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晒晒:母豬峽


丹鳳曬曬:母豬峽


丹鳳曬曬:母豬峽


(一)

有天,高峪溝的朋友石發財給我打電話說,帶你去土門龍王廟一帶,看當地的八景吧。我高興的答應了。

騎著摩托,不覺間,進入龍王廟河地帶。拐進了西邊一個溝後,石先生說,紙坊河到了。停了摩托,開始在土路上行走了。一路上,我一直追問,為啥叫母豬峽,是這裡曾經養過母豬嗎?

他的解釋是這裡有個母豬成了精,上下吃人,一竄八丈高,最後雷公降伏了它,打掉了它的上下頜,化成了是頭豬。山上有它的洞穴。現在還在。

進入峽窄處,只見兩邊山頭上各長了兩棵大鐵匠樹,似乎是把門的。路下面有道狹長的深巷,我便猜想那是山裡人趕豬經過的地方。


丹鳳曬曬:母豬峽


(二)

一叢竹子,在路邊彎下腰來,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雨棚。面前突然開闊起來,大面積的土地,被石練勾畫成了好多優美的圖畫。東邊緩坡處有人燒野火,炊煙便嫋嫋的上升了。石先生便去打問了。

我到了西邊人家處,一條黃狗就對著我的腿撲了上來。主人叫住了。

這是一個六間房的大院子,門前的雜物凌亂的堆放著。一個電視鍋與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看情形,日子並不好過。我問這個年齡約70歲的老漢“石人有石洞,石鍋有石碗”這句話的來歷。

他嘿嘿的笑了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線。說,“母豬洞是有的,很大,三間房大,藏個千把人不成問題。石頭母豬,生了好多豬娃,山上的大小洞穴都藏著。那豁豁嘴叫雷打了的。”

這樣一說,更增加了其神秘性。而我,更想去探求了。

我央求他給帶路,他爽快地答應了。扛了钁頭,走在前面。我問,你是要挖地啊?他說,要順帶挖一棵野生大茴樹栽在房前屋後,以後就不用買調料了。於是,我們便在幽深的峽谷裡東張西望了。經過一家已經垮塌的房屋後,路有點坑窪了。不時地,能看到一些石頭上有碗口大,水桶深的洞,知道這是喀斯特地貌特徵之一。

這是初春的一天,樹木還哆嗦著身子,沒有一點綠意,除過偶爾閃過的冬青樹外。


丹鳳曬曬:母豬峽


看了幾個洞後,我有點失望,都太小。都是流水沖刷形成的。但是,此時卻完全沒有了水。只剩下了幾個牛大的石頭交叉的堆放在一起。

這個姓童的老漢說,水全部跑到地下了,鑽進山裡了。夏天下猛白雨,水很大哩。

我問,母豬洞到了嗎?

“很高哩,就怕你走不動路。”

我笑了笑,說自己身輕如燕,練過功夫。


丹鳳曬曬:母豬峽


(三)

豬頭的形象,從老遠看比較模糊。待要走近一點,卻十分不容易。幸虧有這個嚮導引路。走的是一條老路——現在卻完全被雜樹,野藤所遮擋了。有時候是在刺架裡穿行,有時走的卻是峭壁懸崖。

他找到了一叢大茴樹。

大茴樹的葉子原來很綠,葉子很厚,聞之,有一股奇特的香味。

他不準備上去了,扔掉了钁頭歇息,我也脫掉了皮衣。他又不放心似的,問了我一遍,“你確定上去?很陡峭的。”我回答說,“當然。都到這裡了。不上去對不起老天爺。”他給指了路,我和石先生貓著腰,走了。

不多時,聽到他挖樹的聲音,砰砰地,滿山裡響。


丹鳳曬曬:母豬峽


(四)

沿途可以看到許多糞便,一堆一堆的。我趴下了,仔細地觀察,是新鮮的,上面泛著光澤。我問石先生,他說,這是新鮮的羊糞。剛才一定有野山羊從這裡經過。不是一個,而是一群。

我哈哈大笑起來,在我的野外生涯裡,還沒遇到過野豬,野羊等獸類。一切妖魔鬼怪,都怕我。


丹鳳曬曬:母豬峽


坡度成了六十到八十度左右,有時需要抓住一棵樹,才可以有力氣攀爬。一道石板崖下,終於看到了所謂的母豬洞。

這是一個扇子崖。約30平方大小,突出的部分,遮蓋了風雨,成為動物的天堂。我們先是進了兩層的洞。洞不深,但是很有特點:呈棺材的形狀,分作了上下兩層。石壁上有流水侵蝕的痕跡,有的像是坐佛,有的卻似鬼怪,不一而足。地上,有動物的腳印,雜亂無章,深淺不一。


丹鳳曬曬:母豬峽


這個洞的下半部分,是一個大斜坡。那人工修葺的土臺子,已經被蹬的溜光溜光。可以想象到動物們順著坡跟,一路爬行,試圖住宿,或者相約在這裡幹仗的。

石先生眼睛尖,給我說,你看,這個洞原來住了人,是打有土牆的。我俯下身去看那土牆,果然是農村蓋房的板牆形式。


丹鳳曬曬:母豬峽


(五)

站在洞口朝上看石頭的豬,更像了。這是一頭面朝南山的豬。豬嘴張開,是要吞人,或者吞月。要爬上去,必須經過兩米多高的光滑的石壁。我繞了一圈,試圖找到攀爬落腳點。

爬完南邊的一個石頭縫隙裡,又看到一個狹長的洞。這些,都似乎有流水的痕跡。而石頭豬還沒到。

只見兩山之間,夾了一個石頭,如果能攀爬上去,就可以成功的看到石豬。

這時候,石先生擔心起來。他一再的告誡我小心些,萬一沒把握,就不要上去了。

我不說話,抓住了一棵小鐵匠樹,腳蹬到石頭山上,成了一個懸掛的“大”字,上了第一步。然後,將手插進裸露的樹根裡,開始了第二步。腿腳並用,像一個撅起屁股的猿猴一樣,終於翻上一個平臺,看到了石豬。


丹鳳曬曬:母豬峽


(六)

到了近處,才發現它的形狀更像是一個石柱,或者一個碩大無比的蘑菇。上大下小。我又換了幾個角度,仍然不像是豬。

我想起上來時,有人說這個峽谷應當叫母子峽。如果說是母子,估計加上旁邊的一個小石頭,很像是母子相抱的情形。當地八景裡說的“石豬有石圈,石人有石碗。”中的石人,石豬估計就是這一個石頭了。因為所處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景觀,是常有的事。

石先生說,附近還有一景,叫響洞。響洞就在嶺上,是一個豎著的洞,將石頭扔下去,會聽到撞擊的聲音,綿延不絕。

我很想去,因為時間關係,算了吧。下次再來。


丹鳳曬曬:母豬峽


(七)

正說著,天上突然下起雨來。看樣子,是不能很好地觀賞景色了。下山很是容易,不到半個小時,我們腳下打滑,手上抓樹,很快地就和嚮導匯合了。

他已經挖了好多苗樹。

他問我們都看到些什麼,我一一的介紹了,並說出了自己的困惑:“看情形,這個洞洞裡曾經有人居住過,是咋回事?”

童老漢說,我們看到的那個土臺,叫馬家臺。姓馬的人從河南上來,在這裡躲過土匪。主要是躲李長影。

“李長影是誰?”我問。

“大土匪。從河南來到竹林關一帶,燒殺搶奪,見人殺人,見啥搶啥。當時這裡路斷人稀,血流成河。”

我想了想,這個和當地的傳說母豬精類似,吃人。


丹鳳曬曬:母豬峽


丹鳳曬曬:陝西商洛人,70後,網絡寫手

溫情提示:母豬峽,原名母子峽。位於丹鳳土門鎮龍王廟河村,紙坊溝。有愛好旅遊,探險的朋友可以準備好裝備。山高路險,安全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