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劇場類建築聲學建造是劇場建設成敗的關鍵。

通過控制建築造型、結構構造、機電輔助和功能裝飾等手段可實現理想的聲學效果。這些理論在全國綜合類劇院中排名第三的國家大劇院、江蘇大劇院和成都城市音樂廳的打造中就有諸多體現。

國家大劇院

歌劇院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主要上演歌劇、舞劇、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歌劇院共2081席,其中池座640席、一層樓座584席、vip層140席、三層樓座717席,另有樂池126席。歌劇院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2207個(含站席)。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舞臺上方柵頂高度為32米,吊杆、燈光橋、燈光渡橋通過鋼絲繩懸掛在空中。61道電動吊杆,78臺軌道單點吊機,24臺自由單點吊機,分別用於懸掛幕布和景片。

燈光橋、燈光渡橋、燈光吊架將1588盞用於演出的燈具點綴在歌劇院舞臺的上方,且燈光反應快,可以在幾秒鐘內變換造型。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歌劇院在牆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網後面的牆是多邊形,這樣就形成了視覺的弧形和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築聲學設計和劇場美學設計的完美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1.6秒的極佳效果。

歌劇院舞臺採用“品”字形舞臺形式,主舞臺有六個升降臺,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左右側臺各有六臺可橫向移動的車臺,通過與主舞臺升降臺互換位置,可以遷換場景,也可以參與演出。後舞臺下方距地面15米處,儲存有一個芭蕾舞臺臺板,主舞臺升降臺下降後,芭蕾舞臺可移動到主舞臺檯面上,用於芭蕾舞演出。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音樂廳

在國家大劇院裡內,音樂廳潔白肅穆,色調風格寧靜、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響樂、民族樂為主,兼顧其它形式的音樂演出。音樂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二層,共有觀眾席1859個(含站席)。音樂廳內一切建築和裝飾設計都為聲學效果服務,實現了建築美學和聲學美學的完美結合。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音樂廳-天花板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音樂廳的天花板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天花板上看似凌亂的溝槽實際上經過了特別的聲學設計,使聲音能夠被擴散反射,更加均勻、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實是特製的聲擴散裝飾板。天花板使用纖維石膏成型板製成,材質厚重,能夠有效地防止低頻吸收,增強廳內的低頻混響時間,使低音效果(如管風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為達到聲效的完美,在頂棚的下面還懸掛了一面龜背形狀的集中式反聲板,俗稱“龜背反聲板”,它的作用是將聲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音樂廳-牆面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音樂廳舞臺四周的牆面採用了與戲劇場類似的聲學擴散牆,牆面有如站立起來的鋼琴琴鍵,凸凹起伏、不規則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狀經由數論精確計算得出,能擴散反射來自演奏臺的聲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聽聞和相互聽聞,有利於樂隊更好地發揮表演水平。

音樂廳的側牆則採用與天花板類似的聲擴散裝飾板,牆壁表面輕微凹凸的效果同樣經過特殊設計。通過這些凹凸不平的紋理,能將聲音均勻地擴散反射至音樂廳空間內的每個角落。在這些量身設計的綜合作用下,音樂廳的混響時間可以達到2.2秒的優質音效。

江蘇大劇院

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大劇院、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從1994年決定籌建,江蘇大劇院令人魂牽夢縈20多年。“荷葉水滴”造型是江蘇大劇院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潮起潮落的長江之畔,四顆唯美的荷葉水滴令人一見難忘。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揭開“荷葉水滴”的神秘面紗,每一顆水滴都是一個功能廳:歌劇廳、音樂廳、綜藝廳、戲劇廳,每個功能廳都別有洞天。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歌劇廳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歌劇廳設有2200個座位,是江蘇大劇院的第一大專業劇場,以歌劇、舞劇等大型演出為主。發展大會“家在江蘇”專場文藝晚會就將在這裡舉辦。

廳內設有池座和一層及二層樓座,每個座位都能清楚地看到舞臺的每一個角落。

歌劇廳的水波紋牆體設計,最大程度保持了江蘇大劇院“水之靈動”的設計理念,也保證了聲音能夠有效擴散。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頂棚上巨大的橢圓形燈池不僅將弧線的張力與柔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通過精心設計的燈飾組合將燈光灑向整個劇場大廳。歌劇廳採用自然聲場的設計方式,確保在演員不用話筒的情況下,即便坐在最遠角落的觀眾也能聽清楚。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歌劇廳的鎮廳之寶必須是舞臺。歌劇廳的舞臺最複雜,具備推、拉、升降、轉等多種功能,採用國際常用的舞臺機械佈局和舞臺佈置形式,由主舞臺、左右側臺及後舞臺四個部分構成,組成了“品”字形,並在後舞臺下方設有與其相同面積的臺倉,可以滿足演員做出各種各樣高難度的動作,包括飛天、旋轉、跳躍等一系列的動作。而尤以18×18米專門用來跳芭蕾舞的後舞臺

最為特別,這座廳的舞臺升降系統也是國內最大、最複雜的。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音樂廳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音樂廳設有1500個座位,以大型聲樂、器樂表演為主。廳內設池座一層和樓座二層,這樣的設計形態可以效縮短聽眾和樂隊之間的距離,讓聽眾更能置身其中。設計師還在舞臺的設計中加入木質元素,讓舞臺變得更有“溫度”。

綜藝廳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綜藝廳是江蘇大劇院最大的廳,採用扇形設計,一共3層,共2711座,舞臺有24米寬,可舉辦各類綜藝節目、大型活動,曾於5月20日舉辦了江蘇發展大會。

綜藝廳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同聲傳譯,每個座位上都有三個按鈕,供會議表決使用。今後,江蘇省很多的政府會議將在這裡舉行。

綜藝廳的燈組非常特別,圍繞著大的水晶燈的十三盞小燈代表著江蘇十三個地級市。燈組裡也滿滿都是匠心。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戲劇廳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戲劇廳是四個廳裡面積最小的,但小而精緻,整個廳內可容納1000 個人。其內部主要是以中國紅和祥雲為主,牆面很多是用祥雲圖案打造的。牆壁兩邊凹凸的地方就是根據聲學效果建造的,具有收音和吸音的功能。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戲劇廳的鎮廳之寶也是舞臺。其內部有一塊直徑18米的古典式升降旋轉臺,可供演員完成飛天動作,是國內最大的同類轉檯


成都城市音樂廳

2016年10月,成都城市音樂廳項目破土動工,該項目是由1600座的歌劇院、1400座的音樂廳、400座戲劇廳、300座的小音樂廳組成的四廳合一演藝場所。歷經600多個日夜的奮戰,承載了諸多期待的音樂廳即將於今年秋季揭開面紗。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國內第一 主舞臺可升降60米

如何讓歌劇廳更專業地適應各類演出呢?從舞臺設計上,成都城市音樂廳就設定了多種可能。它擁有國內最高深度、最大行程的主升降臺,通過多種設備集成,可以實現歌劇、戲劇、芭蕾舞劇等多種舞臺劇無縫切換的功能。歌劇廳的舞臺採用最經典的“品”字形,設有主舞臺、雙側臺和後舞臺。主舞臺臺寬達到32米、深24米,柵頂高30米,基坑深24米。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主升降臺共有6塊,可以單獨升降,也可隨意編組升降,同步運行。雙層臺板最高可升至舞臺面以上4.5米,從地下26米開始升起,起到頂上一共可以達到60米的垂直高度。因為採用了先進的控制系統,實現整個舞臺機械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確保各類吊杆及車臺運行的穩定與精準。值得關注的是,在主舞臺上的芭蕾舞車臺帶有傾斜功能,18×18米的芭蕾舞臺面可以向觀眾方向傾斜6°,極大豐富了舞臺的表演形式,讓觀眾得到更好的視覺感受。

國內音質要求最高的歌劇廳

項目建設方成都城投集團城市音樂廳項目負責人介紹,歌劇廳採用了兩套國際頂尖音響設備,分佈在整個廳四周以及舞臺區域。這些音響設備讓觀眾無論買什麼位置的票,都聽得到整個舞臺劇或者歌劇表演時演員、樂器發出的聲音,感受到的音感都是一樣。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歌劇廳和音樂廳建築造型分別採用了“馬蹄形”和“鞋盒形”兩大經典聲學造型,有效解決了傳聲及衍射,實現沉浸式的親近感。在主廳隔牆採用‘實心雙牆+吸聲棉’的聲學構造,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材料容重和飽滿度,有效解決了外部聲音干涉問題。

在廳內裝修方面,主廳內牆體採用鋸齒狀GRG(玻璃纖維增強石膏成型品)擴散體和吸聲體,滿足不同頻段聲音擴散要求和聲場混響時間要求,達到理想的聲學效果。

25噸“冰芙蓉”可升降調節音質

音樂廳是美學與聲學的雙重交響。以成都市花芙蓉元素設計的天花穹頂,即名為“冰芙蓉”的鋼架穹頂,每隔10釐米左右標高就不一樣,總重達25噸,全部是由684塊GRG板,加64塊亞克力板,以及3000米曲面四面不鏽鋼圓管組成。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冰芙蓉”不僅有高顏值,還有調節音質的作用。“它是一個穹頂造型,也是一個反聲罩。”相關負責人介紹,它的高度可以通過升降變化,達到調節音質的作用,不同的演出需要不同的室內層高,才能呈現最佳的視聽效果。例如,交響樂可能需要高一些的層高,歌劇、獨奏音樂會等可以調節矮一些,“調整高度以後可以讓聽眾聽到最讓人悅耳、動聽的聲音。”

音樂廳建設精細之處,還體現在通風系統噪聲、設備和管線振動的消聲減振處理。為了滿足聲學效果要求,項目在通風系統設置了480個陣列式消聲器、1800平方米的特製內襯風管,實現最大降噪60分貝,大大降低通風系統運行噪聲對演出的干擾。

國內前三大劇院的聲學設計,你瞭解多少?


在設備和管道減振方面,使用減振器8100個,實現設備及管道隔振率達90%-98%,基本消除了固體傳聲對演出的影響。此外,為了實現“四廳合一”的演奏效果,避免各廳同演間的影響,主廳外圍地面還採用了膠減振墊、彈簧減振器等多種形式的浮築樓板,進行地面消聲減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