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篇」人的靈魂真的可以與肉身分離嗎?

古人認為靈魂是依附於人身存在的。靈魂離體,人即死亡。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靈魂與肉身可暫時分離,甚至可以自見其魂。這種現象即是我們常說的靈魂出竅。古人編構了許多魂身分離的故事。

「靈魂篇」人的靈魂真的可以與肉身分離嗎?

靈魂出竅

靈魂自現

《搜神後記》南朝劉宋時有個人,晚上與妻同寢,第二天早晨,妻子先出門,隨後丈夫也起床出去了。等妻子回來,卻看見丈夫還在床睡覺呢。不久,僕人回來說主人在外面,派他回來取東西。妻子以為僕人說謊,手指床上的人給僕人看。僕人大為不解,趕緊出去報告男主人。丈夫也吃驚,回房見床上安睡者與自已一模一樣,便疑心睡在床上者乃是自己的魂魄。夫婦很害怕,慢慢靠近,仔細觀瞧,其夫之魂則漸漸滲入床蓆之內,消失不見了。但是後來丈夫忽然就得奇怪的病,性情變得很乖張。大概是離魂之相,預示著不祥之兆吧。

《夷堅志·鍾離丞》則記載了一則萊蕪縣丞鍾離修之魂回家奔喪的奇事。

鍾離修乃東平府人,在萊蕪縣做縣丞。一日晚上,忽然夢見其父說:“我於某日亡。”醒來後憂念成疾,遂昏迷不醒。當時,鍾父已死,但報喪的訃信尚未送到萊蕪。家人正在忙活喪事呢,忽見鍾離修一人奔馳而回,哀泣至極。到送葬之日,鍾離修披麻帶孝,送至墳地;葬事完畢後回家,鍾離修忽然快步如飛,家人無能追及,等到了家,已不見其身影。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鍾離修的純孝感動了鬼神,使其離魂回家赴喪,

《廣異記·郭知運》

「靈魂篇」人的靈魂真的可以與肉身分離嗎?

涼州節度使郭知運

唐開元年間,涼州節度使郭知運出巡時暴病身亡於驛站之中,其魂離其身而出,吩咐驛長將房門閉鎖,外人不得擅開。靈魂卻現身回府,處置公私事務四十多天,一切事物處理停當,這才派人前往驛站迎喪。屍體接回來之後,其魂又親自驗屍,然後還與家人辭別,這才投身入棺,消失不見。

《子不語·賣冬瓜人》

杭州草橋門外有個賣冬瓜的人,會靈魂出竅的法術。每天端坐床上閉目養神,讓靈魂出外照管瓜攤。一日,其魂在外買了幾片醃魚,託人帶回交給其妻。妻子接魚後笑道:“你又在玩這套把戲?”說著用魚往丈夫頭上一敲。不久,賣瓜人魂歸,因頭頂被醃魚所汙,魂不能進入,在床邊彷徨半天,大哭而去。於是,賣瓜者身體便漸漸僵硬而死。

買瓜人有此異術,可謂奇人。可惜老婆是個豬隊友,相處這麼久也不知忌諱,隨便開個玩笑,就把丈夫害死了,真是可惜。

《集異記·裴珙》

「靈魂篇」人的靈魂真的可以與肉身分離嗎?

孝廉裴珙

孝廉裴珙,一次端午節騎馬回家省親。因馬腳力不行,臨近日暮還未入城,心裡甚是著急。正好在遇見一位錦衣少年帶著很多僕從在橋上走。少年很是熱情,見他著急,便借了駿馬給他。裴供騎馬回家,誰知他能看見家人,家人卻看不見他。他向家人問安,家人卻聽不到他的聲音。原來,騎馬回家的只是他的離竅之魂,他的身子仍然留在城外。後經一貴人幫助,派人將他的離魂領回屍身處,叫他閉上眼睛,從後一推,離魂迴歸其身,他才恍然而醒。

《宣室志·董觀》

「靈魂篇」人的靈魂真的可以與肉身分離嗎?

人鬼攜行

太原人董觀,借住在龍興寺。一日正在床上安睡,忽見亡友前來相訪,說他陽數已盡,特來帶他去陰間。隨即手拉董觀衣袖離榻而去。董觀回頭看時,見自己的身體躺在床上如同熟睡一般。於是悲嘆道:“我家離得遠,父母尚在。今天死在這裡,誰來給我收屍啊!”亡友卻說:“老兄你可大錯特錯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能手足活動,善於視聽而已,這都是精魄在起作用。一旦精魄離體,手足不能動,耳不能聽,目不能見,身體就變成了一具臭皮囊,再沒有什麼用了。你幹嗎還在乎呢!”這段話表達了古人看重精種、輕視肉體的文化價值取向。

《耳食錄·亦若公》

「靈魂篇」人的靈魂真的可以與肉身分離嗎?

亦若公

清代江西著名文學家樂鈞所著的《耳食錄》中有一段關於靈魂出竅的精彩記述。

亦若公病重之時,忽然感覺一股元氣從口中衝出,便覺自己離開了肉身,飛到窗外。但見長空萬里,雲霞麗天,美妙之極。而且能乘雲御風,騰雲駕霧。與飛鳥同翔,心意所及,身體隨即到達,非常淋漓暢快。一直遨遊到太陽落山才飛回家。到家一看,自己的身體僵臥在床上,妻子和家人正圍在床邊痛哭。他在旁邊勸慰,家人卻視之不見,全然不理會。他才明白自己已經是異物了。又想起了自己是像一口氣從口中出來的,便對著床上身體的頭部,試著從口部鑽進去,豁然間,兩個身子就合二為一,人也就呻吟著醒過來了。

亦若公後來又活了三十多年才去世。這種難得的瀕死體驗,讓他深有感觸。靈魂狀態時,身輕如煙,能自由翱翔;靈魂歸體之後,身體沉重無比,如負重前行。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沒有了肉體,就沒有了生老病死,也就沒有了諸般苦痛。元神出竅,將靈魂與肉體分離,擺脫肉體束縛,獲得真正的大自由,這恐怕是我們所有人的渴望吧。


本頭條號旨在分享交流中國傳統文化,如有錯漏,請各位大賢不吝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