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龍津河

岁月悠悠龙津河

岁月悠悠龙津河

我的家鄉清流,地處清溪瀠洄的龍津河畔而得名,清流這個縣名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清流是離不開河流的,這條環繞清流的河流來自上游的寧化縣他們稱翠江,河流經龍津鎮的南岐村流入城區後似乎不願離去,在清流縣城迂迴出一個大大的“s”字母后,才戀戀不捨地向東流到龍津鎮橫口村的崆峽嶺,這段河流清流人稱他為龍津河。河流出崆峽嶺再流經嵩口、沙蕪地域到永安安砂,河流就改名叫九龍溪了,再下到永安就叫燕江,到三明又稱沙溪,到南平就匯入閩江了。龍津河何時取名沒有史書可查,但龍津河那清澈的河水,卻年年歲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清流人。

岁月悠悠龙津河

龍津河段不是很長卻風光旖旎,河畔是清流縣城,街道縱橫,市井繁華,人口稠密。龍津河蜿蜒緩流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給人感覺有如居桃花源中之美景,坐擁江南水鄉之詩意。清流古八景有一半是描寫龍津河的風景,如“龍津望月”描寫東門橋,也稱龍津橋,每年夏季夜晚皓月當空,橋上涼風習習,人們在此倚欄望月避暑納涼情景。“雁塔曉鍾”在今人武部後山,山上原有一座宋代淳祐五年所建的萬壽寺,寺旁立六角塔,太陽落山時,塔影被夕陽映至龍津河為清流一景。“西橋橫笛”指西門橋又名鳳翔橋,形如橫在龍津河上的一支玉笛。“北渡孤舟”位於北門,相傳清流老城區地形似豬肚,造橋有刺穿豬肚不利聚財之說,古知縣曰北門不宜造橋,人們出城來往只能靠擺渡,北門也叫“渡頭”,對岸就叫“渡背街”,是為龍津河又添一景。沿河更有崆峽嶺、楊梅潭、樊公一潭、二潭、三潭、獅象交牙,三港清流、剪刀峽等天然景觀,蘊藏著滿滿的人文風情和傳說故事。

岁月悠悠龙津河

清流置縣後,在縣城修建起厚實的城牆。古城牆自東門起圍築上南寨山頂,順南坡直下,沿龍津河岸圍築至西門、北門,匯接到東門。城牆高數丈,每丈築城垛3座。城區按方位設東南西北大小共有8處城門。環繞城牆的龍津河又成了天然的護城河,為抵禦外敵保衛清流發揮了重大作用。

岁月悠悠龙津河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龍津河碧水悠悠,波光粼粼。一年四季龍津河畔喧鬧異常,老人垂釣、青年摸螺、大人挑水、小孩牧鵝,婦娘在城門水口平坦的礁石上洗菜、刮薯、捶衣、蕩裳。每年農曆五月端午佳節,坪揹人進行龍舟競賽,兩岸更是人山人海。好一派如詩如畫,醉美龍津風光。

岁月悠悠龙津河

在東門橋上游和西門橋上游各有一處大約1000餘平方的河心島,人們稱中沙灞,那裡沙灘潔白,水柳依依。夏天是孩童的夢中樂園,多有孩童光著腳丫在那捉迷藏、打野戰、找奇石、撿鱉蛋。玩到高興時脫得精光跳進龍津河裡摸魚蝦、打水仗玩的不亦樂乎,不累趴下是不會回家的。相傳少年時代的裴應章常在那裡游泳,即興吟出了“千年古樹當衣架,萬里江河做浴盆”的佳聯。

岁月悠悠龙津河

六十多年前,清流沒有通公路,龍津河上舟輯穿梭繁忙,是清流運輸物資的主要航道。拔口伐木場的木材經小火車運到坪背,在龍津河釘成木排稍到永安。清流的穀物、土紙、山貨也經龍津河船運到永安,又運回生產物資和生活用品。西門橋河段停泊有各式舟船,曾是清流物資集散繁華的碼頭。

岁月悠悠龙津河

時過境遷,1972年福建省嵩口坪電站建成。古老的龍津河蓄滿水能發電去了。充足的電力帶來了清流縣化肥、水泥、煤炭、化工、機械等五小工業的陸續上馬。從此,氣勢磅礴的龍津河沒有了往日的滔滔,變成了樸質無華的庫區平湖。龍津河的自然風光也成了清流人記憶中的濃濃鄉愁。

岁月悠悠龙津河

歲月悠悠,不老龍津,歷經改革開放四十年,龍津河又煥發青春兩岸的風光更加美麗。清流縣委、縣政府圍繞 “做美城鄉、做強產業、做優環境、做好民生”工作重點,投入巨資改善人居環境。如今,清流縣城不再是“左手買香菸,右手買火柴,南門打鐵聲,北門聽得見”的格局。龍津河兩岸納入城市中心建設,開挖西山嶺建成鳳翔街,整治北山再造一座城,建設長興南路、中路、北路,沿路樹木成蔭高樓林立。經歷屆縣委、縣政府一次次大手筆開拓,城區面積擴大近10倍。為防洪排澇保護城區,龍津河兩岸築起了水泥防洪牆,河岸先後修建了碧林公園、太極公園、兒童公園、世紀公園、九龍公園、尚書公園、九龍廣場、蘇區廣場。文化長廊、桂花樹林、風雨廊亭、非遺文化、客家人物、二十四孝雕塑、書法牆以及假山、瀑布、噴泉等景觀,錯落有致、翠竹搖曳、綠柳婆娑與龍津河瀲灩波光交輝相映。夜幕降臨,五彩繽紛,火樹銀花的燈光夜景,裝扮的龍津河畔更加風情萬種,婀娜多姿。龍津河畔成了平民百姓休閒、娛樂、健身的理想場所。

岁月悠悠龙津河岁月悠悠龙津河

1984以來,為有效的保護龍津河漁業資源,恢復漁業資源種類,改善龍津河水域環境,清流縣每年都在龍津河水域聯合開展“江河湖海,年年有魚”增殖放流大規模投放魚苗活動,用來保護龍津河水庫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增加捕撈產量和農民收入。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區人口逐年增多。為解決生活汙水、廢物排放問題,為保護龍津河沿岸的綠水青山,清流縣又投入資金建設垃圾和汙水處理廠,鋪設雨汙分流管道,收集汙水、垃圾及時處理。近年來,又實施河長制管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龍津河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目標。

岁月悠悠龙津河
岁月悠悠龙津河

每當我休閒漫步在龍津河畔,公園景美,河岸綠茵、河水清澈、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龍津夜色,燈光四射,亮麗輝煌,如夢如幻,絢麗多彩,增強了百姓的幸福感。我從小在龍津河畔長大,見證了龍津河的變遷。家鄉的龍津河,樸質無華,清麗脫俗,是我詩情萬篇也寫意不盡的濃濃鄉愁。

鄧煌生/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