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陶謙讓徐州指的是今天哪裡?

秦磚漢瓦的世界觀


三國時期的徐州不是今天的江蘇徐州市,三國時期的徐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屬於一級行政區,今天的徐州是江蘇省的地級市,屬於二級行政區。

東漢時期,將整個天下分為十三州的一級行政區,相當於今天的省,比今天的省還要大,當時天下十三州分別是:幽州、青州、幷州、冀州、司隸、涼州、豫州、荊州、益州、揚州、交州、兗州、徐州。



陶謙是在公元188年被朝廷任命為徐州刺史,以鎮壓當地的黃巾軍餘黨,陶謙平定當地的黃巾軍後,恢復生產,遣使向朝廷進貢,因此被封為徐州牧。

陶謙主政徐州時,與當時任兗州牧的曹操多次發生戰爭,被曹操佔領一些地方,公元194年,陶謙病重,臨死前將徐州託付給劉備,於是劉備在徐州士人百姓的支持下就任徐州牧。



東漢時期的徐州下轄三郡三國,分別是:東莞郡,下邳郡,廣陵郡,琅琊國,彭城國,東海國。東漢時期的郡與國同屬於二級行政區,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向下設縣,向上歸州管轄。

東漢時期的東莞郡包括今天的山東臨朐縣,沂源縣,沂南縣、蒙陰縣、沂水縣等地區,主要在今天山東省的正中靠東南方向一帶,治所在沂水城。

東漢時期的下邳郡包括今天的江蘇省的邳縣、睢寧縣、宿遷市、沐陽縣、泗縣、泗洪縣、嘉山縣、盱眙縣等地區,主要在今天的江蘇省的西北方向,治所在下邳縣。



東漢時期的廣陵郡包括今天的江蘇省的灌雲縣、灌南縣、漣水縣、泗陽縣、清江市、淮安市、洪澤縣、寶應縣、金湖縣、高郵縣、天長縣、興化市、建湖市、鹽城市等地區,主要在今天江蘇省的北部、東部及中部地區,治所在廣陵縣(今揚州)。

琅琊國包括今天山東省的蒼山縣、臨沂市、臨沐縣等地,主要在山東省的南部,治所在開陽(今山東臨沂市),諸葛亮就是徐州琅琊國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彭城國包括今天江蘇省的徐州市及周邊地區,主要在江蘇省的西北角,不包括沛縣,治所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

東海國包括今天山東的棗莊市、郯城縣及江蘇省的新沂市、東海縣、連雲港市等地區,主要在江蘇省的北部和山東的南部地區,治所在郯縣(今山東郯城縣)。

這三郡三國合起來就是東漢時期的天下十三州之一的徐州,可以看出,東漢時期的徐州大概是今天山東省的東部、中部、南部及江蘇省的中部、東部、北部地區,略小於今天的江蘇省+山東省之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儘管《三國志》、《三國演義》有濃重筆墨寫了東漢末年的故事。嚴格的說陶謙做徐州牧的時代應該屬於東漢末年。儘管《三國志》與《後漢書》一樣為前四史之一,地位幾乎等同。但《三國志》失之簡略,缺少地理志,《後漢書》則有郡國志。

據郡國志記載,徐州刺史部治所為郯城,並無遷徙的記錄。另據《後漢書 陶謙傳》記載,曹操討伐陶的時候曾屠五座徐州的城池,死亡數十萬,泗水為之不流。而陶謙退守郯,就是因為郯是刺史駐地,城防堅固的原因。後來並沒有記錄陶謙遷徙它地的記錄。演義中說的三讓徐州給劉備應該也是徐州刺史部,而駐地應該還是郯城。而郯城遷徙到下邳應該是在呂布和曹操奪徐州以後的事情。徐州治所從下邳遷徙到彭城應該更晚,約曹魏以後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