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現象——字庫文化之盤龍廟惜字塔


鹽亭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現象——字庫文化之盤龍廟惜字塔

字庫文化是鹽亭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現象。一座座字庫塔,讓人真切地感受到瀰漫在鹽亭大地上的書香氣息,感受到鹽亭人民自古以來對文字的敬惜,對文人的敬仰,對知識的崇拜。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留存字庫塔251座,在嫘祖故里鹽亭,至今還保留著31座,其中,“惜墨如金坊”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字庫牌坊。鹽亭堪稱中國字庫塔“第一縣”。

下面,小編邀您一起走進鹽亭字庫塔,追尋它們的故事……

盤龍廟惜字塔

範 飛

古鎮柏梓,梓鹽要塞,群巒湧翠,人傑地靈。英賢輩出,諸多傳奇。鎮南十里,大青山麓,梓鹽路下,趙家溝口,聳立著一座七層古塔,名曰“盤龍廟塔”。


鹽亭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現象——字庫文化之盤龍廟惜字塔

此塔建於大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由本地趙、李、陳、張……數百鄉民捐資投糧共建。

該塔背朝溝口,門向西北。採用細沙硬石雕砌而成,高 6.5米,闊2米,形為正六面椎體。搬簷翹角,浮雕透刻,或珍禽異獸,或亭閣花卉,栩栩如生,壯觀悅目。

底層圖案几乎全毀,唯門額“敬惜字紙”躍然在目。第二層,角頁刻有“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字。四面刻著捐資者姓名及錢糧數目。因剝蝕嚴重,難以詳察。所幸建造日期尚且清晰。第三、四、五層,皆是勸善和尊師惜字之詩文。第四層正面刻一仙童,身坐蒲團,懷抱寶鏡。頂額書“一團和氣”。第六層是一寶頂,頂層高坐一雄獅。設計之奇妙,工藝之精巧,令人讚歎不已。

此塔實為“惜字塔”(字庫),焚燒殘書、字紙之用,為右側“龍王廟”學堂之附屬。有塔上文字為證。

此塔經歷150年風雨,依然挺傲蒼穹,實屬可貴。今被縣人民政府確認為保護文物,於2016年元月立牌昭告,命名“盤龍廟塔”。


鹽亭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現象——字庫文化之盤龍廟惜字塔

盤龍廟之由來,有著十分神奇的傳說。它與溝口500米處陡巖前之“白虎殿”,以及右側溝上行5裡處的“牛鼻孔”,形成連環三奇。

據傳:古時在該塔位置近旁,潛隱一龍,有鄉人開窠採石,其穴被破,龍驚逃,毀田禾,釀重災,天神持寶鏡鎮於二裡外之昝家河中,受盡煎熬,淚染溪流。鄉人憐之,乃修“盤龍廟”以為歸宿。其址在現塔右側10米處,該廟為四合院瓦木建築,殿宇寬闊,中有天井,外有操場。不幸毀於“文革”,唯遺址可尋。

該廟歷來用作學堂。隨後建塔以輔之。以啟迪子孫尊師重教,奮學圖強。該廟自建至毀,時逾百載,育人無數,有功梓里。今蕩然無存,堪為痛憾矣。

值得一提的是“白虎殿”古廟,傍高崖而建,借天然巖穴為主要空間。其穴深6米,寬10米,高1.2至4米。巧奪天工,實為奇妙。左側飛流九疊,直瀉谷底,形成出名的“九龍潭”,常年瀑布飛旋,極為壯觀。右有清泉可口,四周翠柏參天,美如仙境。

此廟建於洪化元年,即公元1679年。距今337年,完好無損,何等珍貴。此處原名“貓兒洞”,建廟時取名“白虎廟”,現更名“白虎殿”。其由來,有著悽美神奇的傳說,乃題外話,勿容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