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和李治合葬在乾陵?

約定9521


作為我國唯一的女皇帝,雷厲風行、轟轟烈烈地執政了67年之久的武則天,為什麼死後卻沒有另外修建陵墓而是選擇和她的丈夫李治合葬呢?我認為武則天之所以要和她的丈夫合葬有下面幾個原因:



1、乾陵是一個風水寶地。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面大約6公里的梁山上,距離歷史古城西安大約76公里。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夫妻兩代帝王合葬的皇家陵墓。乾陵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唐朝18座陵墓之中,乾陵沒有被盜,是保存最完好的。

唐高宗李治在世之時下旨給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和前朝遺老李淳風,要求他們兩人尋找一處屬於李治本人的風水寶地。於是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看上了離長安76公里的乾縣梁山。因為這裡的山勢長相相當的特別,此處的三座山峰之中,北峰居高,很像一個髮髻高聳的美女面首,離北峰不遠處平行並排著一對酷似美女雙乳的橢圓形山峰。遠遠望去,整個地勢就像一個仰臥的美女。

更有山腳下烏水和漆水,順著東西兩面團團圍繞著梁山,據說有水這樣環繞是可以圍住龍氣的。那河中煙霧瀰漫,山中雲蒸霞蔚,一派氣象萬千、人間仙境的景象。更為難得的是,整個地勢遠看呈現“方平”之貌,這種地勢形狀五行上屬“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可是帝王最為看重的一點。

當年李淳風向唐高宗李治上奏之後,把個李治興奮得徹夜難眠,他在想,沒想到我死後還能葬入美女腹中,真是曠古未有的大風水呀。卻不料遭到袁天罡的的堅決反對,袁天罡認為,五行土生金,將來必然會被金格之人所控制。無奈李治貪戀風水寶地難得,再不聽袁天罡的勸告。袁天罡只好長嘆一聲暗暗在心裡說道:“代唐者,必武昭儀也。”過後沒幾天,袁天罡辭官隱居山林了。


所以武則天也心儀著這裡的好風水。

2、武則天到晚年即使再想獨斷專行也並不能如願以償了。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已是桑榆暮景的晚年,身體已是大不如前了。在一次臥病在床之時,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率領禁軍包圍了她的寢宮集仙殿,斬殺了武則天的兩個寵男張易之和張昌宗,並且要求武則天傳位於她的兒子李顯。

在武則天退位後,此後將近9年的時間,她被遷往上陽宮居住,除了中宗李顯幾天一次的探望之外,很難再見到外人。失去皇權的武則天,就算武則天想大張旗鼓地為自己建造陵園也是不可能了。


3、晚年孤獨的武則天想留個好名聲傳於後世。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留下什麼樣的名聲在世上傳播才是武則天晚年所考慮的心事。年青時候的武則天為了能夠獨斷專行,能夠使她的統治長治久安,沒有少殺人。毛主席曾經就這樣評論過武則天: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晚年的武則天開始學著行善積德,比如她還在主政之時就赦免了王皇后、蕭淑妃兩大皇族的所謂罪行;還開牢放了原先反對她的褚遂良、韓璦、柳權三人的家屬。還把她的兒子李顯從房陵接到了神都,這一點可以看出,即使張柬之等人沒有行動,也應該是李顯即位。


4、武則天生前作惡多端,害怕死後有人報復她,也害怕死後進不了唐家宗廟。

但凡壞事做盡之人,失勢之時常常會惶惶不可終日,害怕遭到報應。武則天殺人無數,害怕自己死後有人像伍子胥那樣對她來個開棺鞭屍。所以她選擇與高宗李治合葬,為的就是避免那種事情發生。當然她和高宗合葬,只要唐室江山不倒,就不會有鞭屍之事發生。

武則天生前殺了那麼多的李唐後代,害怕死後進不了李家宗廟,不能像其他李氏祖宗那樣享受子孫後代的祭祀。這也是她所擔心的。所以她只要和李治合葬,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事實證明,武則天死後,果然有許許多多的王公貴族、高官名士跳出來反對把武則天和李治合葬,要不是她的兒子李顯硬撐著,還真是有問題的。


另外武則天和李治的感情還是相當不錯的,也許武則天恣情縱欲之後,忽然間覺得良心發現,對喪夫李治又來個柔腸百結也未可知。當她宣佈和李治合葬,她就可以說,“你們看,你們不是都在罵我驕縱淫逸、氣焰喧天、身為人婦,不守婦道嗎?看!我還不是和我老公葬在一起嗎?”

總之,武則天之所以選擇和李治合葬,那是她的聰明之舉,也是她為了自己的自私表現。問題回答完畢,敬請賜評!謝謝!


農夫看天下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活了82歲,死後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現陝西省咸陽市的乾陵,作為皇帝,只要自己願意,可以生前就自己下令給自己修建單獨的陵墓,為什麼武則天選擇和李治合葬在乾陵呢?其實這都是武則天生前就考慮好了的計謀,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武則天死前的身份發生了變化

武則天到底也是李唐家的兒媳婦,是李治的媳婦,即使自己可以自由選擇單獨陵墓,可還是願意死後和李治合葬,因為如果單獨自己設立陵墓,名不正言不順,享受不到後人的香火,況且她當時死的時候,已經被奪權,已經恢復了皇后的身份,已經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死的,作為大唐皇后,肯定要和李治合葬,這樣可以繼續得到李唐子孫的香火。

第二:武則天為自己身後打算

武則天留下遺言和李治合葬也是為了自己死後更有保障點,武則天為了奪取皇位,用盡了權謀手段,殺害了很多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古人比較迷信,李治的墓風水好,如果和李治合葬,就算再恨武則天,任何人都不會去動這個墓,因為皇帝陵墓不能開挖,會斷了龍氣,這樣不擔心有痛恨她的人去挖她的墓,避免死後被羞辱,這點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心。

綜上所述,武則天之所以選擇死後和李治合葬,還是因為自己長久的打算,也許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選擇和李治合葬還有其他原因,我們按照常理來推斷基本是這樣的,你們看後是怎麼樣認為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聰歷史客棧


李治863年十二月初四病逝於洛陽,次年八月葬於乾陵。705.2.22武則天被政變推翻,中宗李顯即位,李唐復辟,武周皇朝壽終正寢。706.7.2武則天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皇后”是在被幽禁中病逝前對中宗近乎哀求式,遺願。這是最好選擇。否則把她埋哪裡?以什麼身份埋?離開高宗庇護,她難免被掘墳毀屍!





文物陳列策劃設計樑子


武則天的一生都充滿著戲劇性,尤其死後留下一座無字碑,有功有過,留給後人評說!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危,張柬之策劃政變,逼迫女皇傳位太子李顯,李顯登基以後,立即把皇族中以前被開除皇籍流放的人員全部恢復屬籍並加官晉爵。隨後,女皇被軟禁在洛陽上陽宮,加以“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只是在名義上保持尊榮。更重要的是,李顯恢復“唐”的國號,把武則天所有改革過的東西全部廢除,沿襲永淳年以前的舊制,甚至把周廟的七祖都遷出,重新設立唐太廟,這一系列的舉動就是把武則天的周朝全部否定。這一年,武則天已經八十二歲了,本就年老體弱,已經再折騰不起,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制:去掉帝號重新改稱皇后,她把皇位重新傳給李氏繼承人,這就表示武則天又成了李家的媳婦兒,神龍二年武則天的靈柩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陵前立的是一座高高的無字碑!


秦桑之


武則天死後選擇和李治合葬,個人感覺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因為愛情。從尼姑到昭儀再到的皇后天后,從輔政到參政再到二聖臨朝,如果說純屬武媚孃的政治手腕所致誰也不信,因為李治本身就是一代名君。所以我認為這恰恰見證了一段宮廷少有的愛情。為了她,李治頂著悖倫的壓力從感業寺接回來;為了她,李治休了王皇后;為了她,李治不惜和整個朝堂作對……對此,武后心知肚明,從公元683年李治駕崩到705年去世,武后在沒有李治的世界裡又獨自生活了22年。這22年,武則天從來不缺男人,但卻再未有過愛情,她只能通過弄權、殺戮甚至面首來排解心裡的苦。所以,705年十二月,在仙居殿合上眼的那一瞬間,她應該在心裡默默地喊著:李治,我來了。

二、落葉歸根。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武媚娘還是李家的媳婦。十五年所謂“大周”,只是這個女人向男權世界抗爭的一塊招牌,是她為了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一個平臺。百年之後,她仍然遵隨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古訓,進入李家的祖墳。所以,在臨終時頒詔“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雖然她曾經因為立儲活動過心眼,雖然侄子武三思也一直在眼巴巴地等著。但是,她實際上一直知道“天命在李”——她可以逆天改自己的命,卻改不了李唐的國運。在這裡多講一個小故事:聖曆元年(698年)八月,突厥默吸可汗內侵,武則天下令募兵征討。然而,一個多月過去,應徵入伍的還不到千人。但是當武則天任命太子李顯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的時候,瞬間就有五萬人前來(“先是,募人月餘不滿千人,及聞太子為元帥,應募者雲集,未幾,數盈五萬”)。這件事對武則天的震動很大,因為此時的大周已經建立8年,加上她當“天后”的歲月,整個帝國早已印上了屬於她的印記,結果僅僅是招幾個兵,就讓她發現天命仍然在李——相信伴隨她的,還有一聲嘆息!


彼岸歷史


人家是夫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