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創始人,為何張文順和李菁一點德雲社股份也沒有?

莫安奈


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郭德綱和張文順開起來的,當時李菁還是十來歲的孩子,有他啥事?後來,所謂德雲社,也一直是掛在嘴裡。而郭德綱說李菁是創始人,李菁心理明白著哪,也就是郭德綱一句客氣話。

郭德綱離婚後一年,遇到王惠,當時王惠已經是很有名氣的京韻大鼓的明星了,她慧眼識英雄,看上了這個說相聲的小黑胖子,頂著父母的壓力,毅然決然嫁給了郭德綱。(所以想當富婆,得先有那肚量和眼光)。



當時郭德綱又窮又寒酸,還帶著一個孩子。王惠支持郭德綱,把她的車都賣了,後來老岳父家也支持郭德綱,聽相聲起,免費吃水果就是老岳父家援助的。

王惠還照管著一大群孩子,包括曹金劉偉,包括燒餅,張雲雷等。真是任勞任怨。



後來,2006年德雲社註冊文化公司,全是王惠賣房賣首飾湊的錢。當時張文順沒有拿錢,李菁也沒有出錢,所以,股份真的就一點沒有,很正常,他們真就是簽約演員。

所以,後來李菁關於股份啥話也沒說。張文順也說不出啥來,他去世後,郭德綱一直養著他的家人。


王惠對孩子們體貼入微,而且很有大局觀,當時岳雲鵬啥也不會,大家開會要開除岳雲鵬,王惠發話留下岳雲鵬。張雲雷曾倒倉離開過一段時間,也是王惠把他叫了回來。那出走的何偉,曹金,也說過,師孃對他們最好。

所以說,王惠才是郭德綱的貴人。


Longsuixinyuan


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創始人就是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人。剛開始時,看似高大尚的名稱,其實就是個沒有註冊的臨時組織,也就是“草臺班子”。剛開始那幾年時間裡,這個“相聲大會”能否存活還是個問題,哪裡會考慮什麼股份問題。就像三個人一拍即合弄了個沿街叫賣的小攤,都往裡面貼錢了,如果不是因為熱愛而執著,早就散夥了。

張文順

三個人中張文順輩分大,也做過生意,有點家底。早期德雲社入不敷出時,張文順時不時拿錢來救急,也確實是一個沒私念的好老頭。平凡的藝人,別硬套上崇高的情操,很簡單的情懷就是酷愛相聲這門藝術。

在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之前,“相聲大會”沒少受同行的擠兌和排斥,許多麻煩事也都由張文順出面擺平的,畢竟他的輩分大,又生於京城,早年下海經商賺了不少錢也積攢了許多人緣,相聲界出名的老好人,人際關係肯定比“北漂”的郭德綱好很多,而那時李菁還是在校生。

郭德綱認識張文順是在“京味茶館”,同屬臨時演員,那時郭德綱經常的搭檔是王玥波。而那時的張文順已有很多年沒說相聲了,年輕時又因戀愛被國營院團開除,屬於相聲界的邊緣人物。和郭德綱搭夥純粹是愛好這門藝術,也希望這門藝術能延續下去並輝煌起來,沒有什麼功利心態。

這份心跡在徐德亮宣佈退出德雲社時、張文順發布的正式聲明中表露無遺:“我和郭德綱先生創立德雲社時並未想要拿這個團體發財,只是希望看到相聲的重新繁榮。”德雲社走紅之後,有一次張文順接受記者採訪,被問及“你這樣輔佐德雲社及郭德綱並大紅大紫,心裡是否不平衡”時,老頭幽默的說:“我第一次看郭德綱表演就斷定他是個角兒,總得有一個犧牲的,一個成功男人背後……有一老頭!”

就是這麼一個真摯、重情、耿直、無私的老藝術家。楊少華曾經評價過張文順:“交朋友,得交文順那樣的!”也因此郭德綱和他會成為忘年之交、莫逆之交。老頭臨終時將女兒及外孫託付給了郭德綱照料,郭德綱毫不猶疑的答應了下來並照料至今。在老頭病逝時,德雲社停演七天。

李菁

說李菁是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其實應該是早期郭德綱捧李菁時的宣傳用詞,就像現在郭德綱在介紹孫越孫胖子時總要帶一句“李文華先生的外孫”——其實並非親外孫。畢竟1995年成立“白立“北京相聲大會”時,李菁還在讀書,直到2001年才大學畢業,屬於愛好在課餘、週末參加演出,對前期發展沒有太大貢獻。而且,李菁雖然說拜師勝傑老先生為師,但那是2006年的事情了,認“碼頭”入門戶的意義更大些,早期相聲主要還是郭德綱和張文順教的多。

“北京相聲大會”剛起步時,就三人分工上臺表演,先由張文順講一個小時單口相聲,再有郭德綱講一個小時單口,接著由李菁表演半個小時左右的快板。後面就是張文順和郭德綱對口一段,最後以三人的群口表演結束。這應該就是“三個創始人”說法的來源。

所以說,李菁沒有德雲社股份純屬正常,估計他本人即使再沒離開德雲社時也不敢有“拿股份”的想法,德雲社的“江山”主要還是郭德綱和張文順打下的,李菁可說是郭德綱的左膀右臂,但絕沒有和郭德綱平起平坐的份。


岑詮


因為張文順、李菁並不是公司概念裡的創始人,撐死算是最開始和郭德綱一起演出的夥伴罷了。德雲社現在主體是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王惠,郭德綱只是公司簽約藝人,法律上說股份連他都沒份。

公司的註冊管理層名單也沒有老郭的名字,當然傻子都知道他是實際老大,而且德雲社年會給老郭慶生,背景牆寫的是郭德綱董事長,估計也是媳婦任命的吧,但法律意義上他還真是和燒餅在相聲裡說的那樣,是同樣的演員。



德雲社關聯的幾家分公司,沒有一個是郭德綱當法人的。

另外就是德雲文化是有限責任公司,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公司的股份是由股東會掌握,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根據公司章程決定公司的運營事務等,另外還有更重要的,股東會還需要根據股份比例承擔公司債務。所以說當股東不是隻享受收益,如果公司營業不善,股東也得粘包賠錢。所以說相比股東來說,當個簽約藝人其實更輕鬆,拿工資和演出提成,也不用成天開會做PPT,遇到什麼事情工商稅務幾頭跑,而且拿了股份之後,要想退出還得其他股東點頭,想跳槽也不方便,當然這是李菁的立場而言,估計給他也不會要的。


張文順先生沒有股份的原因,那就只有內部才知道了,應該也是多方考慮的選擇吧。現在他家人也都在德雲社工作,張德燕被任命為德雲社劇場部經理,張德燕的丈夫被郭德綱聘請為“郭家菜”經理(現在已關張)。雖然寧少不說相聲了,但還是參加德雲社年會,說不定哪天想通了又復出呢。


鹹魚茶館


因為都是江湖人而非商人。

看得出德雲社的人都是江湖人,比如德雲社後臺還有著張文順老先生相片,你看見那個公司裡面供奉誰誰誰的相片嗎?每個公司做大都有貴人幫助,有那個公司會把貴人相片供起來呢?一個都沒有。為什麼德雲社可以呢?因為江湖人,講義。當初德雲社創辦已經接近倒閉了,郭德綱媳婦賣房賣車把德雲社頂起來了,一群江湖人,哪裡好意思分股份呢?

其實郭德綱媳婦也是江湖人,也講義氣,我們覺得照顧張文順先生的後代是理所當然,但是換成公司,有幾個公司照顧有功老員工的自己後代呢?不都是憑能力吃飯。

當你把德雲社想像成江湖,如此做就能理解了。

我也是江湖人,人可無德,不可無義。德雲社就是很早以前的中國企業,義不拋,海內有人助。


__overbearing



在2010年以前,郭德綱在舞臺上是經常說德雲社是有他和李菁、張文順三個創始人,但是在李菁退出以後就很少在舞臺上說這個事了。


我個人認為郭德綱把李菁作為創始人之一,主要是為了捧他,給予他名望,希望能長久的留住他,但事與願違,最終還是沒有留住。郭德綱創立北京相聲大會是在1995年,而李菁生於1978年,此時剛18歲,正在上大學,作為一個學生,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財力成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


張文順先生的事我一直也搞不清楚,按理說他是郭德綱共同創業的夥伴,既出錢也出力,就連德雲社這個名字都和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搞不懂為什麼不要德雲社的股份。我認為唯一的原因就是張先生高風亮節,為了維護郭德綱在這個團隊裡的絕對權威,所以沒有要一點股份。郭德綱當然懂得張先生的這份情,所以對張先生及其家人一直關愛有加,張先生的子孫後代現在都在德雲社工作。


相聲演義


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德雲社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相聲團體,作為德雲社的創始人之一,郭德綱在相聲界更是如今名氣最大的相聲演員。



然而,最開始德雲社的名氣並非叫做德雲社,而是叫做北京相聲大會,當時,在北京打拼的郭德綱並不被北京相聲界認可,這也導致他生活十分艱苦,為了維持生計,郭德綱和張文順老爺子以及李菁一起組建了一個幾十人的相聲小團體,並且經常一起演出,在此之後,這個基於這個小團體發展成了“北京相聲大會”。



然而,儘管“北京相聲大會”後來改名為“德雲社”,但是當時的德雲社並非是一個公司,只是一個口號而已。



而且,德雲社真正註冊公司是在2006年,創辦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人也不是郭德綱,而是郭德綱的妻子王惠。



並且,我們從德雲社股東來看,德雲社的股東也只有王惠和王保欽兩人,不但沒有張文順老爺子和李菁,就連郭德綱都不是德雲社的股東。



由此也能看出,儘管郭德綱曾公開聲明,德雲社的三位創始人是張文順,李菁和郭德綱,但是這個創始人是指由“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的“德雲社”,而非王惠創辦的“德雲社”文化公司,在2006年之後,張文順等人都只是德雲社的簽約藝人而已。



儘管不少人會說,雖然郭德綱不是德雲社的股東,但是其妻子可是德雲社的大老闆,王惠有股份就代表郭德綱也是公司大老闆,對於這件事,雖然拾憶沒辦法反駁,但是,拾憶想說的是,其實德雲社簽約的藝人沒有不拿德雲社股份其實也很正常,畢竟如果他們有德雲社股份之後,雖然每年分紅會拿的更多,但是和他們相關的瑣事也會更多,這樣很可能會佔據他們不少時間,從而影響他們的日常演出,因此,他們包括郭德綱在內的幾位德雲社創始人沒有股份也算是處於長遠角度考慮問題的吧!



此外,不僅郭德綱這幾位創始人沒有股份,德雲社其他簽約藝人也沒有股份,比如和郭德綱已經搭檔十幾年的于謙。


拾憶物語


德雲社在郭德綱的帶領下,如今發展正是如日中天之際,巡演都已開遍世界多地,如今在海外很多地區都有德雲分社劇場。在如此龐大的情況下,誰都想沾點德雲社的光,至於股份更是如此。



回想當初,德雲社成立之初,也是有好幾個創始人,發展至今,走的走散的散,似乎只有郭德綱一人扛起整個德雲社的重任。

要說德雲社,如今已發展成一個公司,而法人代表卻是郭德綱的妻子王惠,而作為德雲社的創始人張文順、李菁卻一點股份也沒有,很多人都為此感到不解。



首先,德雲社現今它雖是一個公司,而且也發展的很好,但它並不是上市公司,嚴格意義上來講並沒有股份一說。不過,在創立公司時,有出資投資,則是公司的股東。

顯然,北京德雲社文化有限公司(簡稱德雲社)成立於2006年,而投資人是郭德綱的妻子,以及他的舅子,這裡甚至連郭德綱都沒有股份,更別說張文順和李菁了,對於能否成為德雲社股東,這裡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在成立公司時是否有出資。




不過,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當初,郭德綱進京發展,與幾個志同道合的相聲演員經常在天橋樂茶園說相聲。郭德綱與張文順和李菁則在1995年,一起創辦了這個“北京相聲大會”,隨著演出的增多,人員也就漸漸增長。



在當時除了郭德綱是以本職業為生外,其他演員多數是北京人,他們也就是娛樂一番,能賺些錢就來,像李菁那時還是個學生。也就是說這個相聲大會,它的創立是零投資的,當初只是一起說說相聲賺些錢罷了,演出完就散了,像張文順與李菁來演出,也許郭德綱還得支付他們工錢。



可以這麼說,在德雲社最艱難的時候,是郭德綱一個人撐過來的,他們有時甚至連飯都吃不起,還得給他們發工資。即使在成立公司時,還是其妻子的賣車錢。

隨著相聲的發展,在03年,這個相聲大會才更名為德雲社,直到05年開始,德雲社才慢慢走紅。在06年開始成立公司時,張文順和李菁也都還在德雲社,可他們都沒有股份,那就是投資的緣故了。

至於張文順和李菁在德雲社演出,自然是由拿工資的,只是早前,德雲社是吃大鍋飯的,也許工資並不高,以致才有後來一些相聲演員因為利益衝突而離開了德雲社。至於李菁是不是因為沒有股份,而離開德雲社就不好說啦。



然而,德雲社發展至今,裡面相聲演員皆為德雲社的員工,郭德綱雖是班主,但他似乎也沒有股份一說,也許這也是對創始人的一個解釋吧。

對於張文順,很不幸他因病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家人一直都在德雲社,其兒子還擔任某劇場的經理一職,也算是對這位老友的關照吧。



所以,張文順和李菁雖為德雲社的創始人,但他們都沒有股份,多數還是因為德雲社成立公司時,他們皆沒有投資,而且從早期到現今,他們更像是德雲社的一名員工。

如果將來哪天德雲社上市了,或許德雲社裡的很多員工都會有股份一說,這裡包括張文順的兒子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路過的朋友記得點贊哦,關注小練兒,更多娛樂資訊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這個問題在王俁欽出的書中有詳細的說明。德雲發展到後來,逐漸變成了正規娛樂公司,而不再是個單純的相聲班子。這樣就涉及到了股東,董事,法人等問題。現在看,德雲社應該是家獨資公司,法律意義上講,郭德綱也只是一名演員,而不是什麼股東。只不過湊巧的是,他娶了公司老闆而已,哈哈!個人感覺老郭讓妻子做老闆大部分原因是為了報答王慧相遇相知之恩吧!挺佩服的,是個爺們。另外,創始人和股東是兩個概念。創始人並不等同於合夥人。法人,股東是得擔責任的,得負責公司的運行,一旦賠了,更得承擔經濟責任。當年王慧賣車,郭德綱櫥窗展覽,不都是為了維持公司的運營麼?而創始人不用,公司賠了,拍拍屁股走人即可。當時也許是沒讓他們入股,也許是人家自己沒想入股,畢竟誰也未曾料到德雲社會發展成這樣大的公司。德雲社盈利後,張文順老先生到是挺淡定,是見過大錢的主兒。這也是老郭尊重他的一大部分原因。相反,年輕人對錢的渴望要大些,所以李菁等人紛紛出走。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是誰的錯,都是金錢惹的禍,畢竟那錢的魔力太美太誘人。


我是來自北方的河馬


就連郭德綱都沒有股份,更別說同是創始人的張文順和李菁了!

這件事就說來話長了,總而言之,並不是叫“創始人”就一定有股份的!

而提到創始人的頭銜,就不得不說德雲社的“發展史”了!

1995年,以郭德綱為首,其次是退休的相聲演員張文順,還有上學業餘打工的徐德亮、李菁等人遊走於各個中小相聲劇場,之後經過幾人三年的努力,把這個小團體擴張到了十幾人,並且取名為“北京相聲大會”,而當時這個名字更像是一個口號,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經濟原因,並不具備什麼規模;

到了2002年末,“北京相聲大會”已經初具規模,從一共十幾人的小團隊變成了演出隊伍就有十幾隊的大團體,也是那一年,正式更名“德雲社”,但也只是口頭更名,更像是“換了個口號”這麼簡單;

之後2003年夏天,郭德綱與現任妻子王慧結婚,婚後王慧把當時她父親送她的夏利車給賣了,又湊了一大筆錢,終於在2006年初,正式建立了“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是從這一天起,雖然郭德綱和張文順、李菁三人是德雲社的創始人,但在法律上,實際掌權人其實是郭德綱的妻子:王慧。

之前也聽過很多的傳聞,說他們沒有股份是因為“深明大義”,或者有人說是因為“只想為藝術獻身,並沒有想如何撈錢”,其實那只是為了給他們沒有股份的事實“鍍一層金”而已,他們並沒有那麼清高,只是他們並沒有在公司建立的時候出資而已;

現如今,張文順已故,李菁也另闢蹊徑,三大元老只剩郭德綱一人在擔任“德雲社扛把子”的角色;無論他是否有股份,也成了人家的家事!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影視巨能聊


第一,肯定不是股份企業。原來的北京相聲大會是郭德綱提議的,因為作為老前輩的張文順跟郭德綱比較投緣,李菁那時候也是沒有吃飯的著落,所以也就跟郭德綱一起做了,郭德綱屬於出錢又出力的那種,張文順和李菁屬於出力保暖取暖的那種,那時代所謂的技術入股還沒有興起來。早期的德雲社相當窘迫,沒錢沒場沒觀眾,之所以能活下來主要還是靠了郭德綱的媳婦王惠和郭德綱師傅侯耀文(侯耀文曾多次資金支持郭德綱)。所以當時的德雲社主要還是大家想著怎麼去活下去,沒有想股份的事情。

第二,依附狀態下的三人關係。當時的北京相聲大會在北京處境有多艱難就不必說了,但是好的一點,當時唯一不再體制內的團隊就這個了,所以一些鬱郁不得志或者進不了體制的相聲演員紛紛加盟進來。雖然德雲社的創始人名義上有三個,郭德綱,張文順,李菁,但是三人還是以郭德綱為首,說白一些,老郭因為跟張文順投緣,張文順又是老的相聲前輩,所以邀請了他,李菁當時也是沒飯吃,又跟老郭是師兄弟,所以就一併帶著了。

第三,各取所需的三個人。張文順老先生在2006年的時候就明確德雲社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可以好好說相聲的院子,任何人不能分割開來,本身張老就是希望德雲社是一個整體,不能分裂,所以對於股份一直都沒有提過,就在臨世之際還寫下了團隊二字,老先生可謂德藝雙馨。李菁後來紅了之後拿到了北京電視臺的《捧逗會》節目的主持,算是靠德雲社發家起名的,所以退出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找郭德綱要股份的理由。

純手打,希望各位看官不吝評論,關注和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