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杞縣王六勇:身殘志堅熱心公益

王六勇,男,岀生於1983年9月,河南省開封市杞縣高陽鎮團城村人,父母都是農民,而且都是殘疾人,家境十分貧寒,母親重度殘疾,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王六勇5個月大的時候因一次高燒,導致全身癱瘓,雖頭腦清晰,但四肢毫無反應,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庭的重擔,王六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面對坎坷的命運,他不屈不撓,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用自己的行動去表達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

开封杞县王六勇:身残志坚热心公益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王六勇以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所有的苦難。他不能上學,就自己在家裡利用各種機會自學,因為肢體上的殘疾,坐下時後背必須要墊上被子靠著,才能得以坐下,然後再看文章,學東西,由於長期坐著學習,不能活動,血液循環不好,雙腿時常腫脹,每年冬天雙腳都會凍爛,但他仍然堅持“看不完書,不吃飯。學不會知識,不睡覺”。就這樣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以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通過自學學會了英文字母及普通漢字,到現在自己能看書、讀報、瀏覽新聞資訊,發表評論等,並且與時俱進學習上網,多次在官方網站,微信平臺及各大論壇上寫評論、談心德、道人生,以各種形式向政府建言獻策,盡社會責任,向更多的人傳遞正能量,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17年10月發表在《汴梁晚報微信平臺》上的評論,由於內容經典、內涵豐富,在開封日報報業集團第九屆讀者節上,被評為“開封市十佳粉絲”。

面對挫折,他曾經也有過輕生的念頭,人們常說“上帝在關上一扇窗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後來他在網上看到張海迪的事蹟,又親身見到了截癱高建生及開封市馬瑞來等一些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殘疾人士,許多愛心人士從生活上幫助他,從心靈上疏導他,讓他走出了陰霾,從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從此他不再沮喪和沉淪。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愛上了書畫,雖然不能寫,不能畫,但他有一顆熱愛書畫的心,他收藏各種書畫作品。後來有幸還結識到了開封市著名書畫藝術家王萬新、王一水、魏秀銀等,許多愛心人士紛紛並向他伸出援手幫助他,贈送他作品,圓他書畫夢。

王六勇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儘管自己缺吃少穿還靠救助為生,但他時刻想著別人,常懷公益事業。

2015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偶然從收音機裡聽到“開封市志願者協會聯合開封旅遊廣播搭建《愛心書屋》為貧困學子徵集書籍活動”,他不加思索的把省下的錢,用來買書捐給貧困學子。

2017年6月,在老家無意中從手機上看到團縣委、縣工商聯、縣文明辦聯合舉辦首場“情繫寒門驕子·公益與愛同行”資助貧困學子愛心拍賣會,得知消息後他為此徹夜未眠考慮自己如何用自己的行動資助貧困學子,但他實在沒有經濟能力去幫助他們,於是他將自己收藏多年的書畫作品拿岀來捐了出去。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事業重如泰山!捐資助學,奉獻愛心,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他說:“今天即將走入校門的大學生很可能就是祖國明天的棟樑”。那天,78歲年邁的老父親開著電動三輪車,用繩拉著他和殘疾的母親,一家走了兩個多小時到縣團委捐贈字畫。

2019年3月,他又利用父親的正能量獎金購買了書包、文具袋、鉛筆、像皮等1000餘元的學習用品捐贈給杞縣高陽鎮團城小學的20多名學生,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報效國家。被杞縣電視臺、開封網、汴梁晚報、開封日報、中原經濟網、映象網、東方今報、大河報等多家權威網站和主流媒體刊登和報道。

儘管王六勇這樣的生活條件,但他每當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無論在街上,電視、報紙上或是手機網絡上看到有患重病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去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六勇寧可自己省吃儉用,縮衣緊食,也要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十元、二十元,五十、一百,這一筆筆捐款凝聚著他的愛心。當他遇到別人丟失東西時,無論事情大小,他都會用自己的力量尋找失主。當遇到失落的殘疾人時,他也總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勸解開導他們,給予他們最真切的關懷。一點一滴,積少成多,在生命中譜寫了一曲奉獻的詩篇;我為人人,這種凡事為他人著想的精神已經深入他的骨髓,成為昇華他優秀品質的不竭源泉。

華羅庚曾說:“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今天的王六勇決心要奮發圖強、努力拼搏、攻堅克難、要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來回報社會,感恩父母,奉獻自己。

(於培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