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融行業是實現財富自由的“通道”,創業難道就不是嗎?

o丶柒言


說金融行業能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忽悠佔絕大數。的確,做金融能賺錢,但是你要知道做合法金融,賺的錢是不多的,否則為什麼那麼多金融學家還在那裡教書,寫稿子?

為什麼我說忽悠佔絕大多數呢?因為金融業內那些很高學歷和很強能力的人,都是站在最高的平臺(金融機構)上,才能獲得很高的收入。但不是誰都能進入這類金融機構的,做個銀行櫃檯員工能實現財富自由嗎?所以,大多數人都是不可能真正進入核心的金融領域,高收入只是少部分人。

那為什麼還有人說金融行業能實現財富自由?是因為忽悠的人大多處在灰色的金融領域,例如:搞P2P,搞現金貸,搞信用卡套現,搞非法吸收存款,放高利貸等,這些行業對人基本沒有準入要求,只要會騙會忽悠,都能賺到錢。但是,這些都是國家所要打擊的。

我確實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沒有學識的人都想著辦法“做金融”,這是很可怕的。當人們都不願意腳踏實地創業勞動,而一天到晚鑽營怎麼“快速錢生錢”的時候,這個社會已經到了危機邊緣。大家可以去看看金融史上的“鬱金香事件”,全民搞金融搞投資,這就是一個很有名的教訓。

我是空谷 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創業成功了也是實現財富自由的“通道”。

 

1997年在美國出版至今已在全球發行了4000萬冊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第一次提出了“財商”的概念,作者發現人們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至少存在於現金流象限圖中的一個象限內。這個現金流象限圖是由E象限僱員、S象限自由職業者和小業主、B象限成功的企業家、I象限成功的投資人四個象限構成。

 

E象限僱員、S象限自由職業者和小業主的收入來源就是由自己的勞動報酬構成的,因為收入的多少與付出的勞動以及獲得的勞動報酬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稱為主動收入。主動收入的特點是,一旦因為身體健康等原因不能繼續付出勞動,那麼相應的也就不能獲得勞動報酬,現金流就會“斷流”,經濟收入就不能覆蓋你和家庭的各項財政支出。你即使到達法定退休年齡辦理了退休手續,享受社會保險,也只能享有相應的社會保險金。所以,如果只是E象限僱員、S象限自由職業者和小業主,是不能實現財富自由的。

 

B象限成功的企業家的收入來源主要部分是由他所持股權的投資收益構成的。B象限成功的企業家,因為構建了公司這個可以自行運轉的“賺錢系統”,並且對這個可以自行運轉的“賺錢系統”持有非常多的股權,那麼當他領導的可以自行運轉的“賺錢系統”這家公司因為給用戶提供了良好的產品或/和服務,那麼會不斷增加營業收入和利潤。所以當這家公司去掉了經營成本,向註冊地政府繳納了稅收,並根據法律規定提取了法定公積金以為公司準備好“過橋錢”後,剩餘的金錢就是股東們的分紅紅利,企業家就會根據持有的股權和股權激勵等協議安排,獲得鉅額的股利分紅,這種因股權投資收益獲得的被動收入遠遠能夠覆蓋他和家庭的各項支出,並且不斷增值,不受他是否還具有勞動能力、是否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的限制,所以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I象限成功的投資人,通過尋找、發現、篩選,找到具有發展潛質和空間的創業者、企業家,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進入創業者、企業家領導的公司這個可以自行運轉的“賺錢系統”,成為可以自行運轉的“賺錢系統”這家公司的股東,當公司向股東們分配股權紅利時,投資人也會根據持有的股權和協議安排,獲得鉅額的股利分紅,這種因股權投資收益獲得的被動收入遠遠能夠覆蓋他和家庭的各項支出,並且不斷增值,也不受他是否還具有勞動能力、是否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的限制,所以也能實現財富自由。

 

B象限成功的企業家和I象限成功的投資人之所以能實現財富自由,原因是因為他們除了和其他人一樣擁有智商、情商之外,還獨具財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揭示了財商是由四項知識技能構成的,這四項知識技能就是會計、投資、瞭解市場、法律。

 

創業,是創業者為解決目標用戶的痛點,以公司為平臺,進行資源整合,設計商業模式,打磨產品、提供服務的“從0到1”的奮鬥過程,這期間會遇到很多困難、問題,對創業者的挑戰很大,所以失敗率也很高。但是,創業一旦成功,創業者就會“化蛹為蝶”,成長為成功的企業家,這樣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高海鷹企業外腦


金融是直接跟錢打交道,自然能賺的多,獨立理財,靠時間和資本積累才是王道!


用戶110875685408


創業的倖存者偏差,加上國家的宣傳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