺少一種能力——在遭到別人傷害時首先要保持頭腦冷靜。

駕馭脾氣的藥方是:當心中有了怒火時,當事情很蹊蹺時,一定要在心中默數九十九下。數完後,再行動也不遲。這個藥方確實不凡,緩一緩,靠一靠,說不定惱怒就會沒有了,誤會就會消除了,天地就會變寬了,理智就會佔據支配地位了,災禍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叫做“默數九十九,好事能長久。”

史載,平定安史之亂有功的唐朝大臣郭子儀之子郭曖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兒昇平公主。一次,小夫妻發生口角,郭曖急不擇言地說:“你倚仗你父是天子嗎?我父還嫌天子不作呢!”聽了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著回宮告狀。

聞聽此言,李豫哪能不上火呢?但他一再考慮,覺得小孩子的氣話沒什麼,追究罪過是不明智的。面對負荊請罪的郭氏父子,李豫安慰道:“俗話說,‘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小孩兒們閨房中拌嘴,哪裡用得著聽!”李豫私下又勸女兒道:“他父親嫌天子不作是實情,若是不嫌,天下哪裡還姓李!”唐代宗沒有因為天子至亮耀眼的光環而暈眩,他以清醒的頭腦想透了怎樣處理這件事才算恰當,成為脾氣的主人。

假若李豫不能保持冷靜,不能控制感情閥門,最後就算丟不掉江山,也會失去愛婿,傷了功臣的心。

关于脾气

二、對應該發的脾氣,要做錚錚鐵漢;確需一吐為快時,要講究藝術

當收音機有了毛病,又無別的好方法時,拍打是有效的。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即使你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小心謹慎,如履薄冰,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人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故意把傷害如鹽般撒在你的傷口上。

這些劣質本性的人覺得你軟弱可欺,便不顧及你的尊嚴,對你恣意妄為,隨心所欲。遇到這類情況,你應該採取孔子所講的“以直報怨”的做法,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地同其論個長短,選擇適當時機,採用適當方法,把胸中悶氣釋放出來。這要比憤懣積胸、以致成疾,或者環境不利、更趨惡化好得多。

有位青年身材瘦小,說話慢聲細語,待人謙恭平和,見利不與人爭。剛剛參加工作時,被某人看成是個“可以隨便罵罵”的人,經常對他無端發火。後來,這個青年忍不住了,便將積在胸中很長時間的憤怒一古腦地傾瀉出來。

他頓時覺得心中痛快無比,令他想不到的是那個無故挑畔的人一改昔日面目,對他彬彬有禮起來。這使得他感慨萬千,最後將這段經歷、感受寫成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某報上。在文章的結尾,他說:“脾氣就像砒霜,一般不能用,有時卻是一劑良藥。”

关于脾气

對應該發的脾氣,要講究藝術,控制力度。不可不問青紅皂白,不可感情信馬由僵。如果被脾氣“牽著鼻子走”,“反擊失當”,則是開鑿了一條日後難以彌合的人際關係鴻溝,實非明智之舉。

講究藝術,就是說脾氣要發得在理,把握尺度,講究策略,感動對方。具體說,就是師出有名,合乎人心;火候恰當,不大不小;曲直相間,方式高明;不是傷害對方,而是促其心動。如果對方有了內疚的瞬間流露,便馬上“降溫”,表現出你“有理也要讓三分”的寬闊心胸和豁達氣度。

英國文學家蘭姆在一次向公眾演說時, 有人故意發出噓噓的怪聲搗亂,蘭姆很生氣,他想批評這種失禮行為,轉而一想如此會降低自己的演說形象,於是他採用了一種得體妙法來進行批評:“據我所知,只有三種東西會發出噓噓聲——蛇、鷲鳥和傻子,你們幾位能到臺前來,讓我認識一下嗎?”

臺下頓時一片安靜,於是蘭姆又從容自如地開始了演講。這個很有藝術性的發脾氣,起到了兩個作用:整頓了會場秩序,提高了自己威信。

拍打收音機不可胡亂造次,發脾氣也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能夠達到從不發脾氣的境界,且能夠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那是最好不過了。

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