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日本浮世繪畫家喜多川歌麿(Kitagawa Utamaro,1753‒1806)所繪的《藝妓讀信》。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藝妓讀信》,喜多川歌麿(1753‒1806),紙本設色,約1805‒6年

在日本江戶時代,藝妓通常以光鮮亮麗的一面示人。高級官員和富商巨賈需要斥重金才能獲得她們的陪伴,這其中既有歌舞表演,也包括男歡女愛之事。但現實生活中她們卻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而且鮮少有人能一睹她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因此,喜多川歌麿的作品中偶然所展現的藝妓生動的私人生活場景,無論是在江戶時代或今天都是罕見珍貴的。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藝妓讀信》細節

畫中的藝妓赤足站立,因此推測她當時可能正位於吉原的高級住所內。吉原是江戶城(現東京)內公開允許的風月場所集中地。這裡是男人尋歡作樂的地方,也為日本浮世繪畫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而歌麿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一題材最有力的宣傳者。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6《藝妓讀信》細節

仔細觀察畫面的細節,這名藝妓正心無旁騖地讀著追求者寫給她的情書。她朱唇微啟,眼尾上揚,這些細節無一不細緻地展現出她讀信時專注熱切的神態。這種對心理狀態的傳神刻畫以及用筆和技法上的嫻熟精妙使得歌麿成為了同時代畫家中的佼佼者。

1804年,歌麿因觸犯了政府的審查條例而被監禁50天。期間他的雙手一直帶著鐐銬,這對於一名以畫筆為生的藝術家而言無疑是十分羞辱和不便的。過去普遍認為從那以後歌麿的繪畫事業便開始走下坡路,並一直持續到他於1806年離世。但是,通過《藝妓讀信》這幅作品中女人的服飾和髮型特徵可以將其年代確定為1805到1806年,這無疑顛覆了過去認為的畫家從1804年起事業開始下滑的觀點。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摺物畫,歌川國貞(Utagawa Kunisada, 1786‒1865),彩色木刻版畫,1821年

事實上,對藝妓高挑優雅身姿的刻畫以及對裙襬生動有力的表現,都屬於歌麿在晚年才開始大膽嘗試的新風格。他晚期的作品風格影響到了包括菊川英山(Kikukawa Eizan,1787‒1867)、溪齋英泉(Keisai Eisen,1790‒1848)和歌川國貞(Utagawa Kunisada,1786‒1865)在內的新一代浮世繪畫家。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婦人手業拾二工》,喜多川歌麿(1753‒1806),彩色木刻版畫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風俗畫》,喜多川歌麿(1753‒1806),彩色木刻版畫

喜多川歌麿的版畫較為常見,但他的存世繪畫則僅有50幅左右。大英博物館日本藏品主任蒂姆·克拉克(Tim Clark)曾用很長時間去驗證《藝妓讀信》是否是喜多川歌麿的真跡。他反覆將它與喜多川歌麿其他的作品進行細節對比,做了大量研究進行斷代,並通過與全世界範圍內研究喜多川歌麿的學者交流,最終確定這幅作品是歌麿的真跡,並將它納入到了大英博物館的收藏中。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藝妓讀信》裝裱面料細節

《藝妓讀信》的立軸裝裱在進入館藏前曾被人裁剪,畫面上也有一些細小的裂痕。克拉克和文物修復員反覆溝通後,最終決定同時修復畫面和裝裱的精美面料。從圖中可以看到,布料上的楓葉用了染和繡兩種裝飾技法,毫無疑問是從某件舊和服上裁剪下來的,但它是在畫作完成大約一百年之後才被裝裱上去的。

探索日本繪畫之美

修復後的畫作已恢復原有的光彩,為我們再現了吉原盛景的一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