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天啟大爆炸的祕密和UFO有關?證據來自一塊隔熱瓦

小說:天啟大爆炸的秘密和UFO有關?證據來自一塊隔熱瓦

把黑色石頭交給馬力之後,童擇南和蕭和顏去餐廳簡單吃了一頓飯。

童擇南問蕭和顏:“你怎麼看今天的事?”

“哪件事?”

“所有”

“具體”

“水洞遇險”

“倒黴唄,不過你可以放心,那麼短時間接觸放射性輻射不會有大礙的。”

“我不是擔心這個,我是說你不覺得這事有點兒太巧了嗎?”

“怎麼說?”

“一切就像安排好了一樣,我兩個舍友要帶著探測儀器去水洞,恰好我們也願意一起去,恰好張曉曉也想去,恰好藍俊鷺跟著去,恰好藍俊鷺可以帶著我們去探索未知水洞,然後又恰好發現了放射性輻射?感覺所有的巧合都跟安排好一樣。”

蕭和顏停止了吃飯,她想了想:“你的感覺有些道理,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總覺得有些奇妙的感覺,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到一起了。那你說,我撿到的那塊石頭也是恰好嗎?”

“那倒不像,我當時看到了過程。遊船在倒船時撞到了巖壁,那塊石頭是從巖壁和水流交匯的一個小凹陷裡震出來的,想故意撞成這樣的效果太難了。”

蕭和顏點頭稱是,童擇南吃完了,他放下碗筷饒有興趣看著蕭和顏:“給我說說吧,你為什麼對UFO和天啟大爆炸同時感興趣?是不是你認為天啟大爆炸和外星人有關?”

蕭和顏也吃完了,她一邊擦嘴一邊抿嘴笑:“沒錯,我就是在研究UFO的時候盯上天啟大爆炸的,然後順藤摸瓜一直摸到你這裡。”

“到現在為止,你覺得算是有突破了嗎?”

“有一些,不過還遠遠不夠。這樣吧,明天下午我沒課,你呢?”

“我有課不過是那種可以翹課的課,你想去檔案館嗎?”

“聰明,明天下午一點出發!”

第二天早上當童擇南被蕭和顏的電話叫醒的時候,宿舍其他幾個人還沒回來,看來昨天晚上藍俊鷺為了封口也是下了血本了。

蕭和顏電話裡告訴童擇南實驗室馬力那邊有重大發現,他讓他們倆馬上過去。

看起來好像一夜未睡的馬力給童擇南蕭和顏打開了門禁,馬力帶他們進了實驗室,關好房門之後將那塊黑色石頭實驗臺打開。

馬力看了看錶:“我們有35分鐘時間,先不要問我問題,等我說完一起問。”

“昨天下午你們走後,我首先對這塊黑色石頭做了物理和化學檢測,它對強酸強鹼毫無反應,不怕燒不怕冷凍,韌性很強硬度很高。說實話這麼頑固的玩意兒我從來沒見過。然後我將它的影像資料和一些實驗數據發給了我在美國的同學。他也是UFO探索愛好者,他看了所有資料初步判斷這是一塊隔熱瓦。不要著急,聽我說完。於是我就再次用上千度的高溫燒了它,燒完之後僅僅等了五秒鐘,我用手指觸碰它,它的外表已經冰涼了。這確實是一塊高性能隔熱瓦碎片。現在你們問問題吧。對了,你們可以先試試。”

馬力操作實驗臺將那塊黑色石頭放在高濃度火焰上燒烤,監測數據顯示外表溫度已經達到1200度左右。馬力隨即熄滅火焰,他倒計時數了五秒:“五、四、三、二、一。可以了,你們可以試試摸一摸它的外表,放心,其實四秒就可以,我放寬了。”

童擇南將手輕輕觸碰了一下黑色石頭,已經變成冰涼的了。蕭和顏也試了一下果然如此,太神奇了。

“如果是隔熱瓦的話,那是用在什麼地方的?”蕭和顏馬上發問。

“初步判斷是航天器,只有航天器才會用這麼高端的隔熱瓦!”

“那是美國的還是俄羅斯還是我國的?”童擇南發問。

“都不像,我參考了全世界的航天飛機隔熱瓦資料,都和這塊不太一樣,它的性能要更強。”

“那這塊石頭有放射性輻射嗎?”蕭和顏想起昨天的警報。

“本身沒有,但表層沾染了一些,應該是暴露在放射性環境下過。”

“它的歷史有多久?”輪到童擇南了。

“問得好!”馬力笑了下,他繼續說道:“我做了同位素檢測,這塊石頭的歷史至少有幾百年了!也就是說,在幾百年前它就被當做航天器隔熱瓦了,神奇吧!那時候工業革命還沒開始呢。”

童擇南愣住了,這太不可思議了。蕭和顏和馬力卻高興起來,畢竟對於研究UFO的人來說,這塊石頭身份的認定直接關係著是否有外星人到訪過地球。

馬力告訴他們他的計劃:“首先,我不打算現在就召開什麼發佈會。其次,我打算親自帶著這塊石頭去首都,我美國的同學會攜帶最新的檢測設備到那裡和我匯合,我們準備重新對這塊石頭做全面的檢測,得出它的最終來源。你們是否同意我的計劃?”

蕭和顏和童擇南對視一眼然後同時點頭表示同意。馬力躊躇滿志:“也許我們會取得近十年來UFO研究領域最大的發現!”

從實驗室出來之後,童擇南問蕭和顏:“去哪兒?”

“檔案館!”兩人同時說道。

非常奇妙的一件事,發現了UFO的線索,卻要去幾百年前的古書中尋找記錄,這大概就是所謂跨界學科吧。

檔案館不是隨便可以查閱資料的,他們認證不認人,蕭和顏掏出了中文系主任王仁東幫忙弄到的課題研究證明,有了這個證明信他們就可以查閱檔案館中關於縣誌方面的古籍。

畢竟不是圖書館,檔案館裡人極少,工作人員將他們倆帶到研究室然後從庫房取出他們想要的資料就退出去了。

蕭和顏帶上手套小心翼翼翻開那本神秘的《桓溪縣誌》原始記錄,果不其然,上面寫滿了滿文,這能難倒二十多年前的王仁東,但是難不倒現在的普通一位大學生。蕭和顏掏出手機打開了翻譯APP,童擇南將他父親編修的那本《桓溪縣誌》打開,兩個人對照著APP尋找那些失落的證據。

就在天命十一年和光緒三十四年這裡,他們發現了明顯的紀錄缺失,在同一年份裡大部分月份的紀錄都是相對正常的,唯獨中間有幾個月份的資料一點兒都沒了。這就是王仁東所說的童教授焚燬的那一部分吧。

蕭和顏翻看著原始版的縣誌紀錄,她忽然把頭一抬:“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