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看的書法會被書法家們說成是俗書?

子衿書法


好書法一定要藏奇藏巧,這樣也才有看頭,有噱頭,有內涵,有餘味。而印刷體一樣的正書,雖橫平豎直、結構勻稱,規規矩矩、四平八穩,但因美得過於直白,便顯得空洞而了無趣味。



我個人始終認為,各種書體的出現雖有先後之分,但兩千年的孕育發酵,各自之間早已成為“血親”,相互影響啟發,有著千絲萬縷扯不斷的關係。宋代之後,正書與妍美不再流行,而“會意”的拙書地位逐漸抬升,一直到明清時期,正書被徹底“館閣”,變成了所謂的俗書。



俗書的俗,就是美得不夠抽象,或者說美得太直白,不能給人更多立體的、多元的、持久的審美體驗。就像是寫詩,直不如隔,隔不如藏。以田英章楷書為例,看他的書法視頻教程,他這一撇還沒寫完,看過練過歐楷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捺一定會是那樣的。所以不少朋友認為,田英章的楷書就是當今俗書的代表。



為什麼這麼多次蘭亭書賽,寫正楷入圍者寥寥,而大獎獲得者往往是清一色的“拙書”“醜書”,其實是眼光層次、審美角度、評判標準的問題,這也正說明在今日的書法界,仍然是正不如奇、妍不如拙,“俗書”仍舊不入上流。

至於“主流”之中有沒有、有多少是故弄玄虛濫竽充數的,相信歷史終究會沉澱過濾出“真相”。

抱庸妄談。


抱庸齋主


一個人的書寫功力,是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書寫訓練才能逐步提升的。書法之雅也是要經過一個漫長過程的求索才能實現的。

首先,從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談談好看的書法往往被書法家說成是俗書這個問題。我從小喜歡書法,堅持練字多年,20來歲時在蘭州上學期間,每天晚上騎自行車到靜寧路小學參加省書協舉辦的書法培訓班,同學們覺得我寫的字很好看,我還給每個室友贈送過作品,這些作品到現在他們還保存著。參加工作後,一直保持了練字的習慣,2000年左右即成為省書協會員。從2001年開始給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展覽投稿,希望能成為一名中書協會員。投了幾次稿都沒有入展,心裡想,大家都認為我的字是比較好看的,但為什麼不能入展呢。我專門到省城去請教一位曾經的書法老師,他也是隴上書法大家。他看了我的習作後說,太俗了。我請教怎麼能脫俗。他說,一是向古人的法帖學習,認真臨帖,不要受時人甜媚書法的影響;二是多讀古代書論,提高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三是博覽群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四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從此,我埋頭臨古,注重“用頭寫字”,並把博覽群書特別是學習古詩文作為自己的必修功課,還在《定西日報》上開辦了“老槐世說”專欄,堅持一辦就是十多年。通過不懈努力,俗氣稍脫,終於於2007年加入了中書協會員。

其次,書法的雅與俗也是相對的。即使是古代的書法大家如柳公權者,米芾評曰“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對雅與俗的認識,與觀賞者的書法水平、綜合素養特別是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係。我原來看不出虞世南、禇遂良等古代書法代表人物的作品好在哪裡,慢慢才體悟到其中的妙趣。

我知道,自己的字還帶有不少俗氣,我將不忘初心,堅持努力,探究書法藝術之美。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的作品,請方家指正。


老槐筆墨


“俗書”這兩個字的意思,筆者理解為是傳統的、繼承古代人的書法筆法,就如全體中華兒女歡度春節一樣。

一.後世對書聖王羲之的作品的熱愛,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臨之、學之,風行中華大地,俗書也。

二.歷史上的各位書法大家所寫的書法作品,系俗書也。

但還有一種觀點,書法好看被書法家罵成俗書,歷史也有此理。

一明朝張弼擅草書,號稱“顛張復出”等,但有一位文人墨客之定山先生莊昶,罵張弼的草書為“好到極處,俗到極處”。這個評語在明朝轟動一時,有的文化之人就問莊昶,怎樣才能稱之為好字,莊昶回答:“寫到好處,變到拙處”。清代大書法家劉𤋮載追述道:“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從上述論點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俗書並不是一件不作為的“壞書”,而是美到人們百看不厭的好書。

謝謝大家!

請大家頎賞筆者一組書法作品之“俗書”。








祥禪


“好看”是什麼?這個詞組太寬泛大而空,沒有內容。試想:你不論對什麼東西要說“好看”時,你是以什麼為標準而說這一詞呢?純粹是個人的東西,你不會考慮什麼標準,潛意識就來句“好看”,怎麼樣?“好看”這個詞表達自己的思想,你要別人認可你,如何認可呢?所以後邊的問題就不說了,自說自話,沒有標準不好評論書法的,書法是一種文化,怎麼就兩字“好看”結束了嗎?

就跟有的人說“醜書”,你以什麼標準來論述呢?沒有標準,就一個“醜”字如何評論書法呢?




伍增傑書法詩詞工作室


這個問題得看時代潮流、評判標準、和藝術家與受眾的學識眼光等等因素。

因為在歷史上,每個書法家、畫家都不是時時受人喜歡和崇拜的。就算王羲之的書法在歷史上也有過排斥的時候,清朝末年碑學興起,“二王”書風的貼學就被強烈的排斥,以至於人人皆說貼學是“俗書”!以至於後來人人都不會寫貼了,這是因為時代因素而產生的。

關於評判標準,其實與時代因素是相併存的,魏晉南北朝“尚逸”,隋唐“尚法”,五代兩宋則是“尚意”書風,所以每個人站在不同的時代角度,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比如蘇東坡就有批評顛張狂素,他把張旭懷素的狂草草書比作塗脂抹粉,以歌舞取悅兒童的倡伎,可見他對旭素狂草的反感。元代趙孟頫的出現,扭轉了南宋末年的近似怪異的尚意書風,重新崇尚是王羲之的比較工穩的一路的書風,追求晉唐古韻,但是因為追摹的人多了,致使趙孟頫的書風近似氾濫,人人出手就是趙體,所以就變得甜俗無味。他一直影響到明朝前期,使得形成了一種缺少創造力的書風“臺閣體”!而清朝時期乾隆的書法更是程式化到極致,缺少創造性,就形成了所謂的“館閣體”,但是還是有許多人學習,這是因為為了應付科舉,另一個是因為當時的流行書風的影響。無論是“臺閣體”還是“館閣體”在當時都是很吃香的,但是時過境遷,我們現在看的時候,就會覺得那是在是太俗氣了!那是因為當時和現在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了,從而產生的差異性。

再有就是藝術家個人的學識修養問題了,剛才的兩個例子。明前期追摹趙體的“臺閣體”和清中期追摹董其昌、乾隆的“館閣體”,其中的追摹者也明顯有著學識與眼光的問題,因為如果一個有眼光有大胸懷的書法家是不會受到這些流行書風影響的,至少在自己開創的時候會避開這些影響,比如明末的王鐸徐渭就是有開創者的大氣魄。無論是哪一種藝術,唯有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屬於自己的和代表自己時代的藝術才能是好的偉大的藝術。歷史上能數的出來的大書法家,無不是這樣。

還有來看一下“俗氣”這一詞到底是怎麼回事。俗就是因為太多人會了,太多人用了,就會變俗,因為流行嘛,就像流行歌曲一樣,剛出來的時候新鮮有趣,過段時間聽多了就會變膩,所以就進而變俗。也是因為當代人的眼光時代的要求和評判的標準,更重要的一點是感覺經驗。感覺經驗很玄,它是從古至今代代相傳的一種感覺標準,也是一種看藝術品的眼光。在經過清末碑學的興起,又經過民國近現代的書風變遷,從碑學又回到貼學,更就行的是碑帖相結合的風氣。比如草書大家于右任,鄧散木就是如此。當代流行的也主要是碑帖相結合的為主,但是現在的提法是“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確實是出現了這樣百花齊放的狀態,所以當今的評判標準就是比較複雜了,因為每個人的角度、評判標準、學識涵養都不一樣,所以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莫衷一是。但是,只要是好的東西,無論是碑學帖學或是碑帖相結合,還是現代書風,都應該看到一個人的基礎如何,書法的功底怎麼樣,有沒有創造發揮。正如陳振廉所說的,一件國展作品,主要看有沒有功底,入不入古,有沒有古意,再看用筆怎麼樣,線條好不好,然後就是有沒有創造性。

寫得很熟練的王羲之或者趙孟頫字體,會被人認為是俗氣的,有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的眼光的侷限性,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寫得沒有創造性只是得到形式沒有得到內涵,這需要不斷的補學自己的學識修養。還有就是因為這些字體寫起來容易出現很多毛病,看起來變得軟綿綿的沒有力度,所以就會出現甜膩的俗氣現象。如果真的是有水平的二王書風和趙體字,而且能在此基礎上有所自己的創造性的發揮的話,那肯定是個了不起的書法作品。








脕雨書畫


都說楷書最好看,但有個別書法家說楷書太呆板,只有草書和行書最有靈性。鑑於此,有的人就對楷書另眼看待了。有的所謂的書法家們到底會不會寫楷書,是沒人知道的。



明明大眾看著好,有的人卻不說好,不知道他們的審美是不是疲勞了,還是腦子出了問題……

在某些人看來,醜書才是真正的好書法。還有人說,臨摹字帖都是小孩子們做的事,成年人臨帖不被別人笑掉大牙的,所以說,想臨帖的人就不再臨帖了。俺認為,學書法,不臨帖怎麼能行呢!




書法寫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認準的路,就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要聽別人說三道四。這就是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從不掖著藏著。最後,俺再說句心裡話,不就是學書法學寫字嘛,哪來那麼多清規戒律啊!有的人把學書法說得神秘兮兮的,其實不是那回事!學書法,只要認真深入臨帖就可以了,臨到一定程度時,再弄點個性進去,不就可以了嘛。學書法,只有不願意臨帖的人才會尋找捷徑,尋覓速成之道。俺認為。。。

好了,俺說了不少了,也不知道是否符合題主的口味。


情感專家亦涵


王羲之生在今天也會成為俗人,因為他不寫醜書。杜甫生在今天照樣窮困潦倒,因為他只顧得寫詩忘了鑽營。魯迅生在今天肯定右派,因為牢騷太盛。

任何世道,掌權的人未必是伯樂,也不願做伯樂,都怕教會徒弟打師傅。

我以前有一朋友賣了一輩子字,各種風格都嫻熟飄逸,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到頭連當地級市的書協都進不了。有云:土掩石壓難出頭,埋沒悲劇幾時休?


清月聽鳥歌


關於觀眾將書法評價為俗書我認為這反映的是人性和中國式教育問題。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透過現象看本質,首先書法的好壞並不是某個人某個團體說書法好了就是好,壞了就是壞,因為書法反應的並不只是書寫的功力和技能,更是一個人的性情的反映,試問,你瞭解寫書法的這個人嗎?99%的人對一個陌生的書法者是不瞭解的,那麼不瞭解你又怎能上嘴皮碰下嘴皮說他的書法不好看呢?

人們往往會把如今的書法作品和古代的一些大家的作品相提並論,試問對比的基礎是什麼?參照物又是什麼?所以,但凡一個理智的人是不會輕而易舉對於文化進行批判,更理智的做法是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還有一個通過對比來批判書法好壞的依據就是書法家那麼多人,其實能寫出來作品的書法者應該值得鼓勵,畢竟傳統文化現在已經不被年輕一代所青睞,所以,評價還需要客觀。

所以,你所謂的俗書在別人眼裡或許是值得鼓勵和表揚的,千萬別做一個噴子見誰噴誰,那樣會讓人懷疑你的人品問題。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這個問得好,好看的字,只是字結構勻稱,用筆精到。普通人認為美而靚,這是固定俗成的欣賞習慣和標準,為俗字。這是寫字,與書法無關。任何人通過幾年臨帖,都可以寫得這樣美的字。

另,改正你說的,好看的書法,應改為:好看的字,為正確。另書法,從法過度到【道】正確講應為【書道】。

書法家從他讀字和交流見識中,慢慢有自己對書法的新認識,加之長期對大量書論研究中,欣賞不斷提升,才有:普通人為好字,靚字,而書法家反而說是俗字。匠字。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字不耐看。完

另:書法家寫的字,幼拙,奇錯,書卷而金石,或筒淡,或無為而清遠的風書,普通書者,所謂【書法家】的人,反而說是醜書😄還不如他村上寫對聯的【隔壁老王】大叔的字好,靚。😄😄書法家的字看似不靚,但有思想內涵,有人文情懷和耐看等。完。


濃淡任由冰雪中


俗有通俗和惡俗之分

一般人覺得好看的被稱為俗書,實際就是通俗之書和通俗歌曲是一個理。通俗之書不一定是孬,只是因為符合一般大眾化審美而被稱俗。

當下許多所謂書法家,追逐時風,為參展獲獎而寫的一些作品,造成了展覽作品無看頭,千篇一律,書風相近也可視為俗書之列🙏

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就是這個道理。

然通俗之書相較一些故弄玄虛的鬼畫符,江湖雜耍,書畫亂拼造等惡俗之書強之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