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離開了中國市場,會不會倒閉?

網民戴某人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高通如果離開了中國市場,可能也不會倒閉,不過也會元氣大傷,甚至會因此離開移動通信網絡技術。

中國是高通的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高通對於中國市場的依存是最大的,高通的收入的60%以上來自中國,最大的利潤也是來自中國市場。

現在高通的主要技術是在移動通信領域,主要是在2/3/4/5G網絡,收取專利費是高通的最主要收入來源。

高通對中國市場依存度會越來越高。

高通在3G時代掌握了全部的3G技術標準的核心專利,也收取了大量的專利費,不過這也給高通4G時代埋下了苦果,基於"去高通化"的4G技術中,高通完全邊緣化,到了5G時代,雖然有所緩解,但是通信業對於高通的警惕之心也沒有因此而消散。

現在快到2020年了,這就意味著高通的3G的專利馬上就要過期了,3G核心轉網過期,4G沒有核心專利,高通的未來就只能押寶在5G和物聯網上了。

而就5G而言,也是需要廣覆蓋的網絡,2/3/4G歐美等運營商建設建設網絡就是熱點覆蓋,數量遠遠不能和中國相比,到了5G時代,歐洲的國家依然收取了鉅額的頻譜使用費,這就可以看出來,未來他們的5G覆蓋也不見得會比4G強到什麼地方去。而基於4/5G的覆蓋的物聯網技術,在歐洲的普及化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高通對於中國的市場依存度將會越來越高。

如果離開中國市場,高通會嚴重受挫,甚至可能會向摩托羅拉移動一樣出售自己的移動部門。

通信業是家大業大的行業,大投入、大研發,保持技術領先才能讓科技企業活下去。尤其是2/3G時代的高通,完全的放棄了設備和終端的生產,還把通信業都得罪個遍,現在在想生產也沒有可能了。

失去中國市場,高通的利潤大幅度下降下,高通在科技研發的投入就會減少,當科技專利無法保持領先下,高通的單獨專利收取的利潤就會持續下降,連鎖反應之下,趁著還有一些專利沒有過期,出售移動部門也就是高通最好的選擇了,和當年摩托羅拉移動將無線部門賣給谷歌是一樣的道理。

總而言之,現在高通對於中國的市場依存度將越來越高,離開中國市場的高通會嚴重的受挫,甚至無法保持移動部門,這個可不是高通想要看到的。所以,高通本身是不可能離開中國市場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倒閉概率80%。

一、高通65%的營收來自於中國。

2017年高通實現收入223億美元,其中65%來自中國業務,高於2016年的57%。也就是說六成的業務都來自於中國,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國產手機在全球的大殺四方,來自中國的收入佔比會越來越高。如果,沒有中國市場加上連鎖反映,高通也失去7成的營收,這對於2017年營收已經走下坡路的高通來說,一定是雪上加霜。而且,2017年的全球手機出貨量整體在下降,可以預見2018年也好不了多少,高通的處理器和相關專利費用也會下降。那麼,高通可能就十分危險,高通每次下調業績都會帶來股價的大幅下跌,如果再失去七成的營收,這個畫面真不敢想象。

如果高通徹底離開中國,那麼中國區的高通的專利費,我們的手機廠商是不是也可以拒絕繳納?是不是可以持續減低國產手機生產成本?

二、高通放棄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高通一直擁有超過的利潤率,這種高利潤率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專利收費模式。高通是按照手機整機的售價收取專利費,而不是一般按照芯片售價收取專利費的模式。高通從2006年至今,在中國市場獲得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甚至可以預測2018年也將能夠達到上千億之多。2017年,處理器銷售的利潤率為17%,專利授權的利潤率為80%。也就是說即便是沒有手機處理器這塊收入,高通在中國躺著也能有相當可觀的收入。

2015年,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罰款高達60億元人民幣,結果高通很痛快的就交了,高通很清楚,如果不交,就得走人了。可見高通是絕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再說,放棄如此的美味的肥肉,除非高通腦子有病。

三、國產手機對高通的依賴性也很強

所有的國產手機和高通都有往來,要麼用高通的處理器,要麼給高通繳納專利費。沒有辦法,高通在2G、3G、4G通信技術領域屬於奠基者一般的存在,幾乎沒人能躲得過高通。

上面提到了高通收費採用的整機售價進行收費,可以說非常流氓,但是為什麼國產手機不集體抵制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高通不僅僅是專利提供方,還是一個巨大的專利保護傘:

在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的同時,高通一般還會要求手機廠商與其簽署一個反授權協議。說的簡單些,也就是手機廠商,把自己申請的專利,反向授權給高通,並且放棄對其他與高通簽署同樣協議的手機廠商的起訴權。舉個例子,如果其中一家廠商侵犯了另外一家手機廠商的專利,只要這兩家手機廠商都與高通簽署了反授權協議。這兩家手機廠商之間,就不會產生相關的專利訴訟。

這個專利保護,對於一直在專利上落後,而且目標全球的國產手機廠家來說,是一個省事且離不開的保護傘,這樣以來,手機就可以背靠高通就賣給全世界用,也不用擔心成為被告。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憑藉多年在通信技術領域的不斷進步,受制於高通的情況要比其他手機企業要好得多。

其實,高通離開中國,中國國產手機廠家短時間會有重創,但是長期來看,馬上都應該就能活過來,畢竟沒了高通處理器,其他廠商可以用三星的、mtk的,如果採購量大,也能迅速間接的加速這些廠家的芯片進步。此外,國產手機廠商像華為和小米都推出了自己的處理器,大不了繼續加大投入研發更高端的芯片。

綜合,以上,個人認為高通離不開中國,如果離開倒閉或者被收購的概率很大。


春風吹又來


如果高通離開了中國市場,營收會受到重大影響,倒閉這事就扯遠了。

首先,中國市場是高通的“吸金池”與營收的最重要源頭。

公開的數據顯示,2018年,高通營收23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營收是150億美元,簡單計算下就可以發現,中國市場營收佔高通2018年總收入的65%以上。從數據就可以說明,中國市場對高通而言相當重要,而不是一般的重要。

其次,5G市場高通還將會是最能賺錢的企業,而不是別家。

創立於1985年的高通,在2G、3G、4G,以及正在揭幕的5G,都是全球領先的企業,在專利擁有與專利授權方面攻城掠地,尚沒有可與之完全抗衡的對手。所以,中國品牌對高通的需求仍將是比較巨大的。

正在揭幕的5G,也是各路豪強的專利決戰。據對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網站上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信息統計,從數量上看,華為以1970項排在第一,其後依次為諾基亞、LG、愛立信、三星、高通、中興。高通以1146項排在第六,而中興的5G專利數量比起高通落差並不大,是1029項。

雖然高通的5G專利數量僅排第六位,但不要忘記了高通贏得了5G標準協議,也即是擁有5G的核心專利最多,所以對5G市場的主導地位並沒有改變,其專利授權模式仍將為高通在5G時代賺來大把的錢,當然,這其中也將繼續包括中國市場。值得關注的是,此前,高通已經公佈了5G專利使用的收費標準。

第三,高通方面對中國市場的未來效果也是信心頗足。

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最近就曾表示,我們在整體中國市場上看到了一個不錯的故事發展方向,最重要的是這一市場正向高端設備靠攏。分析一下,這確實是一個事實,雖然高通在低端芯片業務上面臨競爭壓力,但是中國品牌往高端設備上發展,也使得高通也有了賺到更多錢的理由。高通也披露,高通的5G FTC許可計劃,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國市場原始設備製造商簽了協議。

所以,要說高通會離開中國市場,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存在,起碼現在是這樣的。


波士財經


高通離開中國會不會倒閉,這個很難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大大受挫。

眾所周知,高通的主要收入來自兩個部分:賣處理器、向手機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即“高通稅”)。而且後者的利潤率則遠遠高於前者,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高通賣處理器獲得的利潤率為17%,而收取“高通稅”獲得的利潤率高達80%。中國的小米、vivo、OPPO等一眾手機制造商均都向高通支付了專利授權費。

對於高通而言,中國市場是其不可忽視、業務佔比極大的市場。

2017年,高通65%的收入均來自中國市場。此外,高通還於2017年11月同中國的小米、OPPO和vivo等3家手機制造商簽署120億美元芯片供應協議,還與貴州省政府和中芯國際成立了芯片製造合資公司。所以說,一旦離開中國市場,高通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就以此次中興事件為例,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企業在未來7年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等,受影響的除了中興還有高通。

首先,中興去年出貨的4640萬部手機中,超一半都是高通驍龍芯片。如果按照25美元/塊的價格,這就意味著高通年收入將至少損失5億美元。

其次,中興事件還會產生連鎖效應。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中國商務部表態,高通併購恩智浦一案或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仍在進行審查。目前,這起併購已經持續了18個月之久,就剩中國沒有通過了。

在此重創之下,高通能維持多久也就無從知曉了。


全天候科技


可以說,高通離開了中國八成會倒閉。

目前,高通有60%以上的收入來自中國,而蘋果和三星加一塊也只佔高通總銷售額的20%。離開中國市場,高通肯定會崩潰。

他們去年的營業收入為230億美元,如果減去我國為他提供的營收,他們去年的營收還剩下不到90億美元。而90億美元無論如何也無法支撐這樣一個巨頭。更別說讓高通繼續在手機芯片行業呼風喚雨,在網絡通信市場中獨佔鰲頭了。

與此同時,蘋果和三星也會釜底抽薪,反正這兩家公司也早就看高通不爽了,他們也會趁機向高通提條件,甚至可能會放棄高通的產品。屆時,高通只能靠收取專利費度日。


看球人


個人認為是不會倒閉的,但是絕對會受到極大的打擊!高通創立於1985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33,000多名員工遍佈全球,而我們國家是高通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市場,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自研發展絕對讓高通損失慘重。

一、市場的轉變

高通主要聚焦中高端智能手機芯片,但是近兩年來,全球增量最大的手機市場是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安卓手機,而在廉價手機領域,高通遠遠不及我國臺灣的聯發科佔據領先優勢。

與此同時,我國大陸也湧現出若干家中低端手機芯片廠商,多家手機生產公司都在低端明星爆款手機中,採用了中國公司自主製造的手機處理器。

二、我國的發展

近十年來,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扶持下,我國在自研系統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果,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逐漸擺脫“缺芯少魂”的境地。而我國科技領軍存在的阿里巴巴則已經研發出了自己的系統。

而AliOS融合了阿里巴巴在雲數據存儲、雲計算服務以及智能設備操作系統等多領域的技術成果,可搭載於智能手機、智能穿戴、互聯網汽車、智能家居等多種智能終端設備,高通在我國市場的優勢越來越少,而AliOS的志向也不僅僅在中國,而是在全球,所以高通會面臨一個很嚴峻的挑戰。


無線端


除了眾所周知的智能手機市場,高通在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以及服務器領域與中國各個產業均有深度合作。



對於深度介入中國市場的高通,如果撤離中國,高通經營陷入困境,很可能被博通併購。中興禁售後,高通股價已經跌去20%。



高通的盈利主要來源於手機專利授權費,即“高通稅”,而中國是手機最大市場,也是高通稅最大徵收來源。

作為 3G 和 4G 網絡等行業標準專利的主要持有者之一,高通已經建立起一個毛利達到68%的專利授權業務。高通80億美元的稅前盈利中,52億美元來自於專利費收入,只有27億美元來自於芯片製造業務。

2017年,高通65%的收入均來自中國市場。高通在中國收的高通稅,比中國智能手機的總利潤加起來都要高。

在智能手機銷量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高通也在考慮轉型,寄希望於新興領域取得技術突破。擅長汽車電子和物聯網領域的恩智浦成了高通的首要目標。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之後成為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制造商。

對恩智浦的收購需要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反壟斷機構的批准,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高通已經取得了其中8個機構的審核通過批准,只差中國沒有批准!

中國已以反壟斷審查延長作為對特朗普政策的報復,使高通收購恩智浦的計劃陷入停滯。

此前,博通開價1170億美元收購高通。儘管被美國政府以危及國家安全為由叫停,但如果高通陷入困境,博通肯定捲土重來!


史晨昱


十有八九。在高通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財年,高通全球營收223億美元,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近150億美元,佔高通當年總收入的65%。


可以說,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已經是高通最重要的戰略市場。這也是2015年中國反壟斷對高通開出9.75億美元的反壟斷罰單後,高通非常配合第一時間繳納了罰款,並對中國手機廠商的授權費進行打折的原因。

雖然高通向芯片和手機生產企業收取高額授權費被業界廣泛抨擊。但客觀上的說,中國手機生產廠商和高通的合作,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整個行業的水平的提升和國際化水平。這算是一種雙贏吧。

在華為海思麒麟崛起之前,我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手機芯片企業。絕大部分手機芯片來自於高通或者聯發科。聯發科的整體實力不如高通,最後大部分廠商都已經倒向了高通。甚至像魅族這樣的聯發科鐵桿粉絲,被迫向高通靠攏。

甚至一向標榜自己為“新國貨”的小米,也以第一時間搶到高通高端芯片為榮。(這本身是不是一種諷刺?)雷軍也抱怨,高端的驍龍芯片越來越貴。但有什麼辦法呢?誰叫你自身沒有研發實力。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高通收取的高額專利費實際上是由消費者買單。個人倒是希望中國能多誕生幾家像華為海思半導體這樣的企業。


目前的狀況是,高通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中國手機行業已高度依賴高通旗下的芯片。似乎是誰也離不開誰了。中國市場上,除了華為和榮耀,其他中高端手機(小米、OPPO、vivo、魅族、努比亞、聯想)基本都是採用高通驍龍系列的手機芯片,只有低端手機還在使用聯發科的芯片。


財經知識局


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已佔高通六成營收

從2013-2014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已經陸續開始顯露出步入成熟期的跡象,各廠商間的技術差距在不斷縮小,以華為、小米、OPPO、vivo等為首的中國手機廠商正在迅速崛起。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十中,國產手機足足佔據了七位(華為、OPPO、vivo、小米、聯想、中興、TCL),海外品牌僅佔三位(三星、蘋果、LG)。

根據高通財報數據,2017財年高通的全球總營收為223億美元,其中的150億美元都來自於中國市場,佔比已經超過了60%。

然而,在中國手機廠商崛起的大背景之下,是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增長停滯。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現史上首次下滑,而2018年已經過去的這兩個季度裡,市場同樣在持續下滑。

對於高通而言,這意味著兩點:

第一、那些積極出海的中國手機廠商對於高通的業務增長來說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國與美國手機市場也都接近飽和,市場增長放緩或者步入停滯,只有少數品牌如小米、OV等能夠有著大幅增長。

最近剛剛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的小米,高通不僅是其IPO的基石投資者,更是在其尚未發佈第一款手機之前就進行了投資。高通全球產品市場高級總監Mike Roberts更是告訴智東西,他現在95%的海外出差目的地都是去中國。

第二、則是在主營業務或市場逐步進入飽和的當下,高通亟需開闢“第二戰場”,尋找物聯網、人工智能、XR等新生領域作為未來的增量市場。

所以說,中國市場對於高通佔有重要的地位,高通當然不會輕易離開。假如真的離開了,也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智東西


高通是全球著名最大手機芯片設計,和通信設備製造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手機大市場,各大手機廠商都在中國掙的頭破血流,但最終存活的只有幾家。高通主要為國內小米,OV這三家大廠和一些不知命的小廠提供芯片,


如果高通離開中國市場不給那些原先的大客戶提供芯片,那高通將會遭受重創,營業收入大度下跌。
要知道近兩年來手機全球出貨量排在前五的廠商,中國品牌就有3個,蘋果都用自家芯片,華為也多用自家芯片,如果高通不給中國品牌提供芯片,那只有三星一家用高通了(還是一部分)。所以高通離開中國市場,雖然不會倒閉,但會活的大不如從前,逐漸失去全球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