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5000多萬人口沒有一支職業足球隊嗎,為什麼?

飛馬影像


我以一個愛好者的瞭解來回答。廣西業餘足球的氛圍還是不錯的,首先沒有本地企業支持,近幾年小房企也不好過。二是入不敷出,據瞭解龍桂達踢桂超的花費超過了比賽獎金,踢中丙聯賽也是虧錢。三是足協不作為,廣西只有柳州一期D級班,近期桂林從教育部這途徑開了幾期D級班,五人制一次都沒有。四是青訓基礎不夠,也就柳州金嗓子做了挺多年,北海應該也還不錯,南寧做小學階段的青訓比較多,不懂輸送去哪些隊了。現在廣西寶韻也花了不少錢,目前應該替補名額進中乙了,據說柳州體育中心改造完成之前主場定在南寧的廣西體育中心,南寧人希望有支球隊常駐作為我們的驕傲


hjl_07


作為廣西人,我覺得我應該回答這個問題。

先給大家回顧下廣西的足球歷史,在中國足球還沒有職業化時,廣西足球一開始是征戰乙級聯賽的,到1991年,廣西足球隊在廣西銀荔集團贊助下,經過一個賽季的努力,獲乙級聯賽亞軍從而升上甲B,甲B聯賽就是現在中甲聯賽,次年,廣西足球隊改名“廣西銀荔足球俱樂部隊”。征戰甲B首年,廣西銀荔足球俱樂部隊完成保級且獲得甲B聯賽第8名不錯的成績。因此在中國足球職業化來臨之時,廣西是以甲B的身份參加的。

1994年中國足球開始職業化,這年廣西銀荔隊改名為廣西華海隊,當年降級,1995年又再改為廣西銀荔。在經歷了兩年的衝擊甲B失利後,廣西的足球人才開始陸續外流。1996年底教練姜傳武帶領一部分隊員去了重慶。廣西銀荔就此解散。

時間跳轉到2005年12月1日,廣西天基足球俱樂部正式成立,天基的老闆黃明智買下了乙級聯賽的甘肅眾友足球俱樂部,取得了參加乙級聯賽的資格。天基俱樂部的隊標是一隻老鷹從天空呼嘯而下,黃明智曾解釋為:“天基天基,以天地為基,鷹才能高飛!”。

可惜好景不錯啊,經歷兩年衝甲失敗後,廣西天基隊也因為種種原因解散。解散時,天基隊還獲得中乙聯賽第三名,說明實力也不算差。

最後說說龍桂達,2014年11月底在安徽進行的中國足球協會業餘聯賽總決賽上,廣西龍桂達獲得第四名,從而獲得2015年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的參賽資格。

龍桂達資金有限,連主場都是設在東興市體育中心,因為東興市面費提供場地和安保,2015年年底,龍桂達最終是獲得中乙聯賽南區第7名。

因為2016年開始,職業俱樂部不能跨省轉讓,龍桂達俱樂部本來就資金緊張,為了趕在政策落實前,龍桂達轉讓給了南通支雲足球俱樂部,在2018年賽季末,南通支雲獲得中乙亞軍,升入中甲。

從上述廣西足球的歷史可以看出,廣西足球幾支職業隊的成績不太理想,但也不是差到無法接受,至少第一支還能衝甲成功,第二支距離衝甲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第三支在轉讓給南通兩年後也衝甲成功,南通支雲就是以龍桂達的基礎建設的。

所以說廣西目前沒有職業的原因是不能算到廣西的球員水平差或者足球基礎差,比較中國足球水平總體本來就不高。

再分析這三個俱樂部隊伍的持續時間,可以看出都是時間不長,銀荔隊從94年職業化開始,到96年解散,只堅持了3年。天基隊則是隻有兩年,龍桂達更甚,只踢了一個賽季中乙就把球隊給賣掉了。

一個職業俱樂部在市場化的背景下想要活下去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而廣西目前並沒有什麼大企業。在職業化初期,大家都差不多,投入不需要太大,所以銀荔能堅持好幾年。到了龍桂達時代,在廣州恆大的推動下,足球投入一年一個臺階。2015年中乙的投入已經是千萬級別,當年龍桂達的投入也是超過一千萬的,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這簡直就是巨大開支。

沒有那個中小企業老闆願意投入上千萬的資金去玩一支中乙足球隊,比較中乙影響力小,對企業的宣傳很有限。

不過廣西有自己的足球聯賽,而且是正規的十一人賽,就是桂超聯賽。桂超聯賽有8支球隊參加,2018年8支球隊總預算也達到4000萬,平均500萬運營一支球隊,花費也是相當的大。

除了桂超還有中國杯比賽,中國杯是萬達集團贊助的國際足球賽事,由中國國家隊和邀請的歐美強隊參加。可見廣西足球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缺乏的是大企業的對足球事業的持久投入,這裡面我覺得還需要政府適當的給些政策引導下。

最後總結下,廣西沒有職業足球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大企業對足球事業的持久投入和政府政策的正確引導,希望廣西能早日有企業再次扛起職業足球大旗並且堅持下去。

喜歡我寫的文章的球迷請點擊右側關注哦,記得點贊哦,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一起討論,非常感謝!


中超足球小報


廣西的足球不發達跟人口多少並沒有直接關係,而要從足球基礎和經濟實力等方面來分析。


一個地區職業足球的發展,除了要有足夠的足球基礎,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有企業和財團出錢搞足球,要有大量球迷看足球並消費,要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要有各界的關注和配合。在這其中,有錢搞足球是最最重要的,特別是在現在中超和中甲俱樂部大手筆投資的情況下。


這幾個方面,廣西足球都不十分具備。首先是廣西足球起步太晚,足球人口也相對較少,雖然廣西人口不少,但是出的知名球員寥寥無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西籍球員在中超效力的只有4人,名氣最大的是廖均健和朱寶傑。


其次,廣西的經濟在全國來看也相對落後,政府部門雖然有心大力發展,但是如果沒有大企業下定決心搞足球,想要在職業足球方面取得進步是很難的。2015年,廣西龍桂達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支持的廣西龍桂達足球俱樂部參加中乙,但是一個賽季後就將球隊賣掉,重新從業餘聯賽開始打起。可能更多的還是考慮了經濟因素。


再次,球迷的消費習慣建立需要一個過程,球迷的消費能力提升也需要時間,如果沒有球迷在消費方面的支持,一隻剛建立起來的球隊想只依靠企業輸血模式(特別是企業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的話,將很難繼續走下去。


不過,從這次中國杯的情況來看,廣西球迷十分給力,看起來也十分熱盼有高水平的足球比賽到來,有這種球迷的支持,相信廣西再出現職業足球隊的日子就不遠了。


英超那些事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原因是廣西經濟欠發達,足球普及知識不夠高!在中國搞足球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體育項目,資金缺乏搞得了足球嗎?另外不只是廣西,我們國家青少年足球普及與選才太過狹隘了!農村的孩子基本踢不上足球!你看現在的足球運動員有幾個是農村窮孩子出來的?中國足球人才肯定有隻是欠一個平臺!不只是廣西包括全國,只要讓懂足球真心為足球的人來管理發展足球我們的足球事業才有希望!再也不想看到太多神級足球選才或足球政策了!例如身高要1米85以上等等太搞笑了!是打籃球嗎?選籃球運動員嗎?選對的人管理足球才有對的發展方向!管理者真心為足球才有希望獲得成果,說越多越心酸!足球是國人永遠的痛……!


草開花704


靠中超球員進世界盃是不可能了 看看日韓就知道 中國足球⚽只有兩條路 走出去和引進來 現階段中國球員的水平走出去也不可能 所以唯一的出路是引進來 全面放開外援政策 每個球隊最多可以上7個外援 每個位置必須保證有一個本土球員 7(外援)+4(本土球員) 加上本土替補球員 相當於每個球隊至少有8個以上的本土球員集體留洋 不出5年 中超成為世界第六大聯賽 鍛煉出來的本土球員組成的國家隊肯定也是亞洲一流 面對外援的競爭 本土球員的工資也會趨於合理 不拼就踢不上球 這種聯賽球迷也喜歡看 小孩也有了自己家偶像 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不是我欺足協 這種政策 它祖宗十八代都想不到 每次失敗 它們就只會換教練 集訓 軍訓 有個屁用


三歲就很慫


大家看看,這就是廣西,或也是全國。


歪理邪說ok


廣西總體來說經濟發展滯後,但民間足球氛圍還是很好的,比很多北方地區都好,身邊很多廣西朋友都踢的不錯。問題就出在經濟上面,中超球員薪水虛高,根本就是深坑,廣西的企業也比較務實,與其投錢搞沒啥鳥用的足球,還不如去發展其他產業。



地底音樂人


就廣西龍桂達俱樂部的成立來說,都是些南寧本土業餘明星球員組成的一支球隊,持有註冊球員證的球員也寥寥無幾,球隊2014年成立,並以廣西足球超級聯賽冠軍身份代表廣西出戰中國足協業餘聯賽南區決賽獲得季軍因此獲得了中乙的參賽資格,龍桂達老闆曾經說過:參加中乙至少要投入七八百萬元,這還僅僅是維持在中乙水平,想要衝擊中甲,投入更大。而中甲之上,還有中超聯賽,一旦你想衝擊中超,即使你花上一個億,也可能達不到目的。”在球隊老闆看來,職業足球的投入,就是一個無底洞,現在廣西這撥球員,能打中乙的少之又少,“可能就只有一兩個,從現在來看,龍桂達俱樂部還是先玩玩業餘足球吧!”

一個足球俱樂部的關注度很大方面影響了整支隊伍的建設,投資者的有限投資也影響了隊伍的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得不到提升,南寧市在舉辦中國杯時,到場最多的人數為4萬多人,而本土球隊就連區區的4千人都不到,說明俱樂部球隊影響力不夠,社會的支持也很有限,單方面的投入沒有回報,每個投資者都不願意做的。這兩年龍桂達俱樂部主要也把重心放到了培養青訓體系上。

現在廣西足球現狀,就是青訓優秀球員的流失,經濟投入厚度不足,使本來就人才匱乏的廣西更加捉襟見肘,100個足球人選11個,怎麼能比得上一萬個選11個,所以我覺得解決足球人口才是當務之急,希望廣西足球的未來會更好!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請多多指教,謝謝🙏)


核子體育


廣西老友隊申請與國足一戰





豬一樣的隊友1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