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真有“蘇中”這一說法嗎?你怎麼看?

用戶103492482638


蘇中應該有。經濟上,三個地區,顯而易見。蘇中蘇北的差距比之蘇南蘇中更大。蘇中的所有縣級單位全部百強縣,而蘇北稀稀拉拉。地理上,通泰揚地區在江蘇中南位置。說蘇中不為過。文化上,楊泰江淮文化,南通吳淮過渡區。跟蘇北文化的代表徐州宿遷根本不在一個概念裡。硬是睜眼瞎話,這兩種文化扯一塊。歷史上,通泰揚地區有在蘇北一段時間,集中在解放前國共內戰,但同時,這段時間也有蘇中戰役,扯平不說,揚州幾千年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江南文化,南通還有一半江南移民,跟江南同種同音。整個常州江南人口加起來也不過跟南通吳語人口相當,更別說鎮江南京這兩個偽蘇南。好意思在南通面前提蘇南。


烽火逍遙3


江蘇省,歷史上習慣分為蘇南、蘇北地區。

近代又增加劃分出蘇中地區。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曾經將四川省、安徽省、江蘇省拆分,設立若干省級行署區。

在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行署區。

在安徽省以長江為界設立皖南、皖北行署區。

1949年,針對江蘇省的歷史、現實情況,主要以新、老解放區,將江蘇省拆分,設立兩個省級行署區,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以及華東大區人民政府直轄的南京市。

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既是以長江為界,劃分蘇南、蘇北兩個行署區的,也就是習稱的蘇南、蘇北地區。

二、1952年,國內形勢已經穩定,中央政府決定撤銷蘇南、蘇北行署區。

以蘇南、蘇北行署區,加上南京市,恢復江蘇省建制。

但是,江蘇省長江以北的地區,既蘇北地區,地域較大,所以,長江以北,現在人們習慣上又劃分為蘇中、蘇北地區。

其實,解放戰爭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蘇中的提法就已經出現了。




z山海


我是俺們宿遷,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江蘇省的地理劃分是這樣的——長江以南是蘇南;淮河以北稱為蘇北,而長江和淮河之間的,則屬於蘇中地區。長江以南,有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和南京等城市,是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

  蘇中地區包括揚州、泰州、南通。 是江蘇乃至全國一個重要的地區。特別是揚州,歷史上曾有過幾度輝煌,隋、唐、明、清時都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現在不行了。

蘇北包括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宿遷等市縣。蘇北人傑地靈,內斂溫健,外放直率。就是有點窮。

一般情況下,蘇南人瞧不起蘇北和蘇中人。

有一個故事很有趣兒,充分說明了蘇南蘇北最大的區別。某知名大學宿舍,住著倆蘇南姑娘和倆蘇北姑娘,一共四個大美女。立秋後,蘇北姑娘買回一個大西瓜,切成四塊,每人一塊;蘇南姑娘買回個柚子,去了柚子皮,小心冀冀地取出一牙牙兒,切成四份。其餘的柚子收藏起來。

  秋天,西瓜多少一斤?柚子多少錢一斤?價格無法相比呀。



俺們宿遷


江蘇一共13個城市。蘇南就是長江以南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五個城市,這沒有歧義。蘇北在過去常被指稱長江以北的8個城市,這種叫法既有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有經濟發展差異的因素,因為蘇南五市經濟明顯比長江以北的好。

但是,最近十多年來,沿長江北岸的南通、泰州和揚州三市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其中經濟總量上南通已經超過常州和鎮江。所以,現在一般把這三個城市叫蘇中。這個叫法過去也有,比如粟裕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戰鬥就發生在南通泰州一帶。

這樣一來,蘇南依然是江南五市沒變,蘇中是南通泰州和揚州三市,蘇北則指鹽城、淮安、徐州、連雲港和宿遷。這五個城市要麼在淮河以北,要麼位於淮河兩岸,根據我國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稱為蘇北也很恰當。

順便提一下,位於蘇北地區的徐州、鹽城等城市,十二五以來經濟發展大大提速,已經不亞於蘇中。所以,從長遠看,蘇南蘇中蘇北的叫法主要是依據地理位置,而不是經濟發展水平。


潤嘉禾


蘇中是指通揚泰三市,民間可能不認可蘇中這說法,但省內官方是區分蘇南蘇中蘇北的,根本原因就是經濟發展程度,這個發展程度主要指的是人均gdp,蘇南蘇中蘇北梯度分明到超乎你的想象,蘇南五市除了鎮江低點12.7萬,其餘的都在15-17萬,蘇中三市11-12萬左右,蘇北五市只有5.5-7.7,三地人均幾乎達到了3:2:1,蘇中三市人均跟膠東三市青島煙臺威海差不多,蘇北五市跟山東的萊蕪濱州濰坊濟寧是一檔,這麼大的差距任何一個政策制定者都不可能視而不見,當然,從鐵路上看,蘇中蘇北都一樣,除了徐州高鐵都是是沒有



大夢大醒


江蘇省以長訌為界,江南稱為蘇南。江北稱為蘇北。原本沒有蘇中一說。但同為江北的南通,揚州,泰州為與經濟欠發達同為江北的另外五地市徐州,鹽城,誰安,連雲港,宿遷分割,不願為蘇比窮背鍋,自稱南通,揚州,泰州為蘇中。其實是自欺欺人,再分割都無用的江北就是江蘇一一蘇北。楊州市醫院號稱一一蘇北人民醫院。充分證明了楊州是正經的蘇北。其實蘇北的鹽城已超揚州,泰州,經濟排各江蘇第七位。蘇南,蘇北這是地理上的習慣叫法。窮與富不是必然的。宏觀上國家將蘇北定位為商品糧綦地。將大型工廠都建在交通更為發達的蘇南區,加上上誨市強大的經濟輻射,蘇南超強,超速的發展速度,不僅是江蘇省經濟發達地區。更為全國經濟發展領頭羊。隨著蘇北交通(高鐵,高速公路)網的建設,蘇北經濟快速發展不是夢想!事實上蘇北諸市在全國排名,全部達到百強市。窮是相對的。而蘇北幹群知窮而後勇!必將奮起直追!蘇南,蘇北同富裕!!


董五52969043


一,省政府明文寫的蘇中地區,確實有。二,對內我說我是蘇中的,對外我說我是蘇北的,因為國家層面沒有蘇中,省裡確實明文有。三,那些說蘇中不自信自己說出的蘇中,恰恰證明了自己的不自信。四,泰州南通有一部分比鎮江南京一部分還南,說我江北肯定是,蘇北,怎麼界定?五,從文化語言上看,蘇中是過渡區,有江淮文化江淮官話,也有吳文化吳語區。六,從經濟發展上看,蘇中確實遠好於蘇北五市,部分縣市達到蘇南標準,本身就都靠長江,只是省裡政策先發展蘇南,地理優勢在那。七,江蘇已經很好,不要內鬥,只想說蘇中確實有,但對外省人我說我是蘇北人,單從地理上分蘇南蘇北,南京鎮江比我們這還北,怎麼算?江北江南更合適。經濟發展上分,蘇南蘇中蘇北,也有理有據。但不管怎樣,蘇中不是我們編出來的,確實明文有,歷史上也有!


開往冬天的電瓶車


江蘇有沒有“蘇中”這一說法呢,肯定是有的,無論從報紙上、電視上、政府正式文件上,都有這一說法。

通常意義上“蘇中”指揚州、泰州、南通三市,但是對“蘇中”這一說法,很多網絡噴子們吃飽了撐著,肆意否認,甚至攻擊。

有一點筆者搞不懂,無論蘇南、蘇北,還是蘇南、蘇中、蘇北,跟你們這些網絡噴子有何相干?

無論哪個地域都有富人和窮人,蘇南有富人,也有窮人,蘇北有富人、也有窮人,網絡噴子們,你在你生活的地域是富人還是窮人呢?地域劃分對你個人有什麼影響?

富人還是富人,窮光蛋就是窮光蛋,決不可能因你生活的地域而改變,網絡噴子們,你有哄事的勁頭,不如把精力用在你家庭的發家致富上。

我們揚州人對地域如何劃分無所謂,也不感興趣,以揚州的知名度,並不亞於蘇南的城市,甚至比蘇南的一些城市還要響亮,沒必要計較“蘇北”還是“蘇中”的叫法。

揚州這兩個字還不夠響亮嗎?噴子們你們去吵吧,我們揚州人不參與,我們以“揚州人”為自豪,“揚州”兩個字對揚州人來講足夠了。


劍過留香2


從地理上,蘇中是存在的,沿江和蘇南隔江相望!

從文化上,蘇中是存在的,吳文化和江淮文化是混合體!蘇北偏重於中原文化了!

從經濟上,通泰揚也是江蘇中等偏上水平!

從政治上,有蘇中七戰七捷戰役,有蘇中專區,有江蘇省政府明文刊發的“蘇南保持 蘇中崛起 蘇北趕上”的江蘇省經濟規劃!


白開水好喝啊


不管別人同不同意,我把解放戰爭時期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就放在我們海安。因為別人一聽就知道方位,如果以長江為界,就不需要這麼分,完全可以叫江南江北。如果以蘇子開頭就得分蘇南蘇中蘇北,因為不分蘇中,蘇北就太大了。而且生活習性本身就不同。這當然不是歧視,而是氣候,語言,生活方式。打個比方,以徐州和南通為例,徐州是中原人為主,漢文化的發祥地,而南通是吳(儂,阿拉)楚(江淮官話)之地。南通至今方言也是這兩種風格,只不過是江淮居多。而徐州(我-俺)。吃飯更是不一樣,蘇中普遍都是種種水稻吃大米,而徐州都是旱地多,以麵食為主。當然了,這以後有些東西會同化的,民族融合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就像秦始皇雖然統一了中國,如果不是漢族四百年的容和我們也成不了一家人,區域劃分只是為了更好的區分東經多少度,北緯多少度,完全不需要糾結什麼!我在福建還分閩東閩西閩南閩北,不信可以去打聽打聽,從來不曾聽福建人糾結過……不知我們有些人為什麼放不開?真好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