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納蘭容若的本欲起身離紅塵,奈何影子落人間和倉央嘉措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兩句詩令無數的人喜歡,所以早已經成了經典名句。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我們先來說一下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嘛,是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在康熙三十六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在康熙四十五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可以說,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他的一生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比如:“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

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 ”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這首詩表現了真摯的愛情,又充溢哲思情趣。

再比如: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權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詩歌大多是描寫愛情的,詩中有初識的羞怯與兩情相悅的歡欣,也有失之交臂的感嘆,亦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 更難得可貴的是,詩中還概括出豐富的人生哲理, 給人以智慧的啟發,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愛情對生活熱切追求,以及渴望真摯美好感情的心情。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我們再來說一下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號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

納蘭容若寫了許多纏綿悱惻,哀卓思念,寂寞悲涼的詩詞。

比如: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本欲起身離紅塵,奈何影子落人間。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

背燈和月就花蔭,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一心待來生,願來生再續未了緣,可有來生?

納蘭愛妻早逝,而他缺一生痴情重意,於是對亡妻的日夜思念,始終是他短暫的一生掙不脫的枷鎖。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原來,納蘭容若在十九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結為秦晉之好。婚後,夫妻異常恩愛。但是,三年後,盧氏因難產去世。因感情太好,納蘭一度陷入無盡的憂傷之中。並且終其一生,都沒有從憂傷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八年後,自己因悲傷過度去世。

但他短暫的一生,卻是清初最有名的詞人。他的詞中,充滿一種憂傷的氣息。他的作品集中,不斷出現“亡婦忌日”,這樣的字眼。在盧氏死後的大概每個忌日,他都處在一種傷痛的情緒之中。所以他的詩詞都是哀傷淒涼的。

納蘭容若的詞是如此悲傷,如此的傷春悲秋,如此的充滿了疼不欲生的感覺,所以才有了:男不讀納蘭容若的說法吧。或許男子讀了會深陷悲傷之中,無力進取奮進,或沉湎於感情之中。因為人們都認為作為一個男人,應該是堅強積極的。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所謂女不讀倉央嘉措:

我想可能是因為:倉央嘉措的詩,體現了男女愛情上的大膽,感情的熱烈與強烈,與宗教倫理上的叛逆。是恐怕那些涉世未深的心少女,過早過多的陷入感情之中,不能自拔,從而迷失了自己,忽視了現實的生活。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其實,納蘭詞、倉央詩都顯示了人性中的至性至情,至真至美,是中華文學的魁寶,任何人讀了否提升自我之靈魂。話說,好書不如無書,再好的書,再精粹的文化知識,也有偏暗的一面,只要不過分沉迷其中,都是有益無害的。

為什麼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