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初二,三天,要不要叫孩子寫作業?不寫的話,會不會影響成績?

七公子說教育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提問者神提問。除了中國人,外國人真的在寫作業。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

閤家歡樂,全國歡慶。老師,家長,長輩不會裝怪做秀要求孩子在這幾天安排作業。但現實生活中有些自以為事的個別牛脾氣孩子真的就安排每天做一些作業。我親眼見過,前年初一在老家早飯後我去叫哥和他小兒子出去爬山,到處逛逛。他兒子堅決要做兩小時作業,死老筋,他自己安排的,就要做。哥也沒辦法,做就做吧。

神提問,總有個別人躺著中槍。

這幾天不寫作業不僅不影響成績,而且要影響神提問者情緒,還要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與神提問者大腦同步與時俱進。





FortuneMaster有話說


我是一名一線教師,我在留寒假作業的時候,就和同學們講清楚了,過年幾天不寫作業,以父母的作息時間為準,父母初几上班,你就從這天開始寫作業。而且我們學校的其他老師,也基本都是這個標準。

為啥這麼佈置?

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天性。學生們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在學習,過年了,正好讓他們放鬆一下。想想我們成年人上班,還有個厭煩的時候,更何況孩子?

本來就處在愛玩愛鬧的年齡,看到大人們過年都在看電視、打麻將。這時候,讓孩子去寫作業,學習效果不好不說,還容易讓孩子有逆反心理,憑啥你們都玩,讓我學習。

其次為每個家庭考慮。家長過年這幾天,恐怕都要帶著孩子去走親訪友,給雙方老人拜年,老人看到兒子孫子也都心情愉悅。這時候留了作業,你讓孩子寫還是不寫?

寫的話,得把作業帶上去走親戚,這邊熱鬧一團,那邊攆著孩子寫作業,不方便不說,能寫好嗎?

不寫的話,那就得督促孩子在出門前急急忙忙趕出來。要是乾脆不寫,那更不好,讓孩子以為,有事情走親戚就可以不寫作業,那以後是不是有點事情就可以不寫作業了?不利於學習習慣的養成。

再次,學習也應該一張一弛。過度的苦學不見得就能成績優異,一口吃不成胖子,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皮筋扯的過緊,反倒容易斷裂。適當的放鬆,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過年這幾天,建議孩子放鬆一下,別寫作業了。




白茶的麥田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我認為過年這幾天就沒有必要叫孩子寫作業了!三天不學習,孩子成績就會滑輪,我想這個是作為家長過度焦慮了!

“有一種成績不好,是媽媽認為我成績不好”,“有一種不努力,是媽媽認為我不努力”,“有一種不學習,是媽媽認為我不學習”!

反觀自己,是不是自己內心過度的焦慮而引起的呢?



“勞逸結合”反而事半功倍。

這個源於多年前的著名事例了。那時候為了生產更多的產品,讓工人不停歇的工作,可是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工人開始懈怠,效率降低,無論怎麼鞭打,始終無法提升。後來經過建議,讓工人每工作一個小時之後休息10分鐘,四個小時候休息2小時,奇蹟出現了,工作效率提升了15%。產量提升了30%。

身體需要休息,休息能夠產生更好的產量。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的。所以,不在乎這四天學不學,讓孩子休息4天,會有更大的成就。



其次,從心理學上講,當處於過分放鬆狀態,不得當的催促會造成心理壓抑和反抗,最終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

過年期間,大家都在放鬆,孩子也同樣想玩,可是這個時候家長不停催促孩子寫作業,或者說是讓孩子必須學習,這樣孩子的痛苦會是平時的好幾百倍。

這樣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

  1. 孩子過分的壓力和厭惡感,最終會產生“厭學情緒。”
  2. 親子關係的不和諧。
  3. 即使做了,也是敷衍的態度,最後形成很壞的做事習慣。
  • 總之:家長要學會放下,學著培養孩子:會學習,會做事,同時也會休息,養成一種良好的做事習慣,高效率的學習能力。
  • 許多時候,是我們過於焦慮了,作為家長,學會放下焦慮,給予孩子更輕鬆廣大的學習空間,這樣孩子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真正的卓越的孩子並不是那些成天死讀書的孩子。將來走入社會有大成就的也不是那些成天死讀書的孩子。


  • “觸控愛子必須為其計深遠”。這個深遠拼的是父母的遠見和心態。


教大育小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今年五年級,是很關鍵的時刻,但是我們過年這四五天,我是不會叫他寫作業的,但是一定會控制他們玩手機和看電視的時間,因為長時間看電視和玩手機對眼睛真的不好。我會叫他們多看書或者寫日記之類,作業是不會讓他們寫的。過年就是帶孩子們好吃好玩,開開心心地玩,高高興興的過年。

這幾天不寫作業,完全不會影響孩子,年後孩子一般都是元宵開學,中間還有很多時間,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嚴格管教他們,督促他們早日寫完作業。

四五天不寫作業,完全不會影響孩子,真正影響孩子的是,老師上課的四十分鐘,只要孩子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用心複習,成績一定不會差。好的學習方法和課堂的專心程度,才是孩子學習好壞成績的關鍵。

多和孩子溝通,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引導孩子做計劃,強迫孩子做事,比孩子自己主動高興的做事,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真的不建議過,年這幾天強迫孩子寫作業,除非你們有特別緊要的計劃和安排,那也要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告訴孩子你們的想法,讓孩子心甘情願的自己去寫作業,寫完後再好好放鬆,好好的去玩。





王書霞19


對比於我們那一代,我始終覺得:現在的孩子負擔越來越重,學校的減負口號適得其反,童年已經將要被扼殺。

我是一個標準的90後,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求學生涯從來沒有家長接送,換句話說比較自由,跟同學三三兩兩散步回家也是極為高興。加上那時候都不興什麼培訓班、興趣班,自然自由支配的時間真是充裕,反觀現在的孩子基本每晚都要加班學習,週末也有培訓班,盼到寒假暑假了爸媽早給報好班了,僅有的玩耍時間也只能交給手機pad了,所以說現在的孩子雖說“聰明”,但絕對創造力不如我們那時候強,那時候玩具都是自己做的,扯遠了。

作為一個家長用如此緊張的語氣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我是有點不能理解的,但生怕不在乎的語氣妨礙你孩子學習的進步。我闡述下自己的觀點,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它並不是一個階段性的行為,不僅僅需要在學生生涯去逼著看書,而是要養成這樣一個學習的自律性與習慣。要我說,真的不差過年那麼幾天,不如趁這幾天和孩子一起痛快的玩耍並約定好,之後要努力學習,收心過後效率應該更高,要不怎麼古人有云: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一定要有時間思考,千萬不能盲目,死學,要懂得技巧,家長作為一個引路人角色尤為關鍵。

在一個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其實哪個三天單獨拉出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一個學習的心態和習慣,增加學習的效率。

借用一句朱熹的名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矣。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有時候對於洪水不能光想死堵,疏導可能是恰到好處~


機智的徐大叔


我始終不同意“頭懸梁錐刺股”般的苦讀。

成年人上班每週都會休息,學生也應該有休息,也應該勞逸結合。

現在的學生實在太累了,高中階段有的學習三週休息兩天,有的學校兩週休息兩天。這兩天的休息也不能在家休息,而是去補課。寒暑假也要補課。學生基本是全年無休。

過年了,不應該讓孩子再學習了,應該讓他休息休息,玩一玩。別把孩子累壞了。

過幾天年,知識就生疏了,不現實。我建議過年期間給孩子放七天假。

童年,少年一去不返,別讓孩子陷在作業的泥沼中,沒有享受到童年,少年的快樂時光!別讓孩子有一個只有作業,只有補課,只有學習的單調童年少年!


潤楊的紅樓筆記


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這三天不寫作業,會不會對孩子成績有影響?

題主作為一名家長,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成績優秀,以至於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當然在這世上,為人父母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功成名就,飛黃騰達呢?

寒假一般有一個月的休息時間,三天不寫作業影響到底會有多大?這主要還得從多個角度去分析,且聽我給你一一道來。

首先題主得先知道,你為什麼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成績好這一前提之下,會產生怎樣令你滿意的結果,是否真如大部分父母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而我,我是答題者,我並不知道題主是一個怎樣的人,家庭如何、事業如何。

先假設,您的孩子成績優秀,將來考上好大學,在一個令人羨慕的崗位上進行工作,年薪百萬,家庭幸福、人生美滿。

如果題主你現在坐擁千萬家產,您的孩子就算真的不是學習這塊料,但是你也不必為此擔心,因為你完全可以給他一個美好的人生,也不用擔心,他成績不好將來找不到好工作,要是缺錢花該怎麼辦。

亦或者,題主雖然坐擁無數資產,但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子女功成名就,而不是坐吃山空,當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啃老族,畢竟虎父無犬子,這是第二種可能。

又或是,題主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康家族,雖然生活無憂,但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能夠光耀門楣,以慰藉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人生的成績,並不只是書面上的分數,讀書學習只是每個人的最後一條出路,要知道人生見識永遠大於知識,經歷永遠大於經驗。


為人父母,並不只是孩子的人生導師,更是孩子的伯樂,每個人生來,有聰明的就有愚笨的、有俊美的就有醜陋的,有高矮不一的,有的圓臉,有的方臉。

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在首位,普通人又何必要與那些得天獨厚之人在學習上一爭長短?

當然我所指的得天獨厚,僅僅是學習上的天賦,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認為自己就是不如旁人、低人一等,那也是不可取的。


命是弱者的藉口,而運是強者的謙詞,為什麼說父母是子女的伯樂,因為你更重要去做的事情,不是怎麼樣讓自己的孩子提高成績,而應該去發掘他的興趣愛好、以及天賦。

人無完人,可能有些人學習沒有天賦,對另外一個行業卻擁有天才般的資質,有些人學習了一輩子,到頭來碌碌無為一場空,這也比比皆是。

人活著,開興就好,你自己要開心,也要讓孩子開心。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多少榮華富貴、多少功名利祿,就如那天邊浮雲,漫卷漫舒。

又何必庸人自擾?


我魔不死


本人已經五十多歲了,現在家裡還沒有讀書人。原本對這類話題不太感興趣。可是看到了這個問題,又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做為中國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不要說普通人和孩子,而各大企事業單位,都要放假。就連日理萬機的政府機構也放七天假吧。可見春節對中國老百姓是多麼重要。老百姓還流傳了一句話,叫做孩子盼過年,大人怕過年。至於大人為什麼怕過年,在此不做敘述。我們都是從小時候過來的人,對春節每一個習俗和活動都會產生好奇和樂趣。特別是孩子門在一起玩著鞭炮,戲鬧著,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沒有憂愁,春節就是孩子們的樂園。有了孩子,春節過的才會更有意思。

一年時間,把孩子僅有的四天樂趣都給剝奪了,是不是過分?和大家算筆帳,春節最有樂趣的年齡是8——25歲之間。過了25歲後,婚姻的枷鎖就被捆上。想必是有了孩子的人都已經感受到了吧,就為過年去婆家還是去岳父家,弄的不開心的大有人在是吧。到了四十多歲以後,過年的興趣開始變淡,只是看著下輩人過年。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是十二年時間,把這十二年過年的樂趣都給剝奪了,只能過六七個自由春節,很可憐吧?

可是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這沒錯。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考上名牌大學。因此對孩子學習成績是非常關心的。以本人的觀點,在放寒假剛開始時,就要給孩子制定一個寫作業計劃。把老師安排的作業,按天分寫,同時把過年四天扣出在外,也就是說這四天不安排寫作業,均攤在其餘日子裡。每天都要檢查作業作得是否合格。這樣一點也不會影響成績。孩子過年也有了應該屬於他的自由。

山野50


天天寫作業,成績就一定會好嗎?

為什麼現在為了孩子,總會出來一些莫名其妙的邏輯?

不讓孩子去報各種班,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那你當年沒有上,現在覺得是輸了呢還是贏了?

強迫孩子培養他不喜歡的興趣,說是為了他的未來,你當年想過要怎樣的未來嗎?

每天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毫無放鬆的空隙,那你當年如果也是這樣,怎麼沒見你成大才呢?

一切都是所謂的為孩子著想,那有誰想過孩子的想法嗎?

現在去歐美國家留學成了時尚,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歐美國家的孩子初級教育是怎樣的嗎?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學習!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

而我們現在,卻忘記了孩子還僅僅是個孩子,孩子比成人還累!小學生中,晚上十一二點能寫完作業睡覺的有幾個?初中高中生中,眼睛不近視的有多少?學生群體中,存在厭學心理的,已經是大多數了!

成人好歹還有個年放鬆一下,現在,連讓孩子過年時放鬆一下都成了問題!都在想什麼啊?放鬆一下,放鬆幾天,他就沒有未來了?你當年做的好過自己的孩子嗎?你現在沒有未來嗎?

不要把孩子逼成傻子了,過年,放過吧!

我是老趙,情感領域叨叨者。歡迎大家的關注和評論。


老趙


看了一部分回答,都是不贊成讓孩子寫作業。本人持不同意見。不讓寫作業讓孩子玩的家長是不是把寫作業當成苦差事,而玩才是幸福的事。這個觀點本身就不對。對於愛學習的孩子而言,學習是個非常享受的事情,看著一個個單詞,一篇篇課文,一個個數學題被自己攻克,記到了腦子裡,很有成就感,越學越上癮。過年學不學習,家長不應該干涉吧,孩子想學,把學習當成幸福的事,為什麼不做呢,特別是對於小學初高中學生。對於即將升學的差生,每天都應該有學習上的收穫,學習並不是看一遍就會,例如英語要反覆記憶,每天50個單詞連記三天,比較牢固。當然以後還要再複習。新年三天不學習,失去的不僅僅是記憶50個單詞,而是一種學習的習慣,玩了三天,你以為你讓他初四學習,他的心和腦子就能立刻收回到書本上?有的家長還說讓孩子學習過年的文化,孩子在過年的環境中,再說學習中國文化他也不差這背單詞的倆小時吧。個人認為每天扔仍應該擠出至少倆小時來學習。初二初三也可以白天見親朋好友,晚上看倆小時書啊。本人當年是初高中學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