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人的清明節假期比現在長?

“煙雨十里春深,落花輕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原來,古人的清明節假期比現在長?

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它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現在,每年我們都有三天的清明小長假,是不是很開心。可是,古人的清明假期要比現在長呢。

原來,古人的清明節假期比現在長?

上巳節、寒食節都在清明前後,古人通常將三個假期連在一起。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紀念黃帝的節日,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現在每年三月三,在河南新鄭都會舉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寒食節又稱“禁菸節”,是遠古人在春天改火形成的一個習俗。遠古先民鑽木取火,火種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物資,但是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而不斷轉化。但春季氣候乾燥,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古人就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稱為“禁火”,過幾天再鑽取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和生活的起點。在此期間,人們以冷食度日,故得名“寒食節”。

原來,古人的清明節假期比現在長?

從春秋時期,就有對這個節日的記載,但是直到唐朝,清明節才被正式列入“五禮”,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也就是寒食、清明假期一共七天。

原來,古人的清明節假期比現在長?

宋代的清明節也放假七天。北宋龐元英的《文昌雜錄》卷一中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述的就是汴京的清明圖景,掃墓踏青、吟詩作賦、推杯換盞、嘻笑玩樂。

原來,古人的清明節假期比現在長?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習慣與雙休日一起調休三天。

雖然,現在的清明假期比古人的假期短,但我們有著發達的交通系統,日行千里,是古人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回鄉探親,也可外出遊玩,最重要的是感受假期中放鬆的每一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