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2018年寒冬,成千上萬的女性抱著自己的東西走出了公司的大樓。因為未婚未孕,她們成為了第一批被裁掉的人,上一秒還在開會,下一秒就被註銷了公司郵箱。時間太快,當她們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時,已經成為了被掃地出門的塵埃。

生而為女,我很“抱歉”

這個世界對女性和單身狗一直都不友好,當這兩個身份疊加時,將成為雙重的惡意,雙重的“酸爽”。

裁員時,優先裁掉,招聘時,最後錄取,別說升職加薪、優秀員工,就連工資都拿不到男性的八成。①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真的是因為資本家沒一個好東西嗎?說來,HR也很無奈。

女性的黃金就業年齡是22-35歲,這段時間剛好是生育高發期。在這13年內,要二胎的話,孕期加產假至少要2.5年,意味著總有五分之一的女員工在懷孕生娃。


如果公司的女性多,經常會發生無產假同事疲於奔命也幹不完活,不得不招新員工的情況。等休產假的同事回來了,兩人大眼對小眼,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你死我活。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於是在競爭較為激烈的公司,如果無法做到孕期、哺乳期加班,月子裡時刻對接工作,28天迴歸工作崗位,很多女性根本不會考慮生孩子。

等到她們真的打算生孩子,只能自降薪資換個輕鬆的工作,或乾脆休息一段時間。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數據來源:領英“女性職業機會”調研,生育前後近1/3的女性更換了工作,或最終沒有迴歸職場

世界對女性太殘酷,不僅要忍受十月懷胎,還要接受“降維打擊”。

終於,最擔心的結果出現了——很多90後女性選擇推遲生育、丁克、不結婚。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延長產假是救女性,還是害女性?


在嚴峻的就業歧視下,2018年中國人口生育率跌至40年最低水平,逼近1%,遠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

而個人的工作,企業的生意,國家的發展都建立在人口紅利的基礎上。因此生育率一低,立馬有人跳出來說,都怪女性沒時間養娃,必須延長產假,立刻馬上,一個月不行延長一年。

如果實行,生育率能否提高我們不好做判斷,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女性的就業歧視又要加劇了——延長產假那麼久,哪個企業還敢招未孕女性?就算招了還得防著生二胎。

恐怕以後女性找工作都要籤賣身契了:三年絕不生娃,終生不要二胎。

隨後生育率又低了,產假又延長……一個惡性循環開始了。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有人認為這好辦,讓男性也休產假不就完了嗎?

乍一聽是有道理的。如果所有人都有同樣的產假成本,那麼就不會造成歧視。

然而強制男性產假並不會讓所有人都有同樣的產假成本,只會將歧視從未育女性擴大到未育男性。這是HR要聯手爸媽逼生的節奏啊。


左思右想,只能禁止在招聘中詢問女性婚育情況,不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了。②

可惜填寫各種表格,參與各種稅收減免政策,暴露生育情況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HR還能通過“公婆帶孩子身體可硬朗”,“一個孩子寂不寂寞”,“養娃成本高不高”等技巧性提問提前掌握面試者生育狀況。

消除就業性別歧視,提高生育率,根本上還是要將女性從帶娃的桎梏裡解放出來。

姑娘,歧視的惡果不該你獨吞


雖然社會已經基本接受了女性應該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但是還大量存在這樣的觀點——女強人事業再強,沒有結婚生子、照顧家庭,她都是失敗的。

這樣的道德綁架,一度讓我國女性變得無比要強,似乎只有學習、工作、結婚、做家務、帶小孩樣樣不能輸給男人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是,姑娘你這樣做,相當於默認了就業歧視。

法國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告誡女性,打破歧視,女性應當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樣樣好強只會精疲力竭,失去自我。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釘釘三八婦女節廣告語

承認自己做不到不是讓女性學會放棄,而是不要僅在兩者兼得和只要孩子之間做選擇。最好的陪伴不是時間,而是質量,選擇將重心轉變為事業也沒有錯,不需要覺得對不起任何人。

2017年Relx(化名)臨近生產時得知公司將被競爭對手兼併,休滿產假,她可能會失去職業生涯最好的升遷機會。因此在陪伴和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之間,她選擇了產後二十多天迴歸崗位。

不要擔心收入比丈夫高影響家庭穩定,不要因為沒時間照顧孩子就妥協。擁有子宮是自然選擇,但是女性必須帶孩子、做家務絕對是歷史遺毒。

正如伊坂幸太郎所說:“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是豁出去的決心。”女性只有自己卸下世俗的包袱,不自我設限,才能戰勝歧視。


向“喪偶式育兒”開炮

Relx之所以能夠打破生育魔咒,離不開老公的支持。

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選擇不結婚,不是因為她們對愛情沒有嚮往,而是很多男性對女性沒有助益,反而成了“拖油瓶”。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財富500強企業的28位女性首席執行官裡,有26位已婚,她們大多說過,要是沒有丈夫的支持,自己就不會成功,這些支持包括幫忙照顧孩子,處理家庭瑣事,以及為了妻子的事業舉家搬遷等。④

而在我國,女性常常回歸職場後也是“身已在,心卻遠”,但凡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立馬衝在最前面,請假帶孩子看病。

表面上是女性不放權,根源是她們覺得男性靠不住。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老公連衝個奶粉都跑來告訴自己不會,我**天生就會啊?時間長了就不讓他幹了。”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或許在這些年輿論的壓力下,部分男性意識到了應該有更多的付出,但是他們潛意識中還是認為這就是女性天生會的,自己不是不努力,而是真的做不到。攜程創始人,北京大學教授梁建章也曾指出:“很多男性為了逃避家務,有產假也不休。”⑤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所以,延長男性產假作用堪憂,強制男性承擔育兒義務也難以監督,只有從根本上扭轉男性思維方式才能真正將女性解放出來。

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宣揚男性在家庭中的作用,成為奶爸不是沒本事,而是有責任感。

減少就業性別歧視,人人有責


減少就業性別歧視,保持合理生育率所帶來的益處是國民全體享有,相應的成本也理應全體國民共同承擔。

目前的做法是政府徵繳稅款、強制企業繳納生育保險後,女職工在產假期間領取生育津貼,代替用人單位的支付的工資,一旦她迴歸工作崗位,生育津貼即停止。

然而,我國0—3歲嬰幼兒在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對提前回歸職場的女性,停止發放津貼是不公平的。只有生育津貼可以用於僱傭育兒嫂,同時大力發展託兒所、哺乳室等保障設施,才能解決女性的後顧之憂。⑥


因為未婚未孕,我成了第一批被開除的人


企業自身也可以採取更合理的方式來平衡生育矛盾。如根據公司的情況,在員工保證完成工作量或暫時降薪的情況下,增加在家辦公、彈性打卡、靈活產假等措施(同時針對新手爸媽)。

就業性別歧視問題,也許在體外子宮實現前都無法徹底解決,但是從觀念和硬件設施上,我們可以為孕齡女性分擔更多。這是全社會的責任,而不是某個女性,某個家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